分享

黄泽亮:圈圈点点的稿抄本

 黄泽亮耘文居 2020-04-27

文:黄泽亮 

我收藏的稿抄本1


    我收的稿抄本、手稿、批注本藏品并不多,素年私积也就十几本。

    所谓稿抄本,一类是著者亲自手书手稿,一类是后人抄录的抄本。无论稿本还是抄本都得由古人一笔一划书写而成,圈点匀圆划一,绝无半点信手涂抹之意。每一本都是先人留给历史独一无二的珍贵纪念。

    我把这些稿抄本常年置于书案上,与先贤们隔着岁月的长河相望。经历了多少天灾人祸,又走过无数太平的岁月,书和人一生厮守,读书人最终带着内心的富足飞向天堂,而他的书依然活在人间,走过千山万水,一代代流传,只因一种文化的因缘,与我相遇!

我收藏的稿抄本2

    每当夜静人闲, 我把她捧在手心 感受先贤们手泽的余温,这布满圈圈点点和长短批注的抄本,见证了历代读书人的文化梦想。 我也在阅读中圈圈点点,用手指轻抚每一个字,一圈一圈一点一点拉近距离,进入她的世界,体会她的情感,宛如一场缠绵的恋爱,我不负她,她才有“活着”的意义,她也不负我,让我有了审视千年的想象力。

    稿抄本收藏难度比较大,好的稿抄本一年都难见几本,精品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我收稿抄本从不计较年代、品相。只字片纸都收,并修整好,因善而藏,也顾不了所谓的“二次破坏”,我并非修书“良工”,亲自动手只为节约资金,和很多真正的书友一样秉着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尽量去多藏书修书读书。其实历史上嗜书如命的文人雅士也多会学几手装裱、修补技术,读书藏书之外,修书也是一种乐趣,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一范例。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所以古人有用美人换书的惊人之举,而我与稿抄本之间亦有些动人的故事。

  我收藏的稿抄本3

    记得2010年读书时期的经济情况用青黄不接形容是准确极了,曾在孔夫子网上看到一本《道德经》手抄本,字写得很好,甚是喜欢,标价1200元,几番回合的砍价到800元,冲动之下先用生活费垫着买了,就有了一本书两段收藏史的故事。书是买回来了,没高兴了几天,接下来日子怎么办呢?人是铁饭是钢,得吃饭呀,手上没钱心里就发慌,度日如年啊!好在我的一些学书画的朋友也很喜欢,我竟然拆了书,把前半部分以600元的价转让,留得了后半部分。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书本是第一珍惜之物,也应是第一善待之物。如此荒唐之举,罪过!罪过!数年以后,又以800元之价说服收回,亏了买卖,赚得满足,了却心事。两个不同时期的收藏又合成了我手中完整一本《道德经》,这书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

  我收藏的稿抄本4

   当然现在的经济实力也就是养家糊口的水平,遗憾的事时有发生。前些日子书友打电话给我,他收到了几本晚清民国手抄本,电话的那头一再强调是他近十年收到的字写的最好的出自一人之手的稿抄本,为慎重起见,不惜拆了本老书,用其纸张精修好。由于自己是从事书画职业,我买稿抄本最主要的标准就是书法要好,内容次之。凡是我收藏的东西,我都会认真欣赏书法,看先人是如何写毛笔小字的,学习其内容。书友是真诚的,所见稿抄本全是精细小字抄录的八股文章,绝对让人心动。手抄者资料不详,在清代这可能只是一个秀才的笔迹,而今我们的书法博士却写不出这样的字!但要价偏高,我咬咬牙,还是用口粮钱买下两本,其余几本先借着看看,择日再还,可时间一久总得归还吧,无奈之下只好去打印店复印了一套,算是心理补偿。

  我收藏的稿抄本5

    随着人们对稿抄本认识的提高与古籍交易的发展,渐渐没有了捡漏一说,价位不断走高,喜欢的东西只能多瞧几眼而已。我在古籍的聚散离合得失之间,懂得了珍惜;在圈圈点点中阅读,不断收获。

    每每翻阅这些留有余温的旧物,便想起历代的抄书诗句:“避地远游寒出塞,穷年独坐夜抄书” “便欲借抄烦乞予,手弹红烛写乌丝。”即使是狼烟四起,战祸连年,民不聊生的年代,对于获得书籍渴望,食不果腹的读书人也要用抄书来坚守他们的精神家园。这些布满圈圈点点圈圈点点的抄本,标示了人类对文化的惊人韧性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黄泽亮写于2015年12月7日

手抄本《文章可立身》

  手抄本 《秋草采集大家诗稿》

  清代线装手抄《傅家寳二集》

  《六朝四家全集》同治写刻本中精彩批注图二

  清代手抄本《春联,诗词等》

  手抄本《毛主席诗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