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国之殇:罗马灭亡鲜为人知的几大方面

 山海一笑风云过 2020-04-29

前言

西方有一句世人皆知的俗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帝国,历经数百年,囊括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其辉煌在西方历史中无出其右,但是每一个帝国都有其兴盛和其衰亡,罗马帝国也无法逃脱历史循环。不过,罗马帝国也不是一天就灭亡的,它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1.外因:蛮族入侵,战乱连年,首都沦陷,帝国方休

几个世纪以来,罗马一直与日耳曼部落缠斗不休,到了公元300年,像哥特人这样的蛮族部落已经侵占了部分罗马帝国领土。

而更为严重的是,野蛮人对罗马的袭击在四世纪末匈奴人入侵欧洲后开始加剧。当匈奴人横扫欧洲时,许多蛮族部落被迫迁徙,虽然十分不情愿,但是罗马人依然允许西哥特人进入自己的领土,即多瑙河以南地区,这里可算作当时罗马帝国领土上的安全地带,但糟糕的是,罗马人对待他们极为残忍。在马塞林的《罗马历史卷》上有着如下记载,罗马官员甚至强迫饥饿的哥特人用他们的孩子做奴隶来换取狗肉。在残暴对待哥特人的过程中,罗马人也在他自己的境内制造了一个不安定因素。当压迫变得难以忍受时,哥特人起义,击败了当地的罗马军队,378年,东罗马帝国皇帝瓦伦斯闻讯围剿,却在与哥特人的对垒中不幸阵亡

这一消息震惊了罗马上下,罗马人不得已与野蛮人谈判达成了一项脆弱的和平协议,但古往今来,协议就是用来被撕毁的,因此,短暂的和平在410年遭到哥特人的单方面破坏,当时哥特国王阿拉里克向西进军,洗劫了罗马。随着西罗马帝国实力的逐步削弱,汪达尔人、撒克逊人也纷纷揭竿而起,自立为王。几十年后的455年,汪达尔人再度洗劫罗马,最后,公元476年,罗马帝国迎来了它的末日。

在帝国的最后一天,日耳曼部落的一名野蛮人进入了这座城市,地中海曾经的霸主走向了它的终焉。奥多亚克轻而易举地推翻了他认为不构成任何威胁的16岁皇帝罗穆卢斯·奥古斯都,而罗穆卢斯最近才被他的父亲欧瑞斯特传位为帝,在吉本的《罗马帝国的兴衰》中如此描述,随着奥多亚克进入这座城市,他成为曾经的西罗马帝国最后一块领土——意大利半岛的统治者。当他进入这座城市时,罗马人对英国、西班牙、高卢和北非的控制已经被哥特人和汪达尔人夺走了。奥多亚克立即通知了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他表示自己不会担任西罗马帝国的皇帝,而西罗马帝国也已经覆于其手。芝诺无能为力,国力所限,唯有忍痛接受兄弟帝国的覆亡。而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东罗马帝国复仇心切,奥多亚克也做出了让步,他将象征罗马帝国皇帝的皇袍、王冠和紫色斗篷送到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正如吉本所言,罗马帝国亡于蛮族”,尽管许多史学家认为,强大的罗马,这座在上古时代的永恒之城,不可能如此容易地被文明缺失的蛮族所攻灭。但是,以今日之史观反观罗马帝国覆灭的前夕,我们同样要承认,罗马的灭亡与蛮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蛮族仅仅是利用了罗马已经存在的问题,譬如,城建衰败,税收不足,人口过剩,领导不力,而在此之中最为致命的是,由于经济无法支持导致军事防御不足。

就此而言,罗马帝国的衰落在蛮族入侵的兵锋面前已然不可避免。

2.内因:领土过大,篡位横行,经济崩溃,民怨沸腾

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其领土不仅包括整个环地中海地区,还包括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的一部分,其领土范围从欧洲一直延伸到中东,与波斯隔幼发拉底河相望,但它的宏伟为其衰落埋下了伏笔。首先,如何治理如此广阔的领土就是摆在罗马皇帝们眼前最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帝国始终面临着行政和后勤方面噩梦般的压力。即使拥有优秀的交通系统,罗马人也无法通过快速或有效地沟通来管理他们的财产。而与此同时,国内非核心地区也不时发生叛乱,罗马帝国不得不转为守势,到了2世纪,哈德良皇帝被迫在英国修建长城,而这也仅仅只是为了遏制敌人。

如果说,治理困难是由于罗马帝国自身领土规模所导致的,那么篡位者的横行则是罗马帝国的君主之殇。在动荡不安的二到三世纪,罗马帝国皇帝们的处境可谓危险异常,在这短短的不足百年时间里,内战将帝国推向混乱,不复五贤帝时代的安宁,这一时间段里,有20多人登上了皇位。政治腐败也在这一时期蔓延到罗马元老院,由于其自身普遍存在的腐败和无能,未能做到对皇权的制衡作用,而随着情况的恶化,公民自豪感减弱,许多罗马公民对他们的皇帝失去了信任。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帝国的军事设施和部队维护,罗马人的技术进步也逐渐放缓,民用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到了公元3世纪,罗马正受到外部势力的攻击的同时,由于严重的金融危机,它也在从内部分崩离析。持续不断的战争和赤字掏空了帝国的国库,高额的税赋和令人望而生畏的通货膨胀使贫富差距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因此,为了躲避税收,许多富裕的自由民阶层不得不逃到乡下,城市人口进一步减少,而为了维持国家运转,罗马的统治者们又不得不去加税,这使国家运转陷入了恶性循环,犹如明末。与此同时,帝国受到劳动力短缺的冲击。罗马的经济依赖奴隶进行低成本高强度的劳动工作,这一切都源于军事扩张,而罗马的制度也适合以战养战,当扩张陷入停顿时,罗马的奴隶和其他资源供应开始枯竭。

另一次对罗马帝国的毁灭性打击发生在公元5世纪,当时汪达尔人声称对北非拥有主权,并开始以海盗的身份在地中海徘徊,扰乱了帝国的贸易。随着经济步履蹒跚,商业和农业生产的下滑,帝国开始失去对欧洲的控制。

除此之外,戴里克先将罗马一分为二的治理方式加剧了罗马内部的分裂倾向,尽管在当时,分裂使帝国在短期内更容易管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逐渐疏远,这无疑为罗马带来了长期性的危机。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在戴里克先死后,东西方未能充分合作打击外部威胁,且经常在资源和军事援助问题上发生争执。而时间日久,鸿沟愈大,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的东罗马帝国财富增长,而讲拉丁语的西罗马帝国却陷入了深深的经济危机之中。最重要的是,东罗马帝国的强大使野蛮人转而入侵西罗马帝国。

在多方面的压力下,西罗马帝国政治结构最终在5世纪解体,而罗马帝国也因为政治问题的累积成为了历史名词。

3.思想:基督崛起,动摇统治,教会参政,民心思变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吉本在其著作《罗马帝国的兴衰》中所说,罗马帝国的衰落是由于罗马公民道德沦丧,那么罗马帝国的衰落很容易就会让人想起几个世纪前共和国的“衰落”。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是公元前2世纪的一位罗马共和国作家,他指出了罗马共和国濒临灭亡的原因,“道德败坏和民心不稳”。吉本重申了这一观点,同时,他认为基督教的崛起是造成帝国衰落的一个因素,宗教的变化导致了国民倾向分离主义的心态,这种心态最终导致了罗马在防御蛮族入侵的战争中逐步失败,大片国土沦陷于野蛮人手中。

而且,罗马的衰落与基督教的兴起过程相互印证,一些人认为,新信仰的崛起加速了帝国的衰落。曾经被当作异端邪说的基督教最终逐步走向历史舞台,313年,在《米兰法令》的规定下,基督教从地下走到地上,成为合法宗教,而后来的380年,更是取代了多神教,成为了罗马的国家宗教。虽然,基督教为自己正了名,但它们对于罗马公民们传统价值观的侵蚀也是毋庸置疑的。基督教和多神教的不同之处在于,多神教认为皇帝具有神圣的地位,皇帝即是至高神,而基督教却认为皇帝不是神,因此,基督教也使人们将注意力从国家荣耀转移到了神上,这就导致教皇和其他教会领导人在政治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使治理进一步复杂化,而且,基督教的教义侵蚀了传统的罗马信仰和价值观,并在基督徒和那些继续坚持多神教的信仰者之间造成了冲突,直到罗马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方才停止,而此时,西罗马帝国早已成为昨日黄花,埋在历史的故纸堆中了。

结语

无论是蛮族入侵,或是内部问题,还是基督教的兴起,这些都只是让帝国逐渐走向困境的无数事件中的一部分,并没有哪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一系列事件叠加起来,却如同一头猛兽,吞噬了曾经辉煌的罗马帝国。它的繁荣造成了日后的腐败,它的征战导致了蛮族的入侵,积重难返之下,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罗马的辉煌是历史的安排,而罗马的衰落也同样是历史的选择。

参考文献:

《罗马帝国的兴衰》(英)吉本

《罗马历史卷》(古罗马)马塞林

《通史》(古希腊)波利比乌斯

文/秋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