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山西考古新发现和新成就 硕果累累 在阅读此篇之前 我们推送了 2019山西考古新发现系列文章 (篇尾可看往期回顾) 今天我们来了解 在榆次地区十分少见的元代墓葬 2015—2016年,在配合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羊毫街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考古勘探中,先后发现了多座古墓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晋中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区位于榆次区城区东南,其中发掘的2座土洞墓2016JYPM9、2016JYPM17(以下简称M9、M17)为榆次地区少见的元代墓葬,对研究元代榆次地区的葬俗、葬制及墓葬装饰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发掘区位置示意图
![]() ![]() M17出土黑釉瓷罐(M17:1) ![]() ![]() M9和M17虽均未发现有明确纪年的遗存,但可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判断其年代。从墓葬形制来看,M9使用了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流行的多角形仿木结构,但其墓室结构简单,制作粗糙,不用砖砌砖雕,而是在生土上直接雕刻而成,随葬品亦仅有3件,可能是经济条件不足所致。从随葬器物来看,M9∶1瓷枕在造型、胎釉、纹饰和制作工艺上颇有金代榆次窑同类瓷枕风格,似为金代遗物,或为元代仿烧;M9∶3茶叶末釉瓷罐和M17∶1黑釉瓷罐的形制与山西汾阳团城南区墓地元末明初M34出土的黑釉罐M34∶5和褐釉罐M34∶6相近。 综上,M9和M17的年代应相去不远,可定为元代后期,但不会晚于明初,墓主身份应为平民。其中,M9能使用简单的土雕仿木结构,墓主当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平民;M17为小型土洞墓,随葬品仅有1件普通瓷罐,墓主应为普通平民。此外,M17位于M9东南11.5米处,墓向基本一致,从排列位置分析,两墓极有可能同属一家族墓地。 元代墓葬在榆次地区发现不多,M9和M17的发掘,丰富了该地区元代墓葬的资料。仿木结构墓葬自汉魏出现以来,一直都是以砖雕砖砌为主,像M9这样用生土雕刻仿木结构的墓葬在晋中地区极为罕见,就全国而言也不多见,笔者所知目前见诸报道的仅有甘肃高台地埂坡晋墓M1前室和陕北统万城遗址北魏墓葬墓室,暂未见宋元时期生土雕刻仿木结构墓葬。M9的发现,填补了榆次地区此类型墓葬的空白,为榆次以及整个晋中地区同时期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 ![]() 甘肃高台地埂坡晋墓M1前室结构局部及构想复原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