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古代手抄本

 xianfengdui111 2023-03-27 发布于河北

曹正文

在印刷术未发明前,手抄本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流方式。

中国最早的文字刻在甲骨上,故曰甲骨文。战国时将文字写在丝织品上,称为帛书。西汉早期已有人用树皮、破布造纸,但造出来的纸很粗糙,不能写字。至东汉汉和帝时,中常侍蔡伦知邓太后喜舞文弄墨,便用渔网、麻头造纸,并经过分离、打桨、抄造和干燥四个步骤,使纸的质量大为提高,可供人书写。

古代读书人有了纸,当然写作方便了,但书籍还不易流传,读书人想要读到更多好书,抄书应运而生,于是有了弥足珍贵的手抄本。

晋代道学家葛洪自幼家贫,他在农耕之余四处借书,东家借几册,西家借几册,好不容易才凑齐一部书。为了及时归还,就在夜间抄书。经过他多年努力,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伎杂事三百一十卷,这个抄书工程十分庞大,其手抄本凝聚了葛洪一生的心血。

北宋布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书的印刷大大方便了读书人,但手抄本仍然有活跃的空间,一是手抄快速,二是手抄便宜。当时一些学子只对某本书的某些精彩部分有兴趣,于是以抄书为业,精美的手抄本也更适于欣赏与收藏。明代学者李诩回忆道:“余少时学举子业,并无刊本窗稿,有书贾在利考朋友家往来,抄得灯窗下课数十篇,每篇誊写二三十纸,到余家塾,拣其几篇,每篇酬钱或二文或三文。”李诩自述他考举人前,读的全是手抄本,没见过印刷版的教辅书。

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许多著名藏书家都视枯燥乏味的抄书工作为乐事,手抄本也成为历代藏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范钦的“天一阁”、钱谦益的“绛云楼”中,都有不少罕见的手抄本。清代学者黄宗羲的藏书楼取名“续钞堂”,缘于他一生藏书中有不少版本是由他亲自抄录的。

为了抄书,清代诗人朱彝尊还有“美贬”与“雅赚”之名。前一事指他因偷抄史馆藏书而被贬官,后一事讲他获悉钱谦益的“绛云楼”中有不少珍贵的藏书,钱谦益的侄孙钱曾轻易不肯将藏书公之于众,朱彝尊便举宴请江左名士,把钱曾也请了来。然后用黄金、裘衣贿赂钱曾的侍人,请了10个人入藏书密室抄书,此举引起了当时士人的议论纷纷。

古代的手抄本因用毛笔抄写,很有收藏价值,在明清两朝,民间流传十大小说手抄本,抄写者皆是有名的才子与士人,如沈三白的《锦绣衣》、袁枚的《海上花魅影》、高濂的《山水情》、吕天成的《双和欢》、沈德符的《玉支肌》、李渔的《锦香亭》、纪晓岚的《雨花香》、文震亨的《春消息》、田芝衡的《人间乐》与杨慎的《归莲梦》。这些作者或才情横溢,或学识渊博,皆不拘于礼义,喜标新立异,成为明清时最有影响的手抄本。中国的手抄本,因其书法的独特与美雅,成为历代收藏之宝,如《红楼梦》最初就是以手抄本形式而流传的。在法国巴黎拍卖会上曾高价成交一部明代嘉靖年间的《永乐大典》手抄本,价格不菲。

由于古籍手抄本用中国毛笔抄录,中国书法气韵生动,字体精雅,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今已成为世界收藏门类中的一个“新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