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巴菲特惊呼,亚马逊是一个“奇迹”?

 闲云野鹤qpab3u 2020-04-27

从1994年创立至今,亚马逊25年的成长历程,毫无疑问是令人惊叹的,也是令人钦佩的。

与很多只成功一次,之后就靠吃老本的企业不同,亚马逊在最初安身立命的业务基础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与颠覆,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与成长。

亚马逊过去25年的发展,的确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甚至巴菲特都惊呼,说亚马逊是一个“奇迹”。亚马逊是怎么做到的?以下,Enjoy:

拉姆·查兰 杨懿梅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 来

亚马逊从图书开始,从单品类电商开始,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不仅打通了线上线下,还构筑了遍及全球的平台生态,通过基础设施对外服务,从服务个人客户(2C)做到了赋能企业客户(2B),还进入智能硬件、智能语音、金融服务、本地服务、游戏、影视、娱乐,乃至壁垒极高的医疗行业。

2018年,亚马逊总收入已高达232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6万亿元。公司市值一路飙升,于2018年9月4日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虽然之后亚马逊公司市值有所波动,但仍然保持在9000亿美元上下,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四家公司之一,其余三家为微软、苹果及谷歌。

即便业务体量如此大,亚马逊也没有放慢快速增长的脚步,它的下一个目标是收入万亿美元,因为放眼全球,放眼很多客户体验还不够极致的领域,放眼现在还没有被发明创造出来的全新领域,其成长空间是无限的。

亚马逊是怎么做到的?

01

从图书开始

1994年创建亚马逊前,贝佐斯就职于量化对冲基金巨头萧氏公司。该公司创始人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博士大卫·萧。早在30多年前,这位萧先生就开始尝试量化投资,大胆探索通过量化分析、智能算法,让计算机自动完成金融交易。

为了探索互联网的商业潜力,很快被提升为副总裁的贝佐斯,每周都会跟萧先生一起头脑风暴,天马行空地畅想未来。头脑风暴后,贝佐斯负责把各种奇思妙想都记录下来,逐一分析其可行性。

早在1994年年初,他们就想到了几个颇有前景的创意。比如,为客户提供免费电子邮箱,然后通过广告赚钱。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这不就是后来雅虎及谷歌做的吗?再如,通过互联网,让客户在线自助完成诸如股票或债券等金融投资交易。这不就是后来亿创理财的业务模式吗?其中,最让贝佐斯心动的是“万货商店”。

在研究互联网的过程中,有一个神奇的数字深深地震撼了贝佐斯:2300%,即相比前一年,互联网活跃度大幅提升了23倍。贝佐斯后来多次谈到当时内心的震撼以及之后的思考:这样的超高速增长是极其罕见的,到底做什么样的业务,才能乘势而上?

于是,贝佐斯辞去了华尔街待遇优厚的工作,开始了探索未知的创业之旅。当时互联网行业还处于萌芽时期,贝佐斯的第一步,要从哪里开始呢?

尽管万货商店的创意非常令人心动,但贝佐斯知道,一步登天、一蹴而就是极不现实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什么是最适合在互联网上售卖的品类呢?贝佐斯列了个清单,其中包括计算机软件、办公用品、服装、音乐等20项。深度思考之后,贝佐斯做出了选择:与其漫天撒网,不如聚焦一点,先从图书开始。

1.0版:单品类电商,从图书开始

贝佐斯为什么在万物之中单单选择了图书呢?

有些原因,不用问贝佐斯,大家也能想到。比如,图书是标准品,市场空间巨大,而且相较其他品类,图书的配送难度不太大。

除此之外,美国图书市场的行业结构比较特殊。英格拉姆和贝克&泰勒两大集团,几乎把持了整个图书市场。做图书零售,不必与大大小小的图书出版社逐一联系,只要找到这两家公司,就能开展业务。这对初创企业来说,是巨大的便利。

然而,贝佐斯最看重的并非上述几点。他思考的是,如何创造传统线下书店不可能具备的独特竞争优势。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贝佐斯要的不是简单地把客户买书的行为从线下搬到线上;他要的是通过互联网及各种新技术,为客户创造一种全然不同的全新体验,一种即便传统书店有心复制,也无法实现的独特体验。

这会是什么呢?

传统线下书店面积有限,通常一家大型书店最多也就卖10万~15万种图书,而全球正在出版的图书则超过了300万种。通过互联网卖书,就能突破传统书店在面积上的限制,可以给客户提供“无限选择”。

此外,传统方式卖书,都会有知名人士的推荐,有的印在书上,有的发表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上,通常都是各种溢美之词。然而,普通读者的反馈究竟如何,是否存在名不副实、令人大失所望的情况,这就无从得知了。通过互联网,请读者留言,这些来自普通人的、未经修饰加工的“真实客户反馈”,也许对买书的人更有帮助。

最后,也是最厉害的,就是终极个性化服务,即根据每位客户的基本信息、习惯偏好及特殊要求,为每位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这对见惯了标准化、大一统服务的人来说,无疑是种全新的、能带来惊喜的体验:这家公司怎么这么懂我?线下书店是很难做到的,但对精于数字技术的亚马逊,这恰恰是它最擅长的。

02

终极个性化服务

这正是贝佐斯最看重的,且只有互联网才能带来的,将决定未来成败的关键竞争优势。因此当亚马逊被传统线下书店集体围剿时,贝佐斯依然显得非常淡定,说对方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1994年创业初期,公司名字一直没定下来。贝佐斯尝试过好几个,但总不太满意。有天翻字典时,不经意间,Amazon(亚马逊)跳进了贝佐斯的视野。就它啦!

后来贝佐斯回忆说,这是因为亚马孙“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而且其体量远远超过了其他河流”。或许这就是贝佐斯对自己公司的期许,不仅要做到最大,还要远远超过其他对手。

在图书领域,亚马逊的确做到了遥遥领先。2018年,在全美纸质图书方面,亚马逊的市场份额高达42%,在电子书方面则是占据了令人惊叹的89%的市场份额。

2.0版:多品类电商,不断快速拓展

从图书开始,并没有让贝佐斯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打造在线的万货商店。

自1998年起,亚马逊涉猎音乐、影片、礼物、玩具、消费电子、家居家装、软件游戏等多个品类,还进入了英国、德国、中国等海外市场。

除了自身业务快速拓展,亚马逊还通过投资并购,迅速切入了多个垂直领域,如有声书、医药、宠物、金融服务、快消日杂、户外装备、玩具、汽车、红酒及鞋等。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投资、品类及区域拓展之间,在线万货商店的样貌渐渐清晰起来。

业务上的快速发展,并没有让贝佐斯迷失,他一直提醒自己以及亚马逊所有同人必须聚焦客户,痴迷客户。在2001年致股东的信中,贝佐斯首次提出了“客户体验三支柱”:更优的选择、更低的价格、更便捷的服务;后来又在2008年致股东的信中,再次强调即便放眼未来10年,这些也不会改变。

到2001年,亚马逊在售商品达到4.5万种,在售图书超过百万种;受益于规模效应及摩尔定律,在激烈的竞争中,亚马逊持续保持了极具竞争力的天天低价;通过不断创新,亚马逊推出了一键下单、愿望清单、个性化推荐、实时订单更新、图书在线试读等今天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各种新功能,为客户创造了更好的体验、更便捷的服务。

03

杀手级服务来了

什么是最能打动客户的杀手级服务呢?2005年,亚马逊推出了Prime会员服务,即每年交79美元会员费,便可享受全年无限的2天到货免邮服务。截至2018年年底,亚马逊全球Prime会员总数已超过1亿。

在亚马逊网站上,每一本书都可以用“在线试读”功能阅读部分章节。

3.0版:线上零售平台,构建生态,对外赋能

2003年,贝佐斯提出“Unstore”,旗帜鲜明地说“亚马逊不是开零售店的”,亚马逊是家科技公司,做的是零售平台。零售店与零售平台究竟有什么区别?

亚马逊最早的自营业务就是开零售店,只不过不是线下实体店,而是开在互联网上。当亚马逊引进第三方卖家,并对外开放其客户资源、履约物流等各项核心能力时,亚马逊就演进成了零售平台。

所谓平台,必须有多方参与,必须能促成多种产品及多种服务的复杂交易,而且必须能为参与各方创造价值。

为此,贝佐斯特别强调说,从今往后,亚马逊最应当关注的,不是自己卖了多少东西、完成了多少订单,而是如何帮助客户做出最好的购物选择。

为了成为平台,在两次失败的尝试后,亚马逊依然矢志不渝地推出了面向第三方卖家的销售平台。起初,大家对亚马逊的很多做法感到十分困惑。

比如,在客户搜索某件商品时,为什么把第三方卖家的跟自营的放在同一页面上?又如,客户在第三方卖家那里下单后,为什么要开放亚马逊物流服务,帮他们完成订单履约工作?再如,在第三方卖家经营时,为什么要为他们提供各种智能管理工具,为他们赋能,让他们能更好地与自营业务竞争呢?

如果把亚马逊的业务模式看成在线电商,即在线上开零售店的,亚马逊的上述做法的确显得非常不可理喻。为什么要帮助自己的竞争对手呢?

如果从线上销售平台的角度看,亚马逊这么做就显得理所应当。这些第三方卖家,不是亚马逊的竞争对手,而是根植于亚马逊平台生态中的合作伙伴。发展至今,亚马逊平台生态中已有数百万家合作伙伴。

亚马逊追求的不是自营业务短期收入或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

单靠一家,无论多大多牛,能服务的客户以及能为客户提供的选择,总是会遭遇天花板的。通过搭建平台,通过引入合作伙伴,赋能成千上万乃至数百万第三方卖家,亚马逊才能真正做到始终为客户提供更优的选择、更好的价格及更便捷的服务。

当亚马逊把客户资源与第三方卖家分享,通过第三方卖家给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的体验时,客户体验就会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平台规模的增长,成本结构不断优化,价格也会随之不断下降,这样客户体验会更好;客户体验更好,客户信任就更多,不仅能提升客户留存率,促进客户消费,还能吸引更多新客户。

客户越多,卖家越多,选择越多,服务越好,成本越低,价格越低,体验越好,客户越多,如此不断循环向前,不断自我强化——这就是亚马逊的增长飞轮。

关于作者:拉姆·查兰,全球著名管理大师,被《财富》杂志称为“当今指导企业成功发展的一派宗师”。过去50年,他服务过许多全球领先企业的企业家、高管及董事会,被誉为企业家的终极智囊。

杨懿梅,咨询顾问、企业家教练。与全球管理大师拉姆;查兰一起,为中国企业提供企业转型、战略执行、业务创新、组织人才、公司治理、家族传承、家族接班人培养等服务。

本文整理自《贝佐斯的数字帝国》,经出版方授权“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原创首发。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身边君微信,并备注“转载+公号名称”,谢谢。

【文章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