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中国的写意艺术走向世界,你赞同吗?

 二闲居 2020-04-29

让中国的写意艺术走向世界

你赞同吗?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中国画应该展现给世人一个什么样的气象?
中国画一直处于
世界艺坛的前端和领导位置
而且举世公认
毕家索一见张大千便说:“我最不懂的,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跑到巴黎来学艺术。”“在这个世界上,谈艺术的,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的艺术。除次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不懂艺术。”
野兽派的领袖马蒂斯也是被举世崇尚的对象,众所周知,马蒂斯的画是学日本浮世绘的,而浮世绘画源自中国画,如此看来举世闻名的野兽派,不过是中国画的再传弟子罢了。
可是为什么现在中国画在世上不被认可呢?中国画在国外市场上价格不如西方画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都不到。小编认为是因为中国画已经不再做自己了,有人主张用西方画改造中国画,甚至要把宣纸笔墨都去掉。中国画要是真的丢掉了自己的笔墨精神,那是真真可悲。
陈仕彬写过一篇文章——《当代中国画的写意气象》,我认为大家都可以看一看,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画真正可贵的地方在哪里,并且找回来,传承下去。


当代中国画的写意气象
文/陈仕彬(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收藏家)
中国画沿着历史的河流一路走来可谓是千锤百炼,每一个时代的嬗变都会在宣纸上留下鲜活的印记。行至今日,中国画应该展现给世人一个什么样的气象,是每一个书画艺术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文化的每一次变迁都会使艺术的表现日新月异,墨客骚人都会重新思考时代艺术的走向问题。苏轼面对院体画的僵化刻板提出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创新理念。赵孟頫的复古运动推动了绘画从本体性走向私人化,加强了绘画的抒写性。董其昌提出“以画为寄,以画为乐”的思想,巩固了绘画对人怡情养性的功能。清代的四僧以及民国的黄、齐、张等诸位大师,都表现了强烈的写意色彩。每一个时代的有识之士都在思考中国画与时俱进的表现问题。
今日的中国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大国,无论是科技、经济还是文化诸方面。中国的文化目前处于一个回归的状态,国人的个性因之得到张扬。这种抒发自我的性情,与中国画自古以来写意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西方写实艺术以科学为基础,伴随着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的发展而进步,也随着照相机的问世而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中国艺术是以人为本,重视人内心的感受和感情来进行创作。写意中国画信笔挥洒,优游自如,寥寥数笔却意境无穷。
鲁迅先生评价唐文化时说道:“唐代的文化观念,很可以做我们现代的参考。那时我们的祖先们,对于自己的文化抱有极坚强的把握,决不轻易动摇他们的自信力;同时对于别系的文化抱有恢廓的胸襟与极精严的抉择,绝不轻易地崇拜或轻易地唾弃。”
有感于斯,我想到国家画院杨晓阳先生提到的大美术、大写意、大国气象的问题。杨晓阳先生的“大美术”认为我们眼见所及的,所有有形有色的事物,都是美术。不懂美术就不懂生活。所以一切都应该跟美术有关系,一切人都应该重视美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美术。“大美术”就是应该向社会学习,为社会服务。关于大写意的问题,他认为:“写意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它凝聚着中国艺术的最高成就,最具有东方的特色和东方的情怀,它是中国艺术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种精神、一种观念,绝不能限定在一个画种或一种画法上。”所以当代中国画应该大力弘扬写意的精神。

我认为当今的中国已经具有了盛唐那样的大国气象。当代中国画的写意气象就是要写那种大国之气,写那种盛唐之气。那种开阔与包容,文化的自我认同和自豪感,有那样一种祥瑞之气,还有一种开阔包容之气。遥想当年,各色人等都可以出现在长安大街上,俨然就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这种大背景下,唐人的气象肯定是那种包容、厚德、自信洒脱的。在谈到盛唐气象时,严羽说其气象浑厚,笔力雄壮,有风清骨峻之美,意气风发,情怀慷慨,气度豪迈。
正确的把握当代中国的写意气象,还需要对历史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正视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魏晋是一个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和艺术精神的时代。盛唐是博大、雄浑、深远、超逸、气象恢宏的“黄金时代”。宋元时文化达到高度的繁荣,尤其是在宋代政治的宽松,百姓的丰裕,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休闲文娱活动。元代统治者对汉人的压迫,使知识分子不得不放弃仕途而醉心于戏曲文学和绘画等艺术,元代的绘画逸品增加,直抒胸臆的写意之风大盛。明末清初之时写意画达到高峰。民国到新中国还出现了一个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其中以徐悲鸿为代表,包括刘海粟、林风眠、黄宾虹、张大千等人。
最开始中国明清时候的写意高峰,基本上还是在中国的文化系统里面内生出来的一种高峰。而到了东西方融合的时候,也就是五四前后,西学东渐产生的相互碰撞,这个时候又有一个高峰。但是这个高峰,它不是文化系统自己内生出来的一种高峰,它是有被动因素的。到了建国以后,改革开放以前,每一次文化背景的变化,人们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又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积累,文化的落差产生的时候,就会出现大师。

那么到了今天,又会是一种社会的大变革,还会再次出现大师。原因:第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使我们当前的文化达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如果说建国以后和文革期间,这两个阶段我们还有一些迷茫,我们今天算是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文化立场,回到中国文化的本体上了。但是在我们的血液里面,又还有一些西方文化的影响,就会产生一些新的气象。一个国家的气象就是文人的气象,文人气象必然通过他的笔端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写意,应该写一个什么样的意,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陈传席先生曾说:“我们的时代更需要汉唐的豪气、猛气、大气、厚气、健气,需要阳刚的正气。”写气,就不得不谈到用笔。从笔墨角度而言,山水画以笔取气得其阳刚之美,以墨取韵得其阴柔之美。南齐谢赫强调“骨法用笔”,唐代张彦远也说:“生死刚正谓之骨”。可见写意画是要重视画家人品的修养,表现一种“气”。
写意即写心,写即泄,即抒发胸臆。“写意”概念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而产生的,它更强调文人精神的主观表达。“写意”不是“画法”,而是中国特有的绘画观念。写意重心象、意象而不拘形似;重疏放用笔而不求工致谨细。

文人画论中的“写意”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写其大意,也就是“逸笔草草”;二是写其笔意,即“笔墨情趣”;三是写其意象,即“得意忘形”;四是写其意气,即“抒发胸臆”。写意要比工笔更难,它需要一个很闲的心态,还得能耐得住寂寞。唯有诸多的阅历和历练加之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思考,方能发于心,形于外。
当代中国画的写意气象,乃写大中华祥瑞之气,大中华苍茫之气,它不拘泥于画种和画法。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写意精神也日渐成为中国民族艺术的核心精神,代表了人类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外来文化充斥的同时,我们要对自己民族的绘画精神充满自信,创造独具时代精神的作品,让中国的写意艺术走向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