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人的态度的形成与构建,让孩子爱上学习,原来只需这两步!

 肯定式教养 2020-04-28

对于父母来说,最大的任务就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中很大的一部分就是要说服孩。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教育孩子就是在说服孩子。

我这里提到的说服孩子,不是简单的做出选择,比如吃苹果还是吃梨,先玩手机还是先写作业。而是指父母引导孩子改变自己的态度,从内心改变自己的认知,以后主动性的做出父母期望的行为,不用父母每次都教育。

比如说作业问题。

很多父母每天都在教育孩子: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虽然可能父母运用技巧,每天都可以使得孩子做出先写作业的选择,但是孩子并没有改变对作业的态度,因此每次都要父母盯着。假如父母能真正的说服孩子,让孩子从内心改变对作业的态度,明白了先写作业的重要性,那么孩子就不需要父母每天盯着了,他们会自动自发的去积极的写作业。

这才是我要说的说服。

不是简简单单的运用技巧说服孩子一次,而是真正的让孩子改变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态度。这应该也是所有父母追求的说服,毕竟所有的父母都不喜欢每天监督孩子,提醒孩子,教育孩子。

孩子为什么不会被轻易的说服

所谓的说服,不仅仅是改变对方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改变对方的态度,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认知上虽然理解这些道理,但是我们却并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态度却并不会做出改变。

比如说孩子可能也知道写作业比看电视重要,应该先写作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却并不见得会做出先写作业的举动,因为孩子孩子在感情上讨厌写作业。

也就是说,我们要说服孩子,归根结底是要落实在孩子的态度上。而态度不仅仅是由认知决定,还受我们的道德情感约束。

一个态度的建立,不是无垠之水无根之萍,它是建立在过往的经验、情感基础上的,是成系统的。正是过往的大量经验、情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从而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态度系统,使得人们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度。

比如那些持“讨厌学习”态度的孩子。

在他们的认知中,他们会更多的关注那些学习无用但同样取得成功的案例,或者学习好却成为书呆子,照样失败的案例。同时,他们在内心感情上,他们更多的是记住自己学习中的不良体验,比如父母的打骂、老师的批评等。正是在认知和感情上建立了一个统一,他们建立了“讨厌学习”的稳定态度。这个态度又影响了他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同一个事件,他们更多的关注“学习无用”的信息,而忽略了“学习有用”的信息,这就使得他们继续强化自己的态度。于是,态度愈加稳定,更难以被打破。

而一个态度系统并不是孤立的,往往是与周围的态度系统相关联的。

对于那些持“讨厌学习”态度的孩子来说,他们同样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态度,可能还存在“学习好的都是书呆子”、“叛逆才是男子汉”、“打同学很又面子”等态度,这些态度都是紧密相连的,甚至是建立一个大态度下面的子态度。

正是这一环接一环的态度,它们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稳定的态度系统。母态度系统通过不断的建立子系统来支撑,而子系统通过与周围的子系统相互联系来不断发展壮大。日常生活中,与这个态度系统相符的信息会自动吸收,相反,与这个态度系统相违背的信息会被忽略排斥。

态度系统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也往往会感受到与整个态度系统相悖的思想或体验,但是这些思想或体验太薄弱了,无法触动整个态度系统,或者即使一时触动了某个子系统,但是因为无法获得长期的知识、体验支持,最终这种触动也会被忘却,我们仍然会采用我们熟悉的态度系统。

也就是说,当我们要说服一个人改变态度时,就会牵扯影响到周围的相关态度系统,因此也会受到周围系统的联合抵抗。而如果我们要说服的态度系统是一个母系统,那就等于我们要让孩子推翻整个态度系统,从这系统上延伸出来的各个子系统都推翻重建,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说服孩子

现在我们明白了态度系统是如何建立和运作的。我们会发现态度具有稳定性,不容易被推翻,那是不是意味着就无法改变态度呢?尽管说服孩子改变态度很难,但并不代表无法改变,而且相对来说,孩子的态度改变相对成人来说更加简单。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态度系统建立的还是比较初级的,并没有积累太多的经验和感情,因此他们的改变难度也就比较低。相反,随着孩子长大,相关的知识、体验越来越多,态度系统越来越稳固,那么我们再来推翻他们的原有态度就比较难了。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顽固不化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态度系统太稳定了,几乎牢不可破。

那么如何说服孩子呢?

我们上面分析了,态度系统是通过知识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建立的,因此我们要改变孩子的态度,也要从这两个方面下手。

1、引导孩子主动的创造赞成性知识

理想的说服信息诀窍在于,使信息的受众对信息形成相当多的赞成性“自我认知反应”——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

为什么我们父母讲道理往往没有用?因为我们的道理只是道理,并没有进入孩子的心里。什么是心里?就是这些道理有没有融入到孩子自己的内在认知中,也就无法融入到他们新的态度系统中,道理无法支撑起态度系统。所以,每当孩子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他会依然采用旧的态度系统,而不会采用不稳定、不熟悉的新态度系统。

只有当父母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把道理的知识经验融入到新的态度系统中,才会可能推翻原有的态度,建立持久稳定的一个新的态度系统。

如何让孩子把道理融入到自己的新态度系统中,建立新的态度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发孩子的自我思考。

因为当父母引导孩子进行赞成性思考时,他们必然会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情感对其进行主动的分析,因此当他得出合理的推论时,这结果对他来说就是正确的,是无可辩驳的,以此建立的态度系统也就是正确的。而如果这个态度系统与原有态度系统像悖论,他就必然要对其进行分析:两个态度到底哪个有问题。一旦新的态度系统通过自己的思考论证,那么新的态度系统就战胜了旧的态度系统,孩子就会采用这个新的、更加正确的态度系统。

可以这么说,我们头脑中思考了什么,我们就会充斥什么样的思想,我们也就成为了什么样的人,我们也就会建立什么样的态度。

2、增加孩子的情感体验

亲身体会获得的直接体验比间接体验更利于态度的形成。

心理学家做个一个实验:让吸烟者接受更多的对吸烟的消极态度,从而戒烟。

他们把一群每天至少吸15支香烟的被试分为了两组,一组让他们出演一个情景短剧,分别扮演一个“有严重咳嗽,并没有好转”的角色,这个角色去医院进行第三次检查,并被检查出肺癌,并马上要进行手术的过程。而另一组被试只是接受了与扮演组被试相同的信息,但是没有进行角色扮演。实验两周后,对被试进行的电话采访显示,进行了角色扮演的控制组吸烟量比以前减少了10.5支支,而对照组则只减少了4.8支。

直接的体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情感体验,而这些情感体验通过说教等间接教育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它可以更有利的支撑起人们的态度系统,形成稳定的态度。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与其多说,不如想想如何去让孩子多做,让孩子亲身体验一番。

总结

要说服孩子,其实很简单,就是多引导孩子进行主动性的赞成性思考、多增加孩子的赞成性体验。当一个孩子头脑中充斥着更多的赞成性知识和体验时,孩子自然而然当也就建立新的赞成性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