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柏青:读蒋洪《寻找美食家》

 KANG的珍藏文章 2020-04-28

傍晚去福州路古籍书店,稀少的读者,无疑在增添当下书肆的落寞,就象窗外阴沉的天,猪年正月上海阴雨天居多。底楼闲杂类书摊区域,翻到一本书,名曰《寻找美食家》,上海书店出版社所出,2018年8月第一版。再一细看作者姓名,真的不得了,乃吴江美食家蒋洪先生。因为和蒋洪熟识,而且经常联系,于是当即购下,花费银子30元人民币。然后拍图,微信发给蒋洪,好话连篇恭维一番。

蒋洪是吴江吴越美食推进会的创始会长,供职于吴江旅游局。他对吴江美食,有长期持久的精深研究,尤其是因工作职业关系,经常得机会吃,对吴江美食,有亲口品尝亲自吞咽的积累,属于专业吃货级別的美食家,更有美食历史文化底蕴支撑,所以他的文字,就决不可小觑。

多年前,去吴江太湖边吃饭,有机会和蒋洪一聚。之后,蒋洪将他主编的《水韵吴江》定期寄来,这是一本专门宣传苏州吴江地区风土人情、旅游、美食的杂志,令我对吴江民俗的概貌与细部,有了近距离了解观赏。可惜,去年第十二期发来,当时我在阅读其中《最忆过年猪头肉香》一文,蒋洪微信告知,这可能是最后一期,因为机构改革,文体广电和旅游等局合并,可能会殃及杂志的去向。猪头肉香,没吃到,倒是美食杂志因停刊而失望的惆怅,弥漫进脑海。很遗憾,蒋洪曾约稿,欲刊登我的文字,但我一直没有寄去,这也是憾事一桩。

这本书收集了蒋洪近年撰写涉及美食领域的文章83篇,分为“节气美食”、“乡愁”、“吴越美食”、“寻找美食家”四辑,浏览完毕,感觉满满的一个字,就是“吃”。其实,人与动物都离不开吃食,但人的吃,可吃出品味,吃出变化,吃出自觉,吃出感情,吃出关系,吃出文化,当然多吃,也会吃出毛病,比如糖尿病。以此而言,蒋洪的这部著作,可以看作是一部完整的吴江美食文化图谱,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更宝贵之处,在于蒋洪兄作为美食家,对吴江美食个性化独到理解,例如,蒋洪对吴江的美食感觉,概括为咸鲜味、红烧味、本味三种,我认为这是对吴江吃食审美意识的提炼,也是对江南美食的理论贡献。

此书的“节气美食”,收录25篇文字,表示按不同节气,适宜吃不同食物。饮食与养生,密不可分。中国老祖宗留下的习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追求人和自然充分和谐的境界,反映出古人的智慧,诸如立春炸春卷、春分酒酿圆、清明炒螺蛳、立夏蚕豆饭、小暑炖黄鳝、大暑粉蒸肉、白露黄焖鳗、秋分剥菱角,直至霜降烹羊肉、立冬炖母鸡、冬至吃团子等,都有讲究,而且在蒋洪笔下,是如此自然自在的侃侃而谈,足可带领吾辈混进色彩徇烂的美食文化世界,作一番吃白食般的品尝与畅游。“乡愁”的15篇,多记载吴江的本地点心、特色小吃等,看着想着,似乎会产生水一般的春愁。“臭卤甏”一文里的发霉臭豆腐,可预防老年痴呆,倒是头回听说。“吴越美食”的22篇,将文字触角延伸至吴江之外,也是别有洞天。而“寻找美食家”,让我们知道了蒋洪的朋友圈,其中分量最重、最值得尊重的,无疑是蒋洪所拜之师华永根先生。作为苏州市烹饪协会会长,华永根则亲自为这本书作序。

在绘制了一幅幅令吃货销魂的民俗画卷的同时,蒋洪写下了一道道程序清晰、手法丰富的美味食谱。这令我想起袁枚《随园食单》,对清代美食留下的深刻详细记载,也为后世留下菜谱文献,而且既可作美文欣赏,又可齿颊留香。写美食文章,基本上没有不引用袁枚的,以显摆一下,壮壮文胆。蒋洪在赋予或加厚吴江美食文化含义的同时,也作了“技”之层面的剖析。任何“道”的进入,离不开“技”的铺垫作为前提,如“鲃肺汤”、“红烧姜汁小龙虾”、“苏式熏鱼”等,都可通过其文字的导引,基本可直接进入厨师的水准。对如何烹制“霜降烹羊肉”,蒋洪认为,吴江的震泽、七都、庙港、盛泽等地,入秋后以当地湖羊,因它四季发情,特别滋补。在烧法上,“家庭可一腿两吃,先剔骨,肉切成大块,骨和肉一起浸没低温水中,期间多次拿捏换水,直到水中不见血丝,此举主要除膻。捞出沥干,羊骨烤箱烤熟与羊肉一起入冷水锅,加姜块、葱结和绍酒,不用盖子,大火煮开,撇去浮沫,转小火一个半小时”,然后捞出,切片,旺火油锅,爆香葱姜,煸炒羊肉,一道美味菜肴完成。看着这段文字,愈发馋吃羊肉,羊肉滋补得很呀,男女老少皆宜。

就美食文化而言,蒋洪的这本书,引经据典,引用餐饮典籍一百多部,所引文字或典故均有出处,这一方面看出蒋洪对传统典籍涉及美食的文字,多有研究,功底深厚,同时也提升了文章的历史内涵。假如有人撰文一篇,题目曰《蒋洪美食文字用典考释与特色》,完全可以成立并留存于世。华夏民族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吃货史,谁能离得开吃?所以对“吃”作深入的研究,并作传承,体现了人性的回归,彰显对人的敬重。假如人类对自身的吃,都不懂得重视与爱戴,那如何体现对自身的尊重?

这本书还有个特点,可以唤起我的回忆。“枫镇大面”写姑苏城外枫桥古镇的面浇头,看得我馋吐水控制不住嗒嗒滴。我在江苏吴县枫桥乡木桥村外祖父外祖母家长大,对姑苏面食,有特别情感。枫镇大面的面汤里,放有解腻去腥的酒酝,这是枫桥汤面特色之一。蒋洪认为,“面汤碗里入酒酿、葱末、猪油,冲入白汤,挑面入碗,上盖焖肉。面碗上桌,先喝一口汤,再挑面盖住焖肉,焖肉经面汤浸润,肥膘变成了透明色。瘦肉抿即化,久而不弊、熟而不烂、肥而不腻,是焖肉最好的注解。而那充盈的应时之鲜,则是酒酿的功劳”。美食家对吃的研究,内行专业且观察细致,这段文字画面感也特强,如绘制连环画,可作文字脚本,无需做任何改动。看了这段画面,我立马有驾车赴枫桥大街的冲动,已全然不顾吃这碗面所需的舟车成本了。

蒋洪的这本书,感觉形式上一点也不花哨,甚至没有一幅插图点缀,全部是文字干货,实打实的,这在当下图书出版界,算是稀奇的。这从中反映出作者的态度和想法,简洁质朴,追求原味。此书每篇都篇幅不长,大都属于千字短文,美食文化之道,与吃食烹制之技,高度融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多余的话,也象作者的为人,厚道实在。

(2019.02.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