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榆次元代墓葬

 天宇楼33 2020-04-29

2019年

山西考古新发现和新成就

硕果累累

在阅读此篇之前

我们推送了

2019山西考古新发现系列文章

(篇尾可看往期回顾)

今天我们来了解

在榆次地区十分少见的元代墓葬

2015—2016年,在配合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羊毫街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考古勘探中,先后发现了多座古墓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晋中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区位于榆次区城区东南,其中发掘的2座土洞墓2016JYPM9、2016JYPM17(以下简称M9、M17)为榆次地区少见的元代墓葬,对研究元代榆次地区的葬俗、葬制及墓葬装饰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发掘区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形制

1.M9

仿木结构土洞墓,方向173°,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因清理地表建筑垃圾,墓葬开口层位已被破坏。

 M9平、剖面图

1.瓷枕(M9∶1)2.黑釉瓷罐(M9∶2)3.茶叶末釉瓷罐(M9∶3)

图三  M9三维影像图(自东向西)

墓道  位于墓室南侧,竖穴式,平面近长方形,南窄北宽,口底大小相近。墓道两壁南端共发现脚窝6个,脚窝呈不规则椭圆形。根据已发现脚窝的排列方式推测,东西两壁近墓口处还应有脚窝分布。

甬道  拱顶,底部为质地较硬的料礓土面,未发现封门痕迹。甬道中部有一近长方形的生土台,台上放置两块不规则形青石,用途不明。

墓室  发掘时顶部已坍塌,墓室内填满淤土,推测原为穹窿顶。墓室为生土雕刻仿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底部平坦,亦为质地较硬的料礓土面。墓壁转角处各雕一根半圆形倚柱,均有不同程度的塌损。倚柱上部应有相应的仿木建筑构件,因坍塌严重,已无法辨明。西北壁和东北壁各雕一假门。

M9土雕半掩假门

墓室中部并排放置两具木棺,均已腐朽,仅余轮廓,出土3枚铁质棺钉。两棺内各有人骨架一具,保存较好,均为仰身直肢,头朝西北。东棺内头骨面向上,为男性,年龄约50岁。西棺内头骨面向西南,右膝稍向外屈,为女性,年龄约35~39岁。共出土瓷器3件,其中东棺内人头骨左侧出土茶叶末釉瓷罐1件,西棺内人头骨两侧分别出土瓷枕1件、黑釉瓷罐1件。

2.M17

位于M9东南侧11.5米处,为土洞墓,由墓道、墓室组成,方向185°。因清理地表建筑垃圾,墓葬开口层位已被破坏,墓室顶已无存。

M17平、剖面图

斜坡状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平面呈梯形,南窄北宽。墓室平面呈梯形,南窄北宽,墓底较平。墓室内放置木棺一具,已腐朽,仅余轮廓,平面呈梯形。棺内有人骨架一具,保存较好,仰身直肢,头朝北,面向南。经鉴定,墓主为男性,年龄约35~39岁。棺内西北角出土黑釉瓷罐1件。
二、出土器物


1.瓷器

黑釉瓷罐  2件。M9∶2,方唇,直口稍外撇,圆肩,腹部斜收,最大径在肩部,平底略外凸,圈足稍外撇,挖足较浅。白胎,胎质较细。内外壁均施黑色釉,内壁满釉,外壁施釉不到底,口沿处无釉。器内壁有较明显的拉坯痕。

M9出土黑釉瓷罐(M9:2)

M17∶1,圆唇,口微敛,圆肩,鼓腹,平底略外凸,圈足稍外撇,挖足较浅。黄白胎,胎质较粗。内外壁均施黑色釉,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不到底。

M17出土黑釉瓷罐(M17:1)

茶叶末釉瓷罐  1件。M9∶3,圆唇,直口,圆肩,鼓腹略扁,最大径在上腹部,高圈足,平底,内外底中心均略凸起。器表饰瓦棱纹。黄白胎,胎质较粗。内外壁均施茶叶末色釉,外壁施釉不到底,口部无釉。

M9出土茶叶末釉瓷罐(M9:3)

瓷枕  1件。M9∶1,腰圆形,前低后高,枕面内凹,枕底较平,有2个圆形小孔。枕面剔刻连钱纹,枕身刻变形连钱纹。黄白胎,胎质细腻。釉色白,釉下施白色化妆土,釉面有细碎开片,底部无釉。

图六  瓷枕(M9∶1)

2.铁器

铁棺钉  3件,锈蚀严重。均呈四棱锥状,横截面为长方形。M9∶4-1,残长4.1厘米。

出土器物
1、3.黑釉瓷罐(M9∶2、M17∶1)2.茶叶末釉瓷罐(M9∶3)4.瓷枕(M9∶1)
5、6、7铁棺钉
三、意   义

M9和M17虽均未发现有明确纪年的遗存,但可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判断其年代。从墓葬形制来看,M9使用了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流行的多角形仿木结构,但其墓室结构简单,制作粗糙,不用砖砌砖雕,而是在生土上直接雕刻而成,随葬品亦仅有3件,可能是经济条件不足所致。从随葬器物来看,M9∶1瓷枕在造型、胎釉、纹饰和制作工艺上颇有金代榆次窑同类瓷枕风格,似为金代遗物,或为元代仿烧;M9∶3茶叶末釉瓷罐和M17∶1黑釉瓷罐的形制与山西汾阳团城南区墓地元末明初M34出土的黑釉罐M34∶5和褐釉罐M34∶6相近。

瓷枕M9黑釉瓷罐茶叶末釉瓷罐M17黑釉瓷罐

综上,M9和M17的年代应相去不远,可定为元代后期,但不会晚于明初,墓主身份应为平民。其中,M9能使用简单的土雕仿木结构,墓主当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平民;M17为小型土洞墓,随葬品仅有1件普通瓷罐,墓主应为普通平民。此外,M17位于M9东南11.5米处,墓向基本一致,从排列位置分析,两墓极有可能同属一家族墓地。

元代墓葬在榆次地区发现不多,M9和M17的发掘,丰富了该地区元代墓葬的资料。仿木结构墓葬自汉魏出现以来,一直都是以砖雕砖砌为主,像M9这样用生土雕刻仿木结构的墓葬在晋中地区极为罕见,就全国而言也不多见,笔者所知目前见诸报道的仅有甘肃高台地埂坡晋墓M1前室和陕北统万城遗址北魏墓葬墓室,暂未见宋元时期生土雕刻仿木结构墓葬。M9的发现,填补了榆次地区此类型墓葬的空白,为榆次以及整个晋中地区同时期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甘肃高台地埂坡晋墓M1前室结构局部及构想复原图

执笔:崔晓东、贾志斌
发掘:崔晓东、贾志斌
绘图:崔晓东、范晓栋
摄影:崔晓东、贾志斌
人骨鉴定:陈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