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器,可晚成

 木蘭猫不睡 2020-04-27

2020042

淡然的一生

明成化十三年,苏州府长洲县有一男童,7 岁时还不会说话,也不能很好地站立。父亲做过县令,心态豁达,对儿子的状况未感慌乱,他认为其子定会有所成就,便带在身边授以诗文与礼法。

松石高士图 文徵明

这位男童叫文徵明,于他来说,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慢的。

同龄孩子出入私塾已经三年有余,11 岁的文徵明才刚刚开始清晰地说话,拜先生学字识典之外,时常随父亲官职的变化东奔西走,山东、安徽和京城,他都去过。

苏州城内,有一家唐姓商人,大儿子名寅字伯虎,与文徵明同岁。1485 年,16 岁的唐寅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名噪全城。这一年,两位年轻人第一次见面,结为挚友。三个春夏后,慢热的文徵明才考得秀才,成绩三等,还被老师批评字写的不佳,内心失落。

山庄客至图 文徵明

明代科考,拘文法,循章句,内容僵化,文徵明虽然每天练习应试之文,但内心却有些排斥。间隙,他常常按照自己的喜好翻阅《左传》、《史记》、《汉书》及各类古今文集,读得入迷。

1489 年,由父亲文林引荐,文徵明拜于吴门画派开创者沈周门下,初学绘画。沈周家族世代隐居苏州城,为书香名门,其曾祖父是“元四家”之一王蒙的好友,家学渊源,富于收藏。那时,沈周 63 岁,一生家居读书,从未科举,且正值艺术创作上的成熟及巅峰期,年轻的文徵明获以亲传,荣幸万分。

《幽赏图》局部 沈周

为了读书画画,文徵明筑起书房,父亲取名为停云馆。停云,凝聚不散的云,出自陶渊明的《停云》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他以此激励自己,每日晨起临写《千字文》,以写十本为起点,然后读书作画会友,数十年如一日,很是努力。

遗憾的是,努力并不意味着如愿。1495 年秋,26 岁的文徵明开始了不断失意的科场生涯,他第一次赶赴南京参加乡试,不中。三年后,再试,仍不中。

而同年,好友唐寅斩下乡试第一,名动江南。

浒溪草堂 文徵明

文徵明不急不躁,临帖,读书,作画,会友,远行...期间,娶昆山吴愈第三女为妻,一生从未变过心。

某次,唐寅邀众文士画友在苏州石湖荡舟,喝到酒酣时,让事先藏在船舱中的妓女出来为文徵明敬酒。文大惊,忙告辞,还以跳湖相威胁,唐寅知其耿介性格,只得另雇一条小船放他先走才作罢。

《浒溪草堂》局部

1504 年,唐寅早已因科场舞弊案从繁华处跌落,纵情于酒色中。而文徵明还是慢慢地向上走着,只是,三试仍不中...

又过一年,文徵明看挚友渐渐失去人生目标,提笔写下“劝诫书”,只可惜,此时的唐寅耳目已失,学嵇康煞有介事地给文徵明回了封“绝交信”。友谊的小船,翻起来静悄悄:

寅顿首徵明足下。……寅束发从事,二十年矣。不能翦饰,用触尊怒,然牛顺羊逆,愿勿相异也。谨覆。

多年后,唐寅回过味来,感慨良深,又给文徵明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和好信:

昔项橐七岁而为孔子师,寅长徵明十阅月,愿例孔子,以徵明为师,非词伏也,盖心伏也。

文徵明素来为人宽厚,对好友如此,对陌生人也是如此。这一点,也许来自老师沈周的教导——师徒二人从不“打假”,只要有人带着书画上门求鉴定,他一概说真,没有钤印的还帮忙盖上,称是不好让他人生活落魄。

《浒溪草堂》局部

至 1514 年,他又经历了四、五、六试,均不中。

此年,恰逢宁王朱宸濠到苏州招揽人才,欲起大事,文徵明虽生性迟钝,但还算老成,收到邀约觉察异样后,委婉拒之。好友唐寅重燃仕途梦,欣然赴约,文劝其三思,未果。几个月后,宁王露出造反倾向,唐寅方才察觉,“赤身裸体,露其丑秽,佯装疯癫”。不得已,宁王将其放走。

聚桂斋 文徵明

再过两年,七试,结果未有变化...

1523 年,唐寅走完了丰富又起伏的一生,而 54 岁的文徵明还在小步前行,但仍没中第。

工部尚书李充嗣闻知苏州城有一位才子,屡试不中,特向朝廷举荐,经过考核,文徵明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职位,参加修编《武宗实录》。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者众多,由此,便受到了同僚的嫉妒和排挤。

文徵明心中不快,从第二年开始上书请辞回家,三年递交多次,终获批准。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书画,不再求仕进。

57 岁的文徵明慢行慢走,重获新生。

《聚桂斋》局部

再往后,年长的王鏊、周臣与祝允明死了,学生辈的王宠、陈淳和仇英也相继离世,文徵明还是淡淡的以戏墨自遣。

明代文人中,他是难得的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之人,甚至被称是“四绝”全才,特别是绘画,成就极高,受其性情温和儒雅特点的影响,他的画作多清丽雅致,又富有笔墨情趣。

晚年,购求书画者踏破门坎,他都一一应接,而对于权贵,却少了兴趣。宰相严嵩曾路过苏州,全城文人墨客皆至,唯独少了文徵明,以至于这位权臣在事后向工部尚书顾璘发牢骚说:文徵明为什么不过来拜望?

品茶图 文徵明

1556 年,八十有七的文徵明还没放下喜爱的丹青之事。从白天至深夜,他常常是先书《离骚》,后写《九歌》,书毕,感慨又有些得意地说:“明后年将及九十,恐老眼目昏,不知尚能作否?”

3 年后的某日,年近 90 岁的文徵明在为友人母亲书墓志铭之时,安静的离开了人世,他依然是坐在桌前,慢写慢画,只是那些字,未待写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