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没有宰相制,相权之下,给皇权栓了一条铁链

 科教科理论 2020-04-27

历史上没有所谓的宰相制度,只有丞相制度,所以并不存在废除宰相制的说法,明太祖朱元璋废除的也是丞相制。哪里回收手表

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却不一定是丞相。

宰相不是一个官职,只是一个统称,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好几个人,宰相的数量取决于皇帝。

可是丞相人数却固定,分为左丞相和右丞相。

相权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制衡皇权。

唐朝并未实行丞相制,但却实行了“群相制”,如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仆射,以及同平章事等官员,皆是当朝宰相。

所以,朱元璋所废除的并非宰相制,而是丞相制。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便一直感到皇权受到了相权的掣肘,所以他为了消除相权对皇权的掣肘才想尽办法废除丞相制。

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和控制欲很强的皇帝,可是自己的皇权却遭到了丞相制的削弱,这自然让他难以忍受。

为了能够集天下之权于一身,为了将相权纳入皇权体系当中,从而将皇权推向巅峰,这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目的所在。

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废除丞相制,朱元璋还下了一盘很大的棋,设了一个很大的局,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成功废除了丞相制。

李善长为相期间,朱元璋已经感到很不爽了,所以故意跑去找刘伯温说要废了李善长,让刘伯温当宰相。

刘伯温一听,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因为废立宰相之事,“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如果刘伯温当时来一句,臣愿效犬马之劳,愿为皇帝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朱元璋会怎么看他?老朱肯定认为老刘是个贪权之人,将来一定会出手收拾他。

这个坑,刘伯温没有跳,所以朱元璋只能作罢。

后来,李善长罢相之后,老朱又跑去找老刘说,老刘呀,老李下去了,让杨宪顶上来当宰相怎么样?刘伯温摇头说不行。

老朱又问,杨宪不行,那么汪广洋怎么样?刘伯温还是摇头说不行。

老朱再问,既然汪广洋也不行,那么胡惟庸怎么样?刘伯温仍然摇头说不行。

老朱这才抛出了重中之重的诱饵,哦,杨、汪、胡三人不行,那么只有老刘你才最适合给咱当宰相了。

刘伯温一听,这又是坑呀,急忙继续摇头拒绝,不论老朱怎么劝都没用。

刘伯温将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三人的缺点一一说给了朱元璋听,劝朱元璋千万别让这三个人当宰相。

可是,朱元璋却没有听刘伯温的劝,偏偏用了这三个人。

因为让这三个有明显缺点的人当宰相,他们才更容易犯错,只有犯了错,朱元璋才能够名正言顺地治他们的罪。

拿胡惟庸来说,刘伯温对胡惟庸的评价是:“譬之驾,惧其偾辕也。”意即一个国家如同一架马车,可若是让胡惟庸驾车的话,他会将这架马车给掀翻。

后来也证明了刘伯温评价的准确性,胡惟庸谋反岂不正应了他要掀翻朱元璋的马车?

从李善长到杨宪、汪广洋,再到胡惟庸,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冲突一直在加剧,等到胡惟庸谋逆事发,这才让朱元璋得以借胡惟庸案而一举废除了丞相制。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之后,命令禁止明朝后来的皇帝恢复丞相制。

实际上,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废除丞相制,而是要彻底打压宰相这一类权臣。

所以,朱元璋看似是禁止后代恢复丞相制,实则是禁止他们再设宰相,不能再让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后来的内阁首辅虽然也被视为宰相,但事实上内阁首辅已经被剥夺了相权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也就是决策权。

内阁首辅失去了决策权,只拥有建策权,这就促使内阁首辅和废除丞相制之前的宰相相去甚远。

清承明制,也一样没有再设宰相,所以明清两个朝代的皇权达到了巅峰,因为没有了相权的掣肘。

对于一个朝代来说,设立宰相的优点很明显,那就是能够掣肘皇权,在皇帝出错的时候能够尽全力为皇帝更正。

因为皇帝也是人,也会犯错,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相对冷静的人来提醒皇帝了,谁来呢?一般来说当然是宰相。

宰相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宰相一旦太过强势的话,不仅会和皇帝争权,还可能会让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

当又强势又有能力又有权力的宰相和皇帝起了冲突的时候,很可能会引发朝堂震荡,虽然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也很难发生。

纵观两千多年的朝代史,实际上宰相的存在显然很有必要,相权的“纠错性”是对皇权一人而决的修正。

将所有的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身上,绝非好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