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找底不准之谜团

 范雍祈求上天 2020-04-27


悬坠钓法必须得找底,这是有一点常识的钓者都知道的;但学了多年悬坠钓仍找不准底的却大有人在。我曾被此困扰了许久。现在结合我几年来的垂钓实践,将找底不准之谜团浅析一下,仅供广大钓友参考,同时,欢迎指正文中的不足之处。


挂饵找底,是一种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找底方法。由于这种找底法既找底,又布窝诱鱼,一举两得,因此钓友们大多使用这种找底法。但是,是用上钩找底还是用下钩找底,又众说纷纭,搞得初学者一头雾水。垂钓者常用的较为昂贵的浮漂,漂尾极细,调目以上的漂尾所产生的浮力(也有人称为剩余浮力),相对两颗饵的重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一颗搓得如黄豆粒大小的饵就能拉沉四五目。在实际垂钓时,我搓饵一般都比黄豆粒大,这并不妨碍小鲫鱼吞食。我们通常用的调5钓2,钩饵到位浮漂站稳,水面露出2目漂尾,这时浮漂单单对两颗饵的向上牵引力,仅是由这没入水中的,调目以上的3目产生的,这3目的浮力明显小于一颗上饵的重。因此,无论是上钩找底、下钩找底还是挂双饵找底,实际上就是上钩找底,钩饵在水中的状态是:短脑线绷直,上饵立在水底;长脑线弯曲,下钩饵躺在水底。

如果你调5钓3,两钩之间的距离是3目,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推想了:你装饵、抛竿、压水,浮漂站稳,水面露出3目漂尾,此时浮漂和浮漂下面的钓组形成一个新的二力平衡。这个新的平衡是在原来的调5钓3平衡的基础上净多出一个这样的平衡:一粒上饵重量的一部分与调目以上,没入水中的2目漂尾所产生浮力的平衡。也就是说,上饵重量的一部分被2目漂尾平衡掉了,另一部分重量由水底承担。这时短脑线绷直,上钩饵立在水底;长脑线弯曲,下钩饵躺在水底。

当双钩上的饵完全脱落时,浮漂就要上升。先是上钩被提离水底,当上钩被提高2目时,露在水面的漂尾已是5目了,但这时下钩还未离底,因为两钩距离是3目,浮漂还要继续上升1目下钩才能离底,从而形成调漂时双钩离底的二力平衡状态。但这时露出水面的漂尾已经是6目了!这哪里还是调5钓3?分明是调6钓3了!

垂钓者刚开始对这种情况并不知晓,等到他感觉钓得不顺手检查调目时,抛到钓点一看,浮漂露出水面6目!明明是调5目呀!再把浮漂下推抛到深水处检查,还是原来的调目——5目,于是就怪自己没找准底。他哪里知道,自己调漂、找底都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两钩的距离太长!

解决的办法:两钩之间的距离要小于钓目到调目之间的距离。如果你调5钓3,两钩距离要小于2目,如果你调3钓2,两钩距离要小于1目。

钓友们在挂饵找底时可能有这些想法:一是找底布窝二者同时进行,为了把窝做实在,挂饵很大;二是挂块橡皮找底,免去提竿时还要装饵的麻烦。这样所挂之物很重,饵重则下落得快且容易抛得远,因此容易造成这种状况:钩饵落在浮漂的前面,水线与浮漂不呈垂直状态,风线绷得太紧,往前推推鱼竿,漂尾就会升目。不明真相的钓友误认为底已找好。正式垂钓时饵搓得相对要小得多,轻得多,饵下落得也相对缓慢,这样,钩饵就会落到所找之底的近处。也就是说,找的底在前面,水线是一条由漂引向钩饵的斜线;实际垂钓时底在近处,水线是一条由漂引向钩饵的垂线。斜线当然比垂线长,难怪漂尾要长目了。

解决的办法:找底时挂的饵要与正式垂钓时一样大。另外,抛竿后要尽量把竿往怀里拉一拉,使风线松弛,让钩饵落在浮漂的正下方,保证风线与浮漂垂直。

这是我多年来找不准底的主要原因。我们垂钓的鱼塘大都是经过改造的,不是专门开挖的正规鱼塘,比如烧窑取土留下的坑,修高速公路取土留下的坑,兴修水利时开挖的坑。这些塘的底部比不上标准竞技鱼池,池底溜溜的平,而是有一定的斜度,越往里越深。垂钓者稳定不住抛点,远一竿近一竿,当然找底不准了。

解决的办法:抛竿后在浮漂平躺水面时即压水并把竿后拉,以拉至胸膛为基准,这样能保证浮漂不偏近偏远。等浮漂就要到位站稳时才把竿往前推,放在竿架上,这样就能让饵落在漂的正下方,风线也松弛,就不会出现假底了。

浮漂吃水,风,水流、暗流都会造成钓目慢慢变低,直至不见漂尾,从而使找底不准。但这些是客观条件所致,不是垂钓者的错误,另当别论。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我在垂钓时就是这样做来避免找底不准的。这样做会有哪些弊端,还望钓友们予以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