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幅员辽阔的阿根廷为什么总是弱不禁风?

 零壹贰012 2020-04-29

阿根廷地理位置绝佳,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临大西洋,南北长3694公里,东西宽1423公里,海岸线长4725公里,实际控制面积278.0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八位,为拉丁美洲的第二大国。由23个省和联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组成的联邦共和制国家,人口4500万,白人占95%,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

幅员辽阔的阿根廷为什么总是弱不禁风?

阿根廷气候多样,四季分明,除南部属寒带外,大部分为温带和亚热带。年平均气温北部21.6摄氏度,年降水量很不均匀,东北角高达1000毫米以上,中部和北部为500毫米。境内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全长558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水系,主要支流有巴拉圭河、乌拉圭河等国际界河。地势西高东低,阿空加瓜山海拔6964米,是安第斯山脉最高峰,也是南美第一高峰。

幅员辽阔的阿根廷为什么总是弱不禁风?

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是著名的农牧区,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该地集中了全国70%的人口、80%的农业和85%的工业。得益于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自然资源、高文化修养的人民、对外开放政策和多元的经济体,阿根廷有一个相对于其它拉丁美洲国家的庞大中产阶级。曾是南美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幅员辽阔的阿根廷为什么总是弱不禁风?

最早在19世纪,当时大清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阿根廷人却已经从殖民时代站了起来,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年代。经过数十年的抗争,阿根廷成功从西班牙殖民帝国当中脱离,宣布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幅员辽阔的阿根廷为什么总是弱不禁风?

这个时期的阿根廷政府,实际上受到的是地主和资本寡头的扶持,在管理政策上选择了无为而治的自由主义方针,任由民间经济自由发展。凭借着帕纳斯高原上丰美的水草和充足的矿产资源,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港口与老欧洲之间便捷的联系,阿根廷很快就依靠外贸成为了让欧洲国家都为之惊叹的一颗新星。

幅员辽阔的阿根廷为什么总是弱不禁风?

当时的阿根廷,国内总产值每年以10%的速度向上狂飙,牢牢把控着全世界的肉制品和原材料市场。在欧洲人的餐桌上能够找到的牛羊肉,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阿根廷的牧民们供给的。超额的经济收入让阿根廷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打工圣地,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区的平均工资,甚至比同时期的巴黎都高出25%。

幅员辽阔的阿根廷为什么总是弱不禁风?

像这样一脱离殖民时代就能够迅速完成崛起,成为举世瞩目的新兴经济体的国家在历史上并不多,所以阿根廷的崛起让欧洲人都十分惊叹。以至于当人们见到阔佬的时候,都会问一句:“你是阿根廷人么?”

幅员辽阔的阿根廷为什么总是弱不禁风?

不断增长的经济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促使政府不要干涉市场的资本寡头们没有想到,自己最喜欢的经济政策最后会成为颠覆他们的原因。由于政府拒绝对市场做出宏观调控,国家税收系统也非常客气,所以有资源的资本家们通过对房地产、牛羊畜牧场、铁路等的投资,基本包揽了国家经济的各种发展机会,劳工的生活阶层却几乎无法改变。贫富差距也让工人和中产阶级无法得到与国家经济增速匹配的生活条件改善,仇富心理正在积聚。

幅员辽阔的阿根廷为什么总是弱不禁风?

国家各个阶层之间的对立,很快就演变成了一种新的风潮。于是一些激进党派,开始站上了阿根廷的政治舞台,当然和几乎所有的激进派一样,这些人一旦获得了政治权力就会兑现自己的承诺:将铁路和农场运营权收归国有、查封外国石油公司、大力补贴民族制造业……这一下就让阿根廷丧失了原本具有的出口优势。

幅员辽阔的阿根廷为什么总是弱不禁风?

最终崩溃是在1946年,贝隆当选阿根廷总统。他觉得施展自己抱负的时刻到来了,开始对阿根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贝隆敌视国内外的资本家,认为他们压榨了工人的血汗,应当对资本家进行驱逐或课以重税,保护工人的利益。所以他一上任就强硬支持建立劳工同盟,增强工会的力量,并为工人大幅度提高工资,发放福利。他上任之后不久,阿根廷的工人就得到了一年发放13个月工资的待遇。工人们自然是高兴了,贝隆想要的社会公平也达到了。

幅员辽阔的阿根廷为什么总是弱不禁风?

然而问题就在于,高福利是要用金钱来支撑的,钱从哪来?

贝隆采用的是杀鸡取卵的做法。他没收了英美两国在阿根廷的大部分资产,将其收归国有;拒绝偿还阿根廷曾经欠下的外债,进行赖账;对国内的资本家征收重税,用来给工人发放高福利;采取闭关锁国的做法,制造贸易壁垒,征收高额关税。

幅员辽阔的阿根廷为什么总是弱不禁风?

短期之内,这些做法取悦了工人阶层,为贝隆赢得了更多的支持。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做法都给阿根廷经济带来了致命的伤害。没收外国资产、拒绝偿还外债无疑是在透支国家信用,以后谁还敢轻易到阿根廷投资?而最为愚蠢的就是高额的关税了,阿根廷原本就是一个非常依赖出口贸易的国家,贝隆政府的高关税政策使阿根廷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毫无优势,出口额迅速下降,国民收入严重缩水。

幅员辽阔的阿根廷为什么总是弱不禁风?

这些恶果很快就显现了出来。

任凭贝隆把自己关于社会公平的理想说得多么动听,阿根廷的民众能看到的事实却是:国民经济恶化了,自己的收入下降了。可是民众依然固执地要求继续维持高福利,尽管他们知道这种高福利并不符合当时的经济状况。为了挽回民众的支持,贝隆竟然选用了一个更加愚蠢的方案:开动印钞机,大量加印钞票。

幅员辽阔的阿根廷为什么总是弱不禁风?

这种做法必然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饮鸩止渴的后果就是把阿根廷搞得一塌糊涂。1955年贝隆被迫下台,然而他对阿根廷经济所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弥补。此后的阿根廷,无论是哪个党派,想要获得选票都需要讨好选民,因此贝隆时期的高福利高关税政策都得到了保留,关税高达到84%,经济弊端也丝毫没有得到改善。

1989年,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达到3300%,国家从此一蹶不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