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唯一一个从发达国家被打回原形的大国,到底经历了什么?

 东山威夷 2019-01-16

发达国家,往往象征着富裕、民住、自柚,大多数人可以享受高昂的福利,生活无忧。

成为发达国家,是很多落后国家的做梦都想做的事。

尤其是一旦成为发达国家,就刑不上大夫,贫穷就再与你无缘,比如德国、日本,以及西欧诸国,在遭遇战争的毁灭后,都够迅速恢复。

然而,有一个国家却例外。

它资源丰富,曾一度繁荣昌盛,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八,甚至在100年前就超越了法国,成为整个南半球数一数二的大国、强国。

如今,昔日荣光却一去不复返,经济倒退、治安混乱、整个社会一片狼藉,甚至不得不靠卖资源、原材料苟延残喘,GDP总量连中国中西部一个省都不如,没落到令人难以置信。

它就是阿根廷。

从富得流油,到一蹶不振,它究竟经历了什么?

盛极一时

16世纪时,阿根廷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白人大量涌进,成为阿根廷人口的大多数,西班牙语也成为阿根廷的官方语言。

18世纪初,阿根廷爆发革命,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独立建国,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借着丰富的资源,阿根廷和英国签订了贸易协定,大量矿产和农产出口英国,经济得到极大发展,无数人赚得盆满钵满,国家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富足。

不仅如此,阿根廷还和智利一起控制着麦哲伦海峡,沿岸经贸极其发达。

当时,美国和欧洲的大量船只都不得不经过此海峡,阿根廷借机获利颇丰。

彼时,整个欧美都对阿根廷羡慕异常,移民美洲最佳选择除了美国就是阿根廷了,加拿大都要靠边站。

在整个拉美还在为独立建国争斗不休时,阿根廷已经是欣欣向荣,一片人间乐土了。

灾难

然而,阿根廷也并非没有缺陷,虽然农业和矿产资源出口贸易发达,国民富裕,工业体系却先天不足。

但有钱好办事,从原材料到市场,再到技术,阿根廷已经站在了全面工业化的入口处,只需临门一脚,便可更上一层楼。

然而,这个时候,阿根廷却开始走上了毁灭之路。

1946年6月4日,总统就职游行,贝隆总统(中)与副总统Juan Hortencio Quijanao(右)和Héctor Campora(左),在国会前合影。

20世纪上半叶,阿根廷军事政变频发,各个军事实力你争我夺,到60年代,贝隆将军上台,怀着对底层无产阶级的无限热爱和一颗赤子之心,他决定建立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维护工人积极的利益,开始对阿根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认为,国内外的资本家压榨了工人的血汗,必须进行驱逐,或课以重税。

一上台,便强硬支持建立劳工联盟,提高工人工资、福利,阿根廷人甚至争取到了一年13个月的工资,羡煞全球。

同时,没收英美两国在阿根廷大部分的资产,收归国有,拒绝偿还外债,闭关锁国,制造贸易壁垒,提高关税。

一时之间,工人大获其利,贝隆总统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举国一片沸腾。

只是谁也没有去深思,在底层民众一片狂欢之中,高额的福利从哪里来?公平和效率是否矛盾?

崩溃

民众狂欢,就是最好最公平的国度吗?

贝隆建军的梦想并没有实现,甚至还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恶果。

由于没收国外资产,拒还外债,阿根廷在全世界的信用瞬间破产,再也没有外资愿意来阿根廷投资了。

由于仇视资本家,阿根廷收取了高昂的关税,使得阿根廷农产品在国际上的优势,瞬间荡然无存,出口额跌至冰点,国民收入开始大肆减少。

由于劳工工会过于强大,工人成本过高,阿根廷工业化被彻底阻断,经济停滞不前。

之后,很多人开始看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模式无法持续长久。

但谁也不愿意放弃眼前的高福利,纵使高福利拖垮了经济、纵使杀鸡取卵、纵使前方万丈深渊。

眼看着这些愚蠢的政策无法再持续下去,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挽回民众的支持,贝隆想出了一个“妙招”,不是没钱吗,那就印吧,开启印钞机,大量钞票开始滚滚而来。

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货币超发会造成什么后果。

之后,阿根廷的货币开始疯狂贬值,通货膨胀,经济被搞得一塌糊涂,1955年, 贝隆也在一片嘘声中,被另一场政变赶下台。

然而,作为一个珉主国家,讨好选民是必须的。

此后,无论哪个D派上台,都不敢轻易改变贝隆的奇葩政策,任由经济一路崩溃。

整个阿根廷,关税高达84%,通货膨胀高达3300%,经济仿佛犯了传热病一般,混乱不堪,从此一蹶不振。

结语

从一个人人羡慕、富得流油的发达国家,变成一个普通,甚至混乱的发展中国家,在全世界眼里只剩下足球和牛肉,阿根廷用生命的代价,为全世界生动的上了一课。

有经济学家总结了阿根廷的发展道路,得出了一个经济规律:中等国家收入陷阱。

即,当一个经济体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经济陷入停滞。

阿根廷可谓完美错过了战略发展转型的机遇。

前车可鉴。

更令人值得深思的是,错误谁都会犯,哪怕是国家,也在所难免,但阿根廷却一直深陷错误的泥潭无法自拔。

民粹主义横行,政治家缺乏远见,为了选票,不得不拼命讨好底层民众,甚至不惜违背经济规律,打压资本,强行将大量私有归为国有,破坏市场。

并杀鸡取卵,采取远超国家实际承受能力的高福利政策,最终饮鸩止渴,走上不归路。

事实上,不仅仅是阿根廷,整个拉美都陷入了这种死循环泥潭:全民普选—左/派胜出—国/有公营—冗费冗员—效率低下—成本巨高—通货紧缩—市场萧条—矛盾突出—再度普/选.....

仿佛一个魔咒,很多人都知道错了,就是无法改正,重回正轨。

使人不得不想起法国哲学家勒庞的巨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他认为,集体是无意识的群体,缺乏理性,少有深思熟虑,注重眼前利益,诉诸感情,尤如原始人,更多受生物本能影响,当被煽动鼓舞时,甚至流于暴戾。

为民众谋福利,自然没错,但如果无脑讨好,无视实际情况,杀鸡取卵,只会造成灾难。

恶人易辨,人人得而诛之,但带着正义和道德高帽的假好人,却难以识别,尤其是那些喊着光大伟岸的口号,声称为民谋福利,却干着蠢事的人,却难以辨别。

但这种人在全世界都比比皆是,南非、委内瑞拉、津巴布韦,莫不如是,只是过于注重眼前利益,最后惨痛的结局,还是有底层民众自己买单。

无为而治,顺势而为,无疑才是大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