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运用策略 提升阅读能力

 闻古博今 2020-04-28


作者:洪滢

南昌市站前路教育集团

语文教师




案例背景


    阅读策略是以理解为核心,以思考为着力点,帮助学生寻找文本信息,获得意义的方法和技巧。阅读策略教学,就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一步步习得理解文本的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专设“阅读策略单元”。如,三上的“预测”,四上“提问”,五上“提高阅读的速度”,六上“有目的地阅读”。它不是以双线结构的方式编排的,而是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进行编排,指向的是提升阅读者理解文本的能力。为此,教学不能为策略而策略,各种策略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阅读策略掌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阅读理解。

 记得2019年9月,统编教材在小学段全面铺开使用,我在西湖区六年级开学初的大备课教研活动上,执教了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之《竹节人》一课。教后,对如何落实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有一些初浅的认识,下面以案例形式,分享个人的思考和感受。

【情境描述】


01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借助单元人文主题,从优秀女作家杨绛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引入:

(课件出示)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杨绛

2.今天,咱们就要穿越时空,跟随作家范锡林的脚步,去20世纪60年代串个门儿,看看那时候的小朋友都爱玩什么样的玩具呢?(板书:竹节人)

3.读生字新词(略)

4.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什么?

(板书:做  玩   故事)


02

发现不同,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课文在编排上和以往学的课文不一样。课前有阅读提示,布置了三个阅读任务;课后有学习伙伴,告诉我们怎么读这篇文章。理解了什么是有目的的阅读。即带着阅读任务,选取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读懂课文。(略)




03

运用策略,完成任务


(一)完成任务一

1.要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看看学习伙伴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并话外音)

2.快速读课文,找到第一个阅读任务在课文中对应的相关段落。

(生汇报:3、8、9自然段)

3.大家都有手工制作的经验,那么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包含哪些内容呢?

(生反馈:材料、制作步骤、玩法、温馨提示)

学习表格

4.仔细读第3、8、9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填表格。

a.可抓住动词“锯”“钻”“穿”,用自己的话简述制作步骤,完成温馨提示。

b. 通过词语“就成了”,引导学生体会制作竹节人的简易。5.生汇报。

6.播放竹节人玩法视频,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况玩法。

7.回顾: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用了什么方法?

(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8.小结:紧扣阅读任务,关注相关内容,采用浏览、细读、抓关键词句、填表格等阅读方法,达到了阅读目的,就是有目的的阅读。



(二)完成任务二

1. 课件出示要求:“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2.快速浏览2—19自然段,并找到相关段落。

(生汇报:9—19自然段)

3.仔细读9—19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里体会到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9—10)对打的乐趣

     (11—15)加装的乐趣

     (17—19)观战的乐趣

4.引导学生品读这三个部分,寻找、发现、想象、感受,得出体会作者表达乐趣的不同方法。

(1)咱们先来看看“对打”段落中你觉得哪有趣?(课件出示: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 

     a. 哪个地方有趣了?(呆头呆脑  傻)

      b. 请你想象这个画面,读出它的有趣。

c.这就是运用了边读边想象画面来体会情感的方法。

(课件插入:边读边想象画面



小结学法

(2)体会加装的乐趣(略)

5.这时,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6.听!古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响起,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学生话外音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攢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1)你从哪里体会到人们玩竹节人的乐趣?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这是斗竹节人的招式。读——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这是搏斗中声音的描写。读——

作者在这里抓住动作、声音描写,写出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课间,孩子们斗竹节人,兴味盎然的情景)(课件文旁标注“场景”)

(2)继续交流,玩得人兴味盎然,围观的人呢?(一圈黑脑袋、攒着)知道“攒着”是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图片——人头攒动)

 这里没有直接写谁谁谁,而是用“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这样的细节描写来写观战人多。

(3)继续交流,还从哪里体会到了观战者的乐趣?(抓住动作、语言描写,体现乐趣)

     小结:从这个场景描写中,抓住细节描写,我们体会到了人们玩竹节人的乐趣。

7.观看竹节人搏斗视频,谈感受(有趣),再读。



小结学法

04

课堂小结,引发期待


  这么有趣的竹节人真是让同学们意兴未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咱们下节课继续有目的的阅读,完成任务三。

  阅读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件出示)

【案例反思】

 有目的地阅读,就是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需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竹节人》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课前导读中就给学生布置了三个任务,第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第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第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它是前面三个年级所学策略的梯级提升,也是第四学段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起到了承接与拓展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阅读策略学习,学生从具体的阅读活动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有目的的阅读。活动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控,逐步掌握了有目的地阅读基本方法,从而初步形成阅读品质,满足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需要。


基于学生的学情特点,引出策略

阅读策略是统编教材所设定的语文要素,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原来教材中没有涉及或未进行重点训练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阅读策略单元的整体学习方式还缺少基本的认知。《竹节人》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为“有目的地阅读”的首次尝试,我运用了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技巧——找不同,让学生找一找,这篇课文在编排上和以往学过的课文有哪有哪不一样?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课的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


立足文本阅读任务,探寻方法

针对第一个阅读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是在六年级学生读懂课文,并联系生活经验即可完成的。因此,我让学生采用快速浏览找到相关内容的方法,这也是对五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这一能力训练点的补学,再到相关内容的段落中中细读,运用抓关键词、填表格等方法完成阅读任务一。

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梯度指导

 在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后,我进行了有目的地阅读的概念总结,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来完成第二个阅读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就思路清晰了,这个任务对应的文章段落篇幅较长,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对打的乐趣、加装的乐趣、观战的乐趣进行有梯度地指导,通过品读、寻找、发现、想象、感受,让学生明白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调动生活经验、抓住场景、细节等多种方法都可以体会到玩竹节人的乐趣,从而达到阅读能力的提升。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能力目标的细化,夯实学生学习过程;重在阅读方法的运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内化为自主积极地开展独立阅读的持续能力。因此,作为从教者,我们应聚焦具体的阅读策略,根据编写意图确定目标,精心组织安排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有层次、有梯度的阅读实践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