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宁小语 微课展示】景昀:六上《竹节人》

 剽悍前行 2022-10-27 发布于广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牵手语文,静静地教,静静地读,静静地写,自己亦是语文。




《竹节人》微课堂




《竹节人》教学设计




图片

10 竹节人

【教学目标】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明确单元要素。

(1)观察:(课件出示第三单元篇章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上面的文字,观察插图内容,并说出你对杨绛先生所说的“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的理解。

(2)教师小结:读书好比到作者家串门,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翻开书本,就闯进了大门。经常去书里“串门儿”,可以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

(3)推想:本单元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关于阅读和习作的要求?(指名读)

课件出示: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2.  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作家范锡林爷爷家“串门儿”,尝试着有目的地去阅读吧!(板书:竹节人)

3.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目的地阅读。这样的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使学生对本单元整体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使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

板块二 :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  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

2.  学生交流。

3.  小结:文章分别写了“我们”怎样制作竹节人,怎样玩竹节人,以及老师与竹节人之间的故事。

【设计意图】学习“有目的地阅读”,一定是建立在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之上的。本环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为后续有目的地开展阅读活动打好基础。

板块三:体会乐趣,感知策略

1.  课件出示读前提示,明确本课要完成的任务。

课件出示: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文章?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  交流方法:要完成第二个任务,我们该怎么阅读?

过渡:五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现在我们也带着问题去完成任务二吧!(画出文中表现“我们”玩竹节人心情的语句)

课件出示: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在课本上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本环节意在以学生已掌握的阅读策略为基础,用“带着问题去阅读”“作批注”这两种阅读策略,为学生架起从未知通向已知的桥梁。

3.  自主学习,探寻方法。

(1)自主阅读。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

(2)(课件出示交流要求)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我关注的内容是竹节人的名号,最感兴趣的句子是“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读相关句子),我体会到的乐趣是这些名号真神气,真有意思。

对这个内容,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的想法是:他们能想出这么多不同的名号,平时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相关的故事吧。



4.  汇报交流,体会乐趣。

(1)预设:交流课文中有关做竹节人的内容,体会其中的乐趣。

课件出示: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①引导思考:“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我”的毛笔去哪儿了?卖毛笔的老头为什么生意特别好?(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毛笔是用竹子做的,竹子是做竹节人的材料,“我”的毛笔不是弄丢了,而是拿去做竹节人了,老头生意好的原因是大家都去买毛笔做竹节人了。这说明竹节人对“我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我们”从中获得了乐趣。

②感受乐趣:“丢”了的毛笔和买来的毛笔都做了什么?(做竹节人)

教师:看来大家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2)预设:交流玩竹节人的乐趣。

学生按“交流要求”中的形式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进行归纳总结。

课件出示:

玩竹节人的“战场”很有趣。

竹节人的样子很有趣。

竹节人的装饰很有趣。

下课时玩竹节人很有趣。

课上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很有趣。

老师玩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很有趣。



5.  品读语言,体会乐趣。

过渡:从范锡林爷爷描写制作竹节人和玩竹节人的文字中,我们都感受到了许多乐趣,让我们再一次细细品味这些好玩的文字,体会竹节人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1)预设:感受竹节人“战场”的有趣。

课件出示: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



①学生交流有趣的地方。

②教师指导朗读。课桌上的裂缝就像黄河长江,这样破旧的课桌反而成了剑拔弩张的古战场,多么有意思呀。(指名读句子)

(2)预设:感受下课时玩竹节人的有趣。

课件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①学生交流写得有趣的地方。

②引导思考:“一圈”“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说明了什么?(玩竹节人真有趣,竹节人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③引导想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什么样的状况下他们才会“跺脚”?又是哪一种情况引来他们的“拍手”?他们“咋咋呼呼”时大概会说些什么?

④指导朗读:瞧,下课了,大家玩得多痴迷,多投入啊!(指名读出痴迷的感受)

(3)预设:感受老师玩竹节人的有趣。

课件出示: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①引导思考: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有趣?(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说一说你的想法。

②指导朗读: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竹节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请带着这种感情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引导学生感受“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时,引导学生学习对应的方法——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后,抓关键词句,体会竹节人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6.  总结学法。

(1)引导思考:我们和范锡林爷爷一起感受到了制作竹节人和玩竹节人的乐趣。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去发现、去感受这种乐趣的呢?

(2)学生交流。

(3)小结:带着问题,快速默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地读,这就是“有目的地阅读”。(板书:快速读文  寻找内容  细读重点)在完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一阅读任务的时候,可以采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板书:抓住关键词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寻找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在阅读实践中,感受“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初步明确什么叫“有目的地阅读”。

板块四 :布置作业,巩固内化

根据今天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完成阅读任务一,并尝试制作竹节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景昀:收水中心校语文老师,朴实稳重乐观向上,好学上进脚踏实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