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家庭》:面对“操控型父母”,我们该如何应对

 昵称2l80A 2020-04-29

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法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这是一个真相,我们必须尊重的真相。--武志红

大年初一,但我看完徐峥导演的《囧妈》后,泪点低的我还是泪流满面,我们中国式的亲子关系其实和剧中的大同小异,表面上看父母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其实深层剖析的话总会发现,我们的大部分父母都属于“操控型父母”。

剧中,伊万和母亲在火车上共度几天后,终于忍无可忍,向母亲卢小花坦露心声。

“在你眼里我所有的事情都是问题。

我的婚姻是问题;

身材是问题;

接不接电话,生不生孩子都是问题。

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

不是你养的一条宠物狗啊。”

在儿子发出心底的呐喊之后,母亲卢小花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觉得儿子是疯了,怎么能这样对妈妈讲话呢?

这里就是他们亲子关系的问题根源。在妈妈心中,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好,都是在为儿子操劳,甚至她说她活着就是为了儿子。但这种操控型的母爱真的好吗?

透过伊万和妻子的婚姻关系,就反射出来原生家庭的问题了。从小在操控中长大的伊万,也根本不懂情感的沟通,哪怕他还深爱着妻子,却从来不懂她真正的需求,而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对待妻子。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起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在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我们能看到这些“有毒家庭”的几种类型,也能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过得不幸福、不开心,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和原生家庭有一定的渊源。

在这本书里,我们能详细地知道“操控型父母”的几种表达方式以及父母操控孩子的潜在原因,万事都是有因有果,在这类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的婚姻和亲子关系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原生家庭》:面对“操控型父母”,我们该如何应对

1.“操控型父母”的潜台词:这都是为了你好。

操控不一定是个贬义词。如果一个母亲控制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不让他走到街道上,我们不能说她是操控型家长,只能说她很谨慎。相反,如果这位母亲在孩子成年后还这样做,那么,适度的控制就变成了过度的控制。

《囧妈》中卢小花投喂伊万那段,真的是太真实了,有一种饿是妈妈觉得你饿,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我们不能因此说卢小花不爱孩子,相反她还是个深爱儿子的母亲,在面对大熊的袭击时,在绝境之下,她一心想着牺牲自己来保护儿子,这种舍身的精神唯独父母可以做到。

《原生家庭》:面对“操控型父母”,我们该如何应对

在书中有这样的一个例子。迈克成年后选择去了另一座城市工作,并在那里结婚。从那之后,他的父母就总是以各种理由给他施加压力,希望他搬回家去。有一次,他本来要回来参加父母的结婚纪念日,临行之前,他的妻子得了重感冒,病得十分严重,这时迈克给父母打电话说自己可能回不去了。

没想到他的妈妈嚎啕大哭说:“如果你不来参加我的周年聚会,那我就不活了。”不仅如此,他的父母还试图破坏他们夫妻的感情,不断伤害他的妻子,根本就是想让他离开她,再次回到父母的身边。

迈克对此焦虑不已,他深爱自己的妻子,又不想惹父母伤心,左右为难,非常苦恼。

和所有“操控型”父母一样,迈克的父母也非常地自我。他们看到迈克到外地去发展,就觉得是他要逃离自己;看到他结婚,就觉得要失去儿子;看到迈克自己生活得快乐,他们首先感到的是威胁,而不是替他开心。

追其根源,操控型父母的内在想法是:我希望你能永远需要我,当你想挣脱我时,我太痛苦了,我不能承受失去你的感觉,你就是我的全部生命。

他们打着“一切都为了你好”的旗号,无底线地接近你的生活,干涉你的自由,阻挠你的决定,在心理学上讲,这些父母具有“空巢综合征”,就是在孩子长大离开家后要经历的一种失落感。

由于对这种失落感的恐惧,这些方面特别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所以想法设法地掺和在孩子的事业甚至婚姻中,导致了家庭的矛盾和纠纷。

《原生家庭》:面对“操控型父母”,我们该如何应对

2.“操控型父母”的表现形式。

  • 直接控制:

有些父母的操控手段是直接型的,用一种很公开、具体的,甚至赤裸裸的方式对孩子实施控制。

按我说的做,否则我不会再理你。

按我说的做,否则我就再也不给你钱花。

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做,你就不再是这个家的一员。

如果你违背了我的意思,就等于在我的心口上插了一刀。

看看这些直接控制的语言,如此简单粗暴,你是否觉得熟悉呢?

当你不想吃母亲准备的食物时,她也许会这样威胁你;当你不愿听父母的建议时,他们也会这样恐吓你;当你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他们不喜欢的专业时,他们一定会暴跳如雷吧;而当你选了一个不受他们欢迎的恋人时,他们也一定会说出和你断绝关系的狠话。这些,都是父母的“操控型手段”。

直接控制经常包含威胁、恐吓和羞辱。面对直接控制,你的感受和需求必须要服从于你父母的感受和需要,就像是收到了最后通牒。在你个人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之间,他们往往会忽略你的需求,也根本不把你的需求放进心中。

在我的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位女性忍受不了丈夫的出轨,想要离婚,可她的母亲因为害怕被嘲笑,害怕自己的面子受损,几次三番地阻扰她去离婚,她丝毫不顾及自己女儿在这段婚姻中受了多大的伤害,而是非常自我地顾及自己的感受,更是对女儿想要离婚的行为多次施加压力来控制。最终,这位女性不堪重负,自杀身亡。也许到最后的一刻,她的母亲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这些直接控制中,有点父母用语言威胁作为手段;有些父母用金钱来操控孩子,把钱作为有力武器而让子女依附于自己;甚至还有些父母用打击侮辱的方式来对待子女,以达到操控子女的目的。

《原生家庭》:面对“操控型父母”,我们该如何应对

  • 巧妙的操纵

巧妙的操纵,比直接控制更加细微和隐蔽,但同样极具破坏力。操纵者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不会暴露自己的真实目的,因此我无须承担遭到拒绝的风险。

巧妙的操纵就相当于间接索取。比如我们不会直接要求另一半端来一杯酒,我们会问开瓶器在哪里;我们也不会在深夜赶走客人,我们会不断地打哈欠;我们不会直接向陌生人要电话,我们会先搭讪。实际上,操纵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常见模式。

可有一些父母,就把这些巧妙的操纵当作工具来对子女实施操控。

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士,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具有独立能力,可她的母亲总把她当作小孩看待,她经常不打招呼就来到女儿家里,给她做饭,还私自整理她的衣柜、挪动她的家具、摆放她的图书。对此她很苦恼,她也劝过母亲,希望她不要这么做,可每次她的母亲都会哭着对她说:妈妈给心爱的女儿做这些,有错吗?我爱你有错吗?

这位女士很想脱离母亲的这种爱的操控,可母亲每次都会巧妙地躲避,她也因此感到困惑,觉得无可奈何。

巧妙的操纵比直接控制更具杀伤力,因为他们总能找到为自己找到“合适”的伪装。

在这些“操控型父母”的心中,子女的独立让他们觉得好像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随着子女年纪的增长,他们对子女的控制也愈演愈烈,因为他们需要子女永远的依赖。

其实,在子女能把握自己的生活中,所有父母都应该停止对他们的控制。有一句词叫做“优雅地退出”。孩子总会长大,当他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独立的思考之后,作为父母,应该学会优雅地退出,这样说起来也许很残忍,但也是每对父母必须要走过的经历。

我们的孝道流行了二千多年,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扎根太深。因为孝道,我们不敢过于反抗父母,选择了一味顺从,也正是因为这些,才造就了操控型父母。

但是父母都是伟大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是我们文化一直所宣导的。但是,“以爱为名”的操控却是子女心中的一根刺,不仅仅会对子女造成影响,对他的事业和婚姻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力。

《原生家庭》:面对“操控型父母”,我们该如何应对

3.面对“操控型父母”,子女如何进行对峙?

如果我们不想永远活在父母的操控下,那就抛开屈服,选择和父母对峙。这一过程很艰难,但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反应,而是你的回应,如果面对父母的暴怒、谴责、威胁和狡辩时你能坚守住立场,那么你将会体验到决战胜利的辉煌。

  • 与父母对峙的目的:

直面他们。

彻底克服面对他们时的恐惧。

告诉他们实情。

为你们此后的关系定位。

如果你不想办法解决自己对父母的恐惧和愤怒,你将会把这些转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这将造成源源不断的伤害。

  • 对峙前的四个基本要求:

你必须坚强得足以应对父母的反驳、否认、责难、愤怒或其他消极情绪。

你必须有充分的支持体系来帮你度过期待对峙、对峙本身到对峙后果出现的三个不同的阶段。

你必须将想说的内容事先写成信件或加以演练,必须练习使用非辩护性回应。

你必须改变观念,不再继续为儿时所遭遇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

一旦你觉得自己比较自信了,已经满足了以上四项要求,那么对峙的时机也就到了。

  • 和父母对峙的方式:

1.写信。

写信是一种内心深处感情的交流,很多不愿当面说出的话,完全可以在信中进行展示,在对峙的信中,子女可以写出当时父母对自己的行为、当时自己的切身感受、父母的行为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包括今后你对父母的期望。

2.面谈。

如果你想写信,也可以选择开诚布公的面谈。如果有必要,你也可以请心理医生来帮助自己完成这样的面谈。毕竟父母多年来的习惯和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他们会为自己不但申辩,会说这些是爱的行为,面谈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虽然过程毕竟艰难,但迈出这一步就是希望。

没有什么行为是一成不变的,在和父母对峙的过程中,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就算胜利者。

《原生家庭》:面对“操控型父母”,我们该如何应对

就像《囧妈》中的伊万,在和母亲进行一次深度聊天后,在他知道母亲在失败的婚姻中是如何坚持的时候,他也理解了母亲对自己这些操控行为,因为自己是她活得的唯一期望。

而卢小花也懂得了自己的操控对儿子婚姻的不良影响,也意识到电影里的伊万是个小男孩,而我的伊万已经长大了。

电影结束时,伊万主动要求母亲来自己家居住时,也表明他理解了母亲,也想尝试和母亲新的相处方式。

家,是爱与温暖的专属通道,但也是恨和伤害的传递通道。“操控型父母”在传递爱的时候,也传递了伤害,但《原生家庭》这本书的主旨不是想让我们去控诉这样的父母,而是想传授我们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伤害的人获得勇气和力量,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重新获得自信和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