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及一体化,关键是要大力促进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优势互补,形成有机联系、合理分工和互动发展的都市圈或城市群。 以广佛同城化携领珠三角一体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要“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省委书记汪洋指出:“实施《纲要》的突破口是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是广佛同城化。”广佛同城化具有示范带动和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进而全面推进《纲要》实施的重要作用。 同城化就是两个或多个相互毗邻城市的全面一体化 所谓同城化,就是毗邻的两个或多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突破行政区划制约,让要素和资源在这两个或多个城市(区域)自由流动及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配置,使两个或多个城市经济社会更紧密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发展的整体效应。同城化并不是指包括行政在内的若干个城市方方面面的统一化,或者简单的合并。实际上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行政分割和保护主义限制,促进相邻城市之间在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及管理等一体化,以达到资源共享、统筹协作,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而提出的一种区域发展战略。 同城化可以被看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同时也可以作为发展都市圈的一个切入点。其实,世界许多著名的都市圈(大都市区)都是由两个或多个相互毗邻的城市全面一体化或同城化而形成。广佛两市作为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两市交通基础设施日渐连接成网,产业互补性强,经济社会互动频繁,城市空间连绵,民间交往密切,就业、通勤互动日渐增多,广大群众对同城化的要求日益迫切,广佛两市同城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广佛同城化是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 广佛同城化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和很好的经济社会基础。首先,广佛同城化是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强区域或城市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或同城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及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重要行动。加快推进广佛同城化,整合区域资源及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积极携领珠三角参与国内外区域和城市竞争,这是国家应对国内外区域和城市发展挑战的需要,是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其次,广佛同城化是珠三角一体化的突破口。国际经验证明,世界各国及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城市群(或都市圈)的竞争。要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及一体化,关键是要大力促进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优势互补,形成有机联系、合理分工和互动发展的都市圈或城市群。广佛地区是珠三角发展及一体化的核心区,两市加强合作及同城化必将有力地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和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第三,广佛同城化是促进两市科学发展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推进广佛同城化,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冲破体制机制束缚,促进生产要素与资源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减少重复建设和投资,降低交易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方便群众生产和生活,实现两市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形成1+1>2整体效应,推进广佛两市科学发展及提升综合竞争力。 按照科学发展和先行先试的要求推进广佛同城化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条件下,推进广佛同城化需要“坚持一条主线和发挥好两个作用”。一要坚持科学发展和先行先试这条主线。广佛同城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广佛同城化过程中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尤其是行政壁垒、体制机制、利益协调等问题,只有把握好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这条主线,才能突破同城化发展面临的难题,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和各自为政、市场分割、盲目竞争的弊端,科学协调两市的合作与发展,成为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二要高效发挥两市政府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两市政府要按照新近签署的《同城协议》的要求,加快制订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同城化规划,同时要学习欧盟一体化和世界先进都市圈建设的经验,制订广佛同城化发展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保证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促进广佛同城化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构建与完善广佛两市政府间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有关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企业之间及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合作机制,尤其是要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广佛同城化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考核奖惩机制和产业政策,以此有力地推动广佛同城化发展。三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同城化合作的基础是共同市场的形成。市场是同城化的重要动力。在广佛同城化发展过程中,要打破市场分割,积极构建统一、公平、开放、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和高效、优质的区域市场服务环境,在同城化中积极发挥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和行业协会等中间性组织的作用,推进区域金融、商贸、物流、科技、文化、公共产品等市场一体化及同城化,强化依托市场机制促进广佛两市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功能 作者系广州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