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第二次接受曹操征辟时,不再装病拒绝,而是立刻接受。因为这时的曹操已是权倾一时的丞相,时空环境也已经有所改变,作为机智过人的司马懿不会不明白这一点,不接受征辟反而让自己陷入危险处境;而且曹操已经下令,如果拒绝报到,就要把他马上给宰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就是曹操早就心知肚明司马懿装病,于是,心高气傲的世家子弟遇到曹操,也不得不低头自己的头颅。 司马懿未出江湖,却也懂得江湖游走态度要有,他不敢轻易挑战曹操的红线,乖乖地屁颠屁颠来到丞相府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可不是什么运筹帷幄出谋画策,而是当曹操儿子曹丕的属官,陪公子读书,也就是曹丕的家教可以这么说吧。这份「文学掾」的工作,就曹操的立场是希望饱读经书的司马家族,可以教育他的孩子获得相关知识学问;对曹丕来说,则是建立自己的班底人脉,为将来的前途筹划准备。 建安十三年是曹操的关键转捩年,这一年他的秤大象儿子曹冲病死,名医华陀也早就被他害死在狱中。但更重要的大事则是举兵南征,竟然败给孙权与刘备的联军,赤壁之战成了曹操难以抹灭的伤痕。司马懿没在战场上建功,他辅佐着曹丕等待时机。曹丕是有野心的,司马懿、陈群、吴质与朱铄后来都成为他的核心幕僚,为争夺继承人奋战,称为「太子四友」。 司马懿装病拒绝征辟,让曹操对他的忠诚颇有疑虑,又怕司马懿成为曹家的威胁者,因此总想在他羽翼未丰之前将他剪除。曹操好几次动念想杀了司马懿,但始终没找到借口,他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一般的人臣,他将来一定会干预你的家事,不可放松啊」(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曹丕与司马懿关系良好,常护着司马懿,司马懿从曹丕口中知道曹操对他有戒心,因此小心翼翼的处理每件工作,每天都得费尽心思不让曹操起疑,甚至对他放心,所以他工作的很卖力,就算是洗马喂马等小事也都亲自处理。 司马懿高度做事低调做人,加上曹丕的帮忙,终于从文学掾的小官,不断晋升,并且担任丞相府主簿(秘书)工作,官运亨通,也暂时避开了曹操的猜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