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爱与自由 与李雪评论互动 02 “换一件事,等于换一个我” 拖延症,是一个非常深度的心理议题。《走出剧情》这本书里有详细的心理分析和案例说明。今天这篇推送,我想从自恋的角度,更近一步理解拖延症。 比如“睡眠引导大法”是为了让婴儿不需要父母的陪伴,能够独立入睡。这是可以训练成功的。按照程序,给孩子设置确定的睡眠环境,让孩子对获得母亲的回应一步步绝望,最后孩子就乖乖独立入睡了。 可是,等孩子长大一些,带孩子出去旅游,麻烦了,没有家里那个确定的入睡程序、确定的安抚物、确定的床,孩子睡眠障碍了!总是觉得不安,无法入睡。 用爱和自由养育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孩子入睡是最容易的。车上、路上、宾馆里,想睡随时都能睡,特有安全感。因为孩子被母爱灌注出稳稳的真实自体,充满确定感。 这些孩子知道:家里的床不是我,那个灯光环境不是我,我是稳稳的自存在,外环境变化不影响我。 那么,当这些外物变化了,自我就损毁了,非常没有安全感。 02 如何确信这个世界
父母的爱是无法掌控的,孩子就得进入自恋幻想,幻想外部世界可以掌控,这样才能活下去。这些自恋幻想,就成了假自我,也就是身心灵常常说的”小我“。 03 成年人的自我疗愈:可以从日常开始 读者提问:雪,今年夏天中国北方这么热,有报道说本世纪末不适宜居住,感觉好恐慌,感觉自己的力量好微薄,怎么拯救我们的生存环境呢?你觉得真的会毁灭吗? 而一个成年人,可以从荒漠中辟出绿洲:关心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认真对待起床、吃饭、布置家等每一件小事,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秩序和美感。 这是不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就取决于你呀:你的临在,就会让你对地球生命充满感动,让你的子女感叹“投胎到地球真好”。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
|
来自: 茉莉7eo6t3y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