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惯是“陪”养出来的

 骄阳飞雪 2020-04-29

直以来我们知道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家长们是“培养习惯”的策划者和推动者,而把关键人物“孩子”置于了被动的位置。如今,我们提出“陪”养这一概念,虽然只是换了一个“陪”字,但它包含着接纳与包容、陪伴与鼓励。使孩子们成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行动者,这其实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观念转变,也是后现代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点击加载图片

故事分享

嘀铃铃,下课的铃声响起。就在教室门打开的一瞬间,一凡奶奶已经进入教室来到了凡凡的身旁,帮忙整理学习用品、整理课桌,忙得不亦乐乎。“王老师,黑板先不要擦,我拍一下照片哦。

王老师,今天有学习任务,跟我说吧,孩子他回家也说不清楚呢。

“一凡,课文背诵给老师听了吗?“

“一凡,这是课堂写字本,赶紧交给王老师。”

一凡的奶奶替一凡做着他该做的事情,而一凡犹如“慢郎中”,镇定地坐在座位上,等着和奶奶一起回家。

点击加载图片

点滴感悟

在一年级第一次家长会上,当老师说起一凡的故事时,家长们纷纷点头,凡的表现在自己孩子身上也有出现。有位家长急着冒出了这句话:“孩子上小学了,我真不知道怎么做家长了。”教室里一下子出现一片应和声。其实,从一凡现象中我们发现,一个“慢”字打乱了整个家庭的节奏。

为了顺利和迅速地完成学习任务,很多家长超越了陪读,直接进行了“代读”。而家长“代读”部分往往是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学会整理学习用品可以为有效的自我管理奠定基础,按时记录和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却是关乎成长的大事。

对“陪”的具体解释,或许可以体现在“陪读”“陪伴”“培养”三个层次上,也对应着小学阶段的不同年级的不同任务。家长们在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孩子个体的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要及时更新和调整家庭教养方式,用智慧的方法来应对孩子的变化。

点击加载图片

温馨贴士

一、黄金时间重关键

二年级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非常依赖父母,这正是建立小学学习习惯的黄全期。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要耐心地教会孩子学习方法、指导孩子进行学习和时间管理,这个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点击加载图片

二、陪伴学习增兴趣

四年级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期、他们不仅要了解知识架构,更要跨出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重要一步,而这时候的“陪伴尤为重要,在关注行为习惯的同时,将重心转移到陪伴孩子阅读、锻炼、开发兴趣爱好上来。

三、授人以渔用终身

“培养”无时无刻不渗透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榜样作用是授孩子以“渔”的重要支点。家长良好的学习工作状态和有效的自我管理为孩子起到示范作用,如此一来孩子就有动力自己攻克难题,对学习和生活充满斗志。

点击加载图片

“培”有帮助、保护、教育的意思,即培养。“陪”与“培”两个字同音却不同义,在家庭教育中这两者更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内涵意义。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过程中,我们家长可以努力地为孩子创设自我展示、自我管理的平台,鼓励、支持孩子绽放自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像雄鹰一般遨游在蓝天白云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