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策略与选择05:交易的方向

 hyqg8 2020-04-27

对大多数股民来说,根本不需要考虑交易方向的问题,因为只能做多嘛。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了,融资融券是可以做空的,而且随着Etf指数期权的上市,还有早几年的股指期货,都是可以做空的。这就逼着广大股民在做多思维的固定模式下,加入做空的思维,并最终必然要培养出习惯做空,把做空和做多玩到同样的自然反应。

虽然加入做空,交易方向只增加了一倍,但是思考的难度却增加了数倍。如果再考虑日内T+0交易,炒股就和以前的玩法大不相同了,需要更加专业的勤奋学习,尤其是思维上的革新。

交易的方向选择,只要背后有一套逻辑,任何时点都可以买或卖,都可以切换交易的方向。市场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你观察盘口会发现在任何价位都有人买,有人卖,可见交易方向的分歧是常态的。

但是对于一个人,总不能老在同一只股票上或商品上同时交易两个方向吧,不过也有例外,总是有个别大神超想象地存在。曾看到有个牛人就是以锁仓的方式入场的,在同一个价位上一边买并同时卖出,等机会再单边解锁,他竟然能把一个入场方向分解成两个,而且还能盈利,的确匪夷所思。

交易方向的选择,和其他环节的选择一样,最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依据,否则容易造成方向混乱,自己都被搞得晕头转向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方向的选择。

1.交易理念的风格。

交易理念风格对交易方向的选择也有直接的影响。不是每个人的交易都是顺势的,而且对势的判断即使对同一张图,不同人看法也不同。

单纯地谈顺势交易意义不大。严格地讲,市场上根本没有所谓的逆势交易风格,我要是知道逆势了,我还会做交易吗。你看到有人在涨势良好的市场上做空,觉得他是靠逆势赚了些钱,像从老虎口里夺食似的,其实他也是顺势,只是顺应了一个次级的小趋势。

与之类似的,是震荡交易策略,比如市场进去一个震荡区间,通常意义上的趋势不存在了,这时候选择高抛低吸的策略,其实也是在顺势(市),只是顺的是小趋势。你看,市场上有一个人是逆势交易的吗。所谓的顺势或逆势,多是从事后看出来的,或者从不同的级别上看的,交易下单的时候,没有绝对的逆势单可言。

比如在突破法中,包括我说的出中枢计的策略,就不完全是顺着大级别趋势交易的的路子,顺应的是局部的小走势。假如根据大均线确定了上涨方向,利用突破法照样可以逆着均线找一个三角形跌破做空的。因此,如何定义趋势就变得极其重要,否则没有继续谈论下去的必要了。

要是日内短线的话,更不管什么多头空头的,他们眼里只有机会,才不会计较是买多还是卖空呢。

2.本次交易的目标预期。

交易方向选择的杂乱很大程度上和交易目标的定位不清晰有关,新手经常出现这个问题,有时候做日线,有时候30分钟,高兴了还玩起了5分钟,有时候做日内,目标大小不同,虽然都是顺势交易理念,但是不同周期上的方向却是不同的。

缠论的递归思路里,就暗含着这种目标切换的潜在不安定因为,因为递归很容易滋生升级换挡,降级保利的操作动作。目标定不了,方向自然也是混乱的。

3.技术性的依据。

就交易的派别而言,基本面派可以大成,只是对人内力要求极高。量化统计策略对人智商专业要求太高。对散户来说,技术分析是迫不得已的必然路径,技术分析的上手门槛不高,但绝对不是说比前两种更容易,都不容易。

人只能获得自己能力圈内的利润回报。你没有基本面的研究背景,没有数量统计分析能力,你凭什么获得那两派的利润回报呢?

对技术分析者来说,找一个入场依据是最基本的最低的要求。比如双均线吧,我们可以自己立法,均线交叉上去就只做多,交叉下来就只做空。这种策略抓的就是鱼肚子的去头尾的行情,你知道它的有效性范围就好办了,知道哪里是可能亏损的,哪里是可能盈利的。

均线这类指标类的工具直接取自市场价格或量仓的信息,通过数学公式计算出来的,而形态类的技术更偏重于个人经验的总结。前者是数学公式在抽象,后者是个人的主观经验在抽象,指标类的技术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只要指标公式统一了谁用都是一样的,反之,形态类的技术工具私己性就很强了。

之前也指出,形态类的技术工具连续性差,你见过哪张图是由一个清晰的w、m、v或头肩顶底之类的形态首尾相接而成的?在清晰的形态之间,有些地方很难界定出来。

不过这种间断性,在缠论的技术体系中得到了弥补,缠论有一个重大的优点,它的技术是全分类的,可以弥补技术不连续的识别问题。即便如此,同一张图,因为级别和使用者的角度不同,看到交易信号也是不同的。有人看多,有人可能看空了。

策略与选择05:交易的方向

4.对冲交易的策略需要。

在套利交易或对冲交易里,本身的设计就是多空方向同时进行的。

可以是相关市场,比如买入股票,做空股指对冲。可以关联的个股,一个板块上买入,另一个板块上对冲做空,根据不同的演化阶段确定强弱对冲标的。也可以是期现货或远近月的合约,根据期现货升贴水,或合约间的升贴水,买强卖弱或者卖强买弱,就看对后来的价差预期是走强还是走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