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喜欢读书是所有家长的心愿。 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抓住儿童阅读关键期或黄金期,将有助于科学认识儿童阅读的不同阶段,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击加载图片 关键期理论 奥地利著名生物学家昆拉多·洛伦兹博士是发现并创立著名的“关键期”理论的学者,他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奖。 这个理论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环境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就需要花费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可能永远无法弥补。 点击加载图片 研究指出,伴随着每个孩子的个人成长普遍存在以下9个关键期。 1、感官关键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因此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2、形象视学发展的关键期(4岁以前):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这时候的孩子,一般喜欢'上公园'、'出去玩',这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室外自然风光、鲜明的画面。这时,除了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之外,在室内的时候,还要给他多看图画书、动画片,开阔孩子的视野。 3、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3-5岁):如果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一定不要错过3~5岁的音乐智能关键期,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古今中外名曲,多参加音乐活动。 4、语言关键期(3~6岁):这个时候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学习外语的关键期(3-12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再开始学外语,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学好。 点击加载图片 6、秩序关键期(2-6岁):在这个时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7、想象力关键期(2-8岁):这个时期,家长要让幼儿多听孩子喜欢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多看图画,多看动画片、科幻片,识字后多读书。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可以让孩子看画编故事,或续故事,或与家长轮流讲故事,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8、文化敏感期(小学1-4年级):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即在我国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学校的课程,感觉'吃不饱'。 9、黄金阅读期(8-14岁):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黄金阅读期。 儿童阅读关键期 结合“关键期”理论,专家学者普遍认为14岁前是儿童阅读关键期。据此,我们可分为四个关键节点:学龄前、8岁、11岁、14岁。 点击加载图片 1、学龄前 这个阶段婴幼儿,以绘本为主的阅读更像是通过游戏来探索世界,可称阅读启蒙敏感期。 对于婴幼儿来说,阅读更像是游戏,从胎教童话绘本到0岁视觉启蒙绘本;从1—3岁宝宝阅读的行为、能力、心智、社会性发展的绘本,到3岁—4岁前的语言发展的诗绘本、儿歌绘本、培养性格发展、立规矩绘本、形状知觉能力绘本等等。 这个阶段以专门为宝宝们提供学前年龄段、可以供他们完全接纳和理解的、具有文学艺术欣赏水准、深入浅出易懂好玩的绘本为主,最大程度地给孩子提供寓教于乐的阅读空间。 2、8岁,二三年级 已掌握一定词汇量,为亲子阅读到自我流畅阅读做好准备,阅读方法和习惯培养是重点。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随着语言学习和词汇量的增加,经过前期亲子阅读、听读习惯的培养,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自主阅读的欲望。阅读书籍也由绘本、桥梁书到文字书逐步过渡,与校内看图写话、短作文写作相互补充配合,孩子的阅读量和语言表达都将实现快速积累。 这个阶段,应当将重点放在阅读书目选择、阅读习惯优化和阅读技巧学习上,找到一套适合孩子自主阅读的模式,帮助其开启自主流畅阅读的大门。这个阶段能否建立起自主阅读的习惯非常关键,因此又被成为黄金阅读期。 点击加载图片 3、11岁,五六年级 可进行海量独立阅读,并透过阅读进行自我学习,形成阅读—学习—阅读的良性循环。 读书破万卷,把书读厚。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良好自主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孩子得以徜徉在阅读的海洋。海量的独立阅读,开阔了视野,他们开始对阅读形成一定的偏好,并得出自己的感悟,阅读量也开始呈现出质的飞跃。 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引导孩子拓宽阅读书目,人文、艺术、历史、科普等涉猎尽可能广泛,加强对中长篇整本书的阅读上来,并通过针对性的阅读交流提升孩子的阅读思考和学习能力,逐步养成阅读-学习-阅读的良性循环。 4、14岁,初中二三年级 不仅是阅读量的积累,更是自我学习认知质的“突破”,格物致知,为人生成长建模。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将书读薄。读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我认知,万千知识为我所用,助我成长。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书亦是如此。带着问题去读、带着思考去读、带着质疑和批判去读,将书中的知识浓缩成独到的见解,武装自己的头脑。 这个阶段是通过读书来革新和重构认知,注重对阅读内容和精义的思考、消化、吸收和转化,真正通过读书来发现知识的真谛,让自己变得睿智而强大,为人生建模。 点击加载图片 国内外儿童阅读分析 比较国内外对于儿童阅读的研究和分析,虽然方法不同,但无不强调了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其中儿童阅读分级体系是当下关注的焦点。 新加坡要求父母在孩子18个月的时候,就念书给孩子听。 英国“阅读起跑线”是全球第一个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阅读指导服务的计划。 美国“阅读从出生开始计划”是克林顿、布什、奥巴马等总统都大力倡导的国家工程。 德国“阅读测量尺”将阅读分为10段,分别对应0-10岁的孩子,现已成为一项国际性标准。 点击加载图片 分级阅读是世界性趋势,是进行儿童阅读指导的必要工具和方法。 备受关注的四大英文儿童阅读分级体系:Lexile蓝思分级系统、A-Z分级法、Accelerated Reader(AR)分级系统和Developmental Reading Assessment(DRA)发展性阅读评估分级。每个分级系统都有专业的测评工具和方法,适合家长给孩子进行英文阅读指导参考。 点击加载图片 国内第一个中文分级阅读学术标准在2019年11月举行的第六届北京国际儿童阅读大会上发布。该标准为小学阶段的分级阅读标准,分为读物水平与读者水平两项内容,每一项都分为1-16级,每一级与小学的学段设置紧密对应。 如1级对应小学一年级上学期,2级对应一年级下学期,以此类推,但到三四年级,标准的级别增加为每学期两级,即5、6级对应三年级上学期,7、8对应三年级下学期,这是因为三四年级作为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由短篇作品、桥梁书作品跨越到章回作品的阅读阶段,分级应该更细,以便给予这个阶段儿童更细化的指导。 培养阅读习惯要趁早 美国国家教育评估报告指出,随着学生成为读者,他们所获得的自我学习机会相当于多受了几年教育,参与阅读可以大大补偿家庭收入和教育背景的不足。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曾提出“阅读饥饿期”的说法,这种“精神饥饿感”在小学阶段更容易形成,可以说这个阶段阅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趁早,抓住这个“窗口期”。 点击加载图片 笔者认为抓住儿童阅读关键期,培养阅读习惯的两个重点:兴趣的激发和阅读量的积累。前者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通力配合,趁早帮助孩子建立阅读兴趣和欲望,后者在于习惯的持续性和连贯性,重在引导和鼓励。 总之,说话是本能,阅读靠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要趁早。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