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画家作品欣赏 | 文徵明 第9期

 笑溜达 2022-10-05 发布于辽宁

图片

明 文徵明 《雪景山雪图》

立轴 纸本 32×113cm

他越老

活的越妙

当初那些风头才华均远超他的人

最终却没有谁能活到他的高龄

企及他的艺术成就

过往读文徵明

读的是他的才情

今日再读文徵明

却读出了他生活的奧秘

那就是

守得住

慢慢来


画家简介

文徵明

(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嘉靖二年(1523年),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辞官归乡,专事创作。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其弟子私谥贞献。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作品欣赏

图片

明 文徵明《松石高士图》

明朝时期,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便是一位一生都在与时间做朋友的人。他越老,活的越妙,当初那些风头才华均远超他的人,最终却没有谁能活到他的高龄,企及他的艺术成就。过往读文徵明,读的是他的才情,今日再读文徵明,却读出了他生活的奧秘,那就是:守得住,慢慢来。

明 文徵明 真赏斋图

纸本  淡设色  28.6×79厘米 1549年

上海博物馆

图片

明 文徵明 《真赏斋图》

图片

明 文徵明 《真赏斋图》局部

他一生本想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仕途,最终却放舟南下,回归苏州老家操持文墨。他生而不慧,最终却成为了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的“四绝”全才,取得了令人仰慕的艺术成就。他言行谨慎,一生都远离是非,但却能与北京、南京、苏州的政治圈、文人圈唱和酬酢,建立良好的交情。他是个坚定的儒者,一生坚守忠孝节义,却又能与唐伯虎、祝允明狂狷风流之士保持很好的朋友关系。

图片

明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局部

图片

明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局部

明人冯梦龙说:“人有早成,也有晚达。早成者未必成,晚达者未必不达。”江南四才子中,文徵明是最笨的,也是资质最平平的。他2岁不会说话,6岁站立不稳,9岁口齿不清。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孩子是个弱智儿,但他的父亲却始终相信他是个大器晚成的人。最后,父亲的话也应验了。

图片

明 文徵明《幽风图》

图片

明 文徵明《金焦落照图》局部

图片

明 文徵明《金焦落照图》局部

文人为入仕,大抵须经受科举的考验。弘治八年,文徵明二十六岁,第一次赴南京赶考,没有考中。回家途中渡过长江时,他望见江中矗立的金山、焦山两座小岛,画下《金焦落照图》——夕阳西下,晚风乍起,扬子江上掀起无尽烟波。浩渺之间,舟芥扬帆飘荡,金焦如仙山般浮现江中,相对而望。可能是落第使人沮丧,画中水天低垂,笼罩着失落的气氛。水浪犹如不定的思绪,稍显紊乱,铺满整幅画面。

他将地平线推往画卷的顶端,以拖迆的岸际展现水面的宽度;又巧妙地稍稍压低金山,使两座几乎对称的岛屿区分出层次;再通过缩减物象的比例,使画面的空间得到极大延展。它令人想起那个稚气未脱,看上去有些迟钝的青年,在人生最重要的考试中落了榜,怀着忐忑的心情面对廓落的长江,随后画下这幅略带忧郁的画作。

图片

明 文徵明 《山庄客至图》1552年

辽宁省博物馆

图片

明 文徵明《空山夜雪图》

但绘画的才能显然与考试无关,三年后,弘治十一年,文徵明第二次赴南京参加应天府试,又没有考中。这一年,他的好友唐寅高中解元,风光无限,但后者不知收敛,很快又因科场舞弊案身陷囹圄,从此自放于诗酒,再与考试无关。

对文徵明而言,科考意义非同小可,落第意味着他依旧与仕途无缘,文家世代为官的传统迫使他不能放弃。三十五岁时他第三次奔赴南京赶考,依旧没有考中。接着是三十八岁,第四次,还是落第了。文徵明一生经历了九次科考,从二十六岁考到了五十三岁——儿子文彭已经二十五岁了,自己依然在赶考的路上,没有中第。

图片明 文徵明《千岳竞秀图》局部

在这二十多年间,文徵明的画技愈发卓越,老师沈周曾说绘画是业障,在文徵明这里却成为救赎。凭借艺术与修养,虽然没有功名,他的名望依然越来越盛。而三十九岁那年,他也终于得到机会,证明自己在书画上的技艺,足以接过老师沈周的衣钵。

图片明 文徵明《山居图》

明朝嘉靖元年,文徵明五十三岁这年,转折终于到来。并非是他终于考中——这一年他第九次落第,不屈不挠地考了二十八年,命运还是没有为他敞开大门。但有一扇窗子却打开了——这一年,父亲文林的故交林俊先生起任刑部尚书,当他途径苏州时,邀文徵明于舟中相见。本是故人之子,叙谈之间更感其人品端正、学识渊博,林俊随即请同僚向朝廷举荐,助文徵明入仕为官。于是一年之后,文徵明受林俊的好友、工部尚书李充嗣举荐,以贡生身份入京,即今天的“保送”。

图片明 文徵明《雅士闲居图》局部

图片

明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

纸本 设色 21.9×67厘米 1518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

嘉靖二年二月,文徵明离开生活许久的苏州城,四月抵达京师,任职翰林院待诏,负责参与《武宗实录》与《宪宗实录》的编纂。绕过科举,他终于得以入仕,荣登殿阁,文家的辉煌也似乎从此得以延续。

但京城的生活却与文徵明的期许大相径庭——编纂史书的工作冗杂单调,同僚更一边蔑视他贡生的身份,一边不住向他索要画作。这使得习惯了苏州城中闲适节奏的文徵明很不适应,虽然年过半百,但他的步调似乎一直比别人慢,从前赶不上唐寅的潇洒放荡、如今赶不上京城的世故圆滑。

文徵明不懂科考,更不懂委曲求全,考不上就继续考,受了委屈就该回家。那个略显笨拙的少年到了中年,依然直来直去。他开始不断上疏请辞,要求回到家乡。在京城辗转三年,五十六岁时,朝廷批准文徵明辞官,他就此南归,从此不问仕途——他的考试之旅至此结束。

图片明 文徵明 《琵琶行图》(局部)1558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回乡后,仕途绝望的文徵明,并没有心灰意冷。他反而认知到,书画才是自己的归途。于是,时年已58岁的他,开始了新的人生,全情全意地投入到书画的创作中。

绝望,其实有两面。一面是堕向深渊的单程票,一面却是打开另一扇门的金钥匙。可是很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一面。

图片明 文徵明《拙政园十二景》

作为苏州最负盛名的私家园林,拙政园几乎达到文人造园的极致,园主王献臣在拙政园中为文徵明备下画房,洗尽仕途的烟尘,在江南最温柔的山水间,文徵明重获新生。他为此画下《拙政园三十一景》。

图片明 文徵明 浒溪草堂图

纸本 设色  26.7×142.5厘米 1535年

辽宁省博物馆

图片

明 文徵明《浒溪草堂》局部

图片

明 文徵明《浒溪草堂》局部

随着生活的回归,文徵明的画风也焕然一变。他曾经渴望描绘的大山大水,如今浓缩为画上的壶中天地,他的作品开始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文士优雅闲适的生活、苏州精致隽秀的园林,例如他的名作《浒溪草堂图》。这是最能代表文徵明风格的一件作品,设色清雅,用笔精微,山石的皴笔仍有老师的影子,而树木的点叶已然呈现出他标志性的面貌。他继续发挥开阔的构景,丰富画面的层次,笔墨间流露出隽秀的文气,不同于唐寅的洒脱不羁、不同于仇英的谨严工整,文徵明的画正如他的人,将江南文士的高雅隐藏在温厚与朴实之中。画中的人物也是他理想的样子——谈诗论道,等候童子煮来一壶新茶;或者乘舟访友,踏过初青的柳岸。离开自己那场漫长的考试,如今他终于回归生活,这一回,安布在山水之中的众多屋舍,代表着他内心的理想天地——山水之间,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正如他所处的园林、他所生活的苏州。

图片

明 文徵明《品茶图》1531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

后来,文徵明成为了江南艺术圈的盟主,主宰江南文坛三十多年,他将文人画推向了新的高度。并带领吴门画派,逐渐取代了当时的宫廷绘画和“浙派”,占据主宰地位。他所培养的艺术才俊,影响波及明清两代。

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柯律格说,16—18世纪的300年间,文徵明在中国的影响力,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

图片

明 文徵明《偶适溪楼帖》局部

图片

文徵明88岁小楷《跋唐人双钩万岁通天帖》

图片

明 文徵明行书《滕王阁序》局部

图片

文徵明草书《湖光披素练诗卷》(局部)

文徵明年轻时的小楷工整娟秀,晚年的作品灵活多变,清明通达。他的画里, 没有愤怒,没有悲伤,没有狂喜, 没有宗教情绪,也没有哲学思索。 只有闲适的小人儿,在山水间逛吃逛吃。 和其它山水画作里点缀的小人儿不同, 他的小人儿是活泼泼的,好象就在画里生活,一看就让人欢喜。

图片

明 文徵明 《雨余春树图》 

立轴  纸本设色  94.3 x33.3厘米 1507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

众所周知的“竹子定律”:竹子用了四年时间,仅仅长了3cm。但从第五年开始,它会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六周时间,就能长到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不是没有生长,它只是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文徵明的书画也是这样。他19岁时,因被老师批评字写得太丑,而发奋努力,每天坚持练习写《千字文》,一天写十遍,并将晨起练字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九十岁。后来,在他归乡后的三十二年,他的书法就像那快要长到15米的竹子一样,渐渐地臻入化境。待到八十至九十岁时,他的书法成温纯精绝之境,登峰造极。

图片

明 文徵明 《桃源问津图卷》局部

手卷  纸本设色  23x578.3厘米 1554年

辽宁省博物馆

时间,对文徵明来说,从来不是一个与之竞赛的对象,而是一个用心对待的好朋友,是一个积蓄能量的容器。即使已至耋耄之年,他还是会用数月,甚至数年,来完成一幅作品。《松壑飞泉图》,他历时5年完成,十日画一山,五日画一水。《桃源问津图》,绘制了很久的作品,待到完成时,他都已经八十五岁了。

图片明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

立轴 绢本 设色  100.8 x 35.6 厘米 1517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

尽管他已是彪炳千秋的一代宗师,大家最感念的,却是他的人品。晚年的文徵明,声名如日中天,求画者络绎不绝,可他的生活却依旧清贫。因为他给自己立下规则:不为藩王、权贵、外来使者作画。但若有邻里亲友来求画,无论带来多不值钱的土特产,他一概来者不拒。文徵明替人写字作画所收受的礼物,基本都是普通的生活用品,而这些仅能作为他的日常开支。所以,他晚年生活清贫,有时候不得已,还要向富有的朋友借米度日。

图片

明 文徵明 《林榭煎茶图》

手卷  纸本设色  28.6x238.5厘米

天津博物馆

当时,他的书画太有名了,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赝品伪作。曾有人当场揪住作伪者,告到文徵明那里,他却说道:此人的才艺不在我之下,我不过比他名气大一点而已。全然不放心上,也不予以追究。甚至后来作伪者拿着伪作,要他签名盖章时,他也会欣然应允。

弟子不解,文徵明解释说:“凡是有能力收购字画的,必然是家里有余财的富贵人家。而出卖字画的,一定是因为家境困难,急需用钱。若因为我一句话而导致双方无法成交,卖字画的人家不是更要陷入困境了么?”对于名利,文徵明看得很淡,他反而时时处处会为他人考虑。

图片

明 文徵明 《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1548年

台北故宫博物馆

常听人说,人活到极致,是素与淡。动若清风,静如秋水,心容世事而不争,意纳万物且自明。种种浮华过眼,犹如石沉大海,瞬间融合于宽和的心境之中。文徵明在他的晚年,活到了这种极致。

九十岁那年,刚过了雨水的那一天,他正为御史严杰的母亲写墓志,写到一半的时候,搁下了笔,端然坐正,静静地去世了。从此,世间再无文徵明。

图片

 明 文徵明 《古木寒泉图》

图片

明 文徵明 《游吴氏东庄图》

纸本设色  73.2x34.6厘米 1513年

图片

明 文徵明《跋唐人双钩万岁通天帖》局部

图片

明 文徵明《幽兰》1527年

图片

明 文徵明《玉兰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