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被清宫剧误导的历史(二)

 蓝色天空309 2020-04-27

沧海明月话古今 2020-03-07 13:25:59

1:结拜是作死的事

一派溪山千古秀,三合河水万年流。尽管在《书剑恩仇录》里,红花会的大侠们们出场都很拉风,先来上这么两句切口,随后互通姓名称兄道弟。

现实中这么干,除非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

顺治十八年《大清律》规定:凡发现歃血盟誓、结拜兄弟者,直接就地正法。到康熙以后,规定的更为细致:异姓人结拜兄弟者,杖一百;结义大于10人,为首者判处有期徒刑3年;如果有发现歃血为盟的,不论人数多少一律按谋逆未遂处理,首犯收押秋后问斩,从犯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陈家洛为什么带着大家远走天山?因为想在中原混,实在太难了。

那些被清宫剧误导的历史(二)

陈家洛远走天山,是因为中原太难混了

2:碧螺春的原名辣眼睛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原产于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间,原本很辣眼睛叫“吓煞人香”。

康熙皇帝南巡路过太湖,当地官员向他进献了这种茶,康熙品后觉得口感尚可,这名字忒接地气了,和他这九五之尊的身份极不匹配,于是赐了一个“碧螺春”的名字。

不得不说,这个名字改得挺成功,有权有文化,真好。

那些被清宫剧误导的历史(二)

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是不是很辣眼睛?

3:清代皇上对皇子的教育很严,《老太监的回忆》是本纪实性作品,其中讲述了这么一件事:道光小时候不喜读书,他的父亲嘉庆皇帝很恼火,就罚他与一群小太监拿着扫帚,当众扫紫禁城的街道。

道光后来登基后,还忆起父皇对他的教诲,闲暇时便想着拿起扫帚追忆昔日的时光,只是当他再去时发现街道上写着“皇太子潜龙处”,还设了御座,当年用过的扫帚、簸箕都被刷成黄漆供了起来。见此情形,道光叹息一声,只得作罢。

人在江湖,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那些被清宫剧误导的历史(二)

道光:我小时候扫过大街.......

4:雍正皇帝也柔情

被影视剧妖魔化的雍正皇帝,只是反腐时过于铁腕,得罪了一大批文人士子,这才留下了恶名。

受重男轻女思想的荼毒,从明代末年到清代,民间一直有溺杀女婴的习俗。雍正上位后对此深恶痛绝,他下令严禁溺毙女婴,如有违者以杀人罪论处。

雍正二年,雍正皇帝下令全国官员要效仿京城的育婴堂和普济堂,兴建类似的援助机构,用于收留被遗弃的孩童。

这样的政令出台后,溺杀女婴的事件几乎杜绝。直到今天,上海市的闸北区与静安区境内,还有一条育婴堂路,就是这道政令的衍生物。

影视剧里的四爷,深得女孩子喜欢,是有渊源的。

那些被清宫剧误导的历史(二)

四爷天生会讨女孩子欢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