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岁月趟过指缝,古稀之年。若能春天穿行原野看万物生长,细嗅破茧而出的生命之气;秋季看红枫满天飞舞,拉着细细长长身影在夕阳里漫步,这般,倒也悠闲自在!晚年岁月,本应拥有这一悠然自得的生活,但许多帕金森病人对这一生活却少了一些乐趣,疾病的盘绕,让他们身心疲惫,目前治疗方法都无法到帮助他们,怎样解决帕金森的困惑?中医对帕金森病有办法吗?且听一下老大夫是如何看待帕金森的! 中医治疗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中枢运动障碍病症,多在65岁之后病发。得了帕金森具体表现为姿势迟缓,身体及手脚震颠,并失去柔韧度,越来越僵硬,造成生活不可以自理。该病应属中医“颤证”“颤振”“振掉”的层面。 气滞血瘀型 表现:身体震颠、麻木不仁、硬直、刺疼,头昏,心浮气躁爱生气,纳差,口干舌燥,夜寐不佳,舌紫暗或者有瘀斑,苔薄腻,脉涩。 中医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验方验穴 中医方用:柴胡,白芍,当归,穿山甲,红花,熟地黄,川芎,白术,天麻,防风等。水煎服,每日1剂。 中医按摩:取脾俞、膻中、气海、膈俞穴麦粒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中医治疗帕金森 肝肾阴虚型 表现:手脚震颠,或见头摇颤,日久难愈,拘急强直,神情呆板,头晕眼花,记忆力减退,耳鸣,视力模糊不清,腰酸腿软,四肢麻木,五心烦热,大便不通畅,啼笑无常,语言失序,乃至幻听幻觉,纳差神疲,舌红少苔,脉弦细。 中医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息风。 验方验穴 方用:生白芍,全,制首乌,阿胶,生龟板,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山茱萸,熟地黄,生鸡子黄1枚。水煎服,每日1剂。 中医按摩:取肝俞、肾俞、公孙、风池穴隔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肝气郁滞型 表现:手指呈“搓丸样”姿势,身体疼痛不移,伸屈不利,胸胁饱涨不适感,嗳气纳差,夜寐不良,排便不爽,舌红,苔薄,脉弦细。 中医治法:理气活筋。 效方验穴 中医方用:柴胡,白芍,何首乌,桑椹,郁金,水蛭,陈皮,甘草...等。水煎服,每日1剂。 中医按摩法:点按百会、风池、大椎、肝俞、太冲、膈俞、天枢、血海、阳陵泉穴。 痰浊壅滞型 表现:手脚震颠、发麻,头摇而动,头疼头晕,胸胁满闷,善怒闹心,纳差,肚胀,严重便秘,夜寐不佳,舌淡苔白,脉弦滑。 中医治法:燥湿化痰,行气除烦。 验方验穴 中医方用:半夏,天麻,天南星,僵蚕,枳实,茯苓,甘草,桑白皮,大黄,玄明粉等。水煎服,每日1剂。 中医按摩:取百会、脾俞、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病案:张某,女,66岁。 现病史:两手发抖3年。病人3年以前出现左手轻度发抖,慢慢发展至手发抖动呈“捻丸动作”,伴脸部汗出涔涔而无法自持,两手指没办法自如伸直,书写困难,焦虑不安时加重,两手发麻、活动不利,睡不着,头昏,食欲不佳,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微红、少津,苔薄,脉沉弦。 辨证:肝肾阴虚,阳亢风动。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镇肝息风。 方用:生龙骨,炙龟板,肉苁蓉,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天麻,天冬,钩藤,知母,生白芍,豨莶草,木瓜...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上方服20剂后,去熟地黄,加黄精,配成丸剂,每日3次,每次6克。配合当地针灸治疗,取肝俞、肾俞、气海、外关、足三里、中脘、合谷、三阴交、太溪穴针刺,四神聪透百会,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半年后震颤基本消失,病人可独自一人徒步百米,穿衣服、续水、上厕所等生活起居能自理,精神情况好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