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的合纵连横为什么失败?

 范雍祈求上天 2020-04-29

中国历史上的合纵连横为什么失败?

春秋时代,一个国家的胜负主要看实力,在战国时代,还必须加上谋略。应该说,战国时候,各国的国际策略能力令人吃惊,其中又以秦国最为突出。在其他各国还没彻底放弃礼乐文明的面纱的时候,秦国却大量使用马基雅弗利式的阴谋诡计,毫不犹豫地欺诈、行贿和离间,将谋略与实力完美地结合起来,成功地瓦解敌对联盟。“秦国毫不犹豫地在外交会议上撒谎,使用间谍来获取他国的情报,还贿赂其他诸侯国的高官与之合作”。

而相比之下,衰落期的楚国,对国际大势,却是那样地蒙昧。

楚怀王即位之初,一度很想有所作为,因此才重用屈原,令其“造为宪令”,进行变法。然而,历史不久证明楚怀王缺乏一位雄主的资质,不堪担当历史重任。他首先听信谗言,将屈原逐出政治中心。然后,在国际政治中,他犯了更大的错误。

中国历史上的合纵连横为什么失败?

《大秦帝国》楚怀王

对屈原这样的明眼人来讲,天下最大的威胁是秦国。别看它现在实力和楚国相似,但是凭借强烈的上升势头,很快就会远远超过各国。因此,楚国的现实选择,应该是与其他六国放弃前嫌,精诚一心团结起来,共同抵抗秦国。因此,屈原是合纵的坚定支持者。

合纵连横是许多历史爱好者都熟知的名词。是的,这个词的产生是基于地理原因。由于秦国位于西部,阻止秦国东进的办法,是由北到南建立一道垂直的屏障:以燕赵为北,韩魏为中,楚国为南端,联合起来,抵抗秦国。反秦联盟的理论与今天欧洲的均势理论完全一致: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失天下则国危。而秦国的对策是建立横向同盟,与韩、魏、齐结盟,截断这道南北屏障。

然而,楚怀王对于合纵,意志并不坚决。

公元前318年,秦国进攻韩国。经过苏秦的游说,楚、韩、魏、赵、齐、燕六国组成联合,共同伐秦。因为楚国最为强大,因此楚怀王被推为纵长。秦国人非常害怕。人们在陕西凤翔发现了一块刻石,《诅楚文》,共三百二十六字,大意是:

秦王谨用吉玉,告于大神之前。昔我先君与楚王交好,两邦世世婚姻。今楚王无道,淫夸奢侈,不遵盟约,违背十八世之盟誓,率诸侯之兵攻我,欲平我社稷,灭我百姓。我将率兵抵抗,祈求大神威灵相助。

中国历史上的合纵连横为什么失败?

可见秦国人是何等害怕。

然而反秦联盟在集体行动中总是彼此提防,面和心不和,步调不一致。而楚怀王的协调能力又很差,结果联军进军到函谷关前,就各自心怀鬼胎,逡巡不进。等秦军大军一出关,联军就迅速退却了。这次轰轰烈烈的联合行动,如此草率收场,证明了楚怀王的领导能力太差了。

经此一役,秦国更加认识到,东方和南方的两大强国楚国和齐国联合起来,是它东进的最大障碍。因此,它全力要拆散这一同盟。公元前312年,秦相张仪向楚怀王承诺,如果楚国与齐国绝交,那么秦国会归还楚国老祖宗居住过的商于之地六百里。结果楚怀王居然轻信了这个空洞的许诺。在楚怀王决定与齐国绝交后,张仪口中的六百里却变成了六里。楚怀王勃然大怒,轻率起兵攻秦,战于丹阳。秦国有备而待。结果楚师大败,损失惨重,“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句、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由此,元气大伤。楚国不但没有拿到秦国所承诺的土地,而且还丧地六百里,外加两座地处战略要地汉中的城市,这等于为秦国打开了通向中原的通道。丹阳之战,是楚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