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赏析丨黄白河磨玉《破壁》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4-27

历史资料记载,嵩山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约3米,深约有5米,方形的洞门,向阳而开,便是达摩祖师修行坐禅的地方。

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入定,开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面壁了九年终成正果,后来成为佛教史上的美谈。

当达摩祖师离开石洞的时候,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他面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是一片虔诚铸就的一座丰碑,让后人顶礼膜拜,诚心瞻仰。

天雅玉府雕刻《破壁》取材黄白河磨玉独籽,天然的形状与皮色设计巧雕而成。达摩盘膝而坐,神态静然,光头长眉,浓密的胡子微微弯曲,正符合他本人异域僧徒的身份特征。面壁下方静置香炉,炉中烟雾袅袅升起,以动寓静,更觉时光凝滞静谧。

将内里掏空,雕刻达摩与空旷的山洞,玉石的形状与山体浑然天成,沧桑的外皮被巧妙设计成嶙峋的山体,洞口处蜷曲的纹饰巧雕成腾冉而起的烟雾,与达摩相伴而修。袅袅烟痕,婉转流畅,虽未显露全部,却将达摩面壁的场景烘托而出。

“自闻达摩西来意,五叶敷荣祗一花。从此祖风传不泯,灵芝到处有奇华。”达摩祖师因其特殊的艺术形象和流传众多的典故,成了创作者们笔下可以发挥的空间和题材。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理念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却传递相同的虔诚与敬仰。那殚精竭虑的构思与设计,是否也如面壁破壁的过程一般是灵魂的锤炼?

83×46×19毫米

82.8克

每个艺术家心中都有一尊达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