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弇山医话丨读《经方实验录》笔记

 tjboyue 2020-04-30

在医院举办的中医学术沙龙上,钱建强老师推荐了《经方实验录》这本书后,我看过一遍后觉得意犹未尽。我很爱惜书本,不肯轻易地在书上写写划划。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记忆力愈发衰退,想在看过的书本上找到相应的内容十分困难,遂决意再购一本,以便在上面写写划划。

值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需要,眼科专家门诊暂停,赋闲家中,夜深人静之时,将全书又细细地看了一遍,并可随意用荧光笔在书上涂涂划划,遇有书中的错别字也悉数改正,甚是惬意。所谓读书笔记,实则抄书。读后之感,抄将下来,便于记忆,见者莫笑。

弇山医话丨读《经方实验录》笔记

白雪先生

《经方实验录》由曹颖甫著,其学生姜佐景整理编按,以师生二人的临证医案,阐述了对《伤寒论》理法方药临床运用的体会。医案生动,读时如临其境;评述新颖,细研发人深省。编按者敢于直面当时中医发展面临的问题,针砭时弊,释疑纠偏,匡扶经方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其中“温病近阳明属太阳”之说以及“葛根汤为太阳温病主方”的观点,更是发先声、创新说,故整理以笔记。

先来看看《伤寒论》中关于温病的论述: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者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对于温病的看法,就读过的相关书籍(读的比较少)所载,基本上是两种观点。一是,温病就是阳明病;二是,温病不属于伤寒范畴。建国后经方大家中这两种观点,分别以胡希恕先生和刘渡舟先生为代表。

弇山医话丨读《经方实验录》笔记

第一种观点始于宋代成无己首注《伤寒论》,他在注解此条温病条文时说:“发热而渴,不恶寒者,阳明也。”自此,一锤定音,“贤贤相承,莫能自觉者,即以温病为阳明病是也”(姜佐景《经方实验录》)。

胡希恕先生认为,温病形似太阳病,也头项强痛,脉浮,但主要的是渴,这个渴是内热的一种表现。里热病,因此不恶寒。中风、伤寒都是太阳病的一种证,温病不是太阳病的一种证,是另一种病,叫温病……(见《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第二种观点,“温病别于伤寒之说,不始于叶、吴,前乎叶、吴者多家,说解不一,……但以叶、吴为甚。”(姜佐景《经方实验录》)经方大家刘渡舟先生认为,温病是由一种温热之邪所致,在“太阳病”开始阶段,也可以说是在卫分阶段,就会出现口渴这些热邪伤阴、伤津液的症状,这是它的特点……(见《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弇山医话丨读《经方实验录》笔记

微信交流

姜佐景先生在《经方实验录》中就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夫依吾说,温病为太阳病之一纲,判然异于阳明病固矣,然窃以为尚有辨证之法在。大论曰:‘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反恶热也。’然则恶热者方为阳明病,其但渴而不恶热之温病得称阳明病乎?然则恶热者当用膏、知、硝、黄,其但渴而不热者得用辛温发散之麻桂,仲圣于此又岂非暗暗点明乎?佐景之意,盖在于此。”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温病(指《伤寒论》条文中之狭义温病)的时间节点是在“微恶寒”、“恶风不恶寒”的太阳证向“不恶寒”乃至“不恶寒反恶热”的阳明证之间。但按我个人之见,温病属太阳、近阳明,而风温则为阳明外证更为妥当。

再来看看《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葛根汤及相关汤证的论述。

(略)

接下来看看姜佐景先生在《经方实验录》中对自己提出的“温病为近阳明属太阳”一说,及“葛根汤为太阳温病主方”之观点的阐述。

弇山医话丨读《经方实验录》笔记

观姜佐景先生所言,“温病为近阳明属太阳”,“葛根汤为太阳温病主方”,太阳伤寒麻黄汤、太阳中风桂枝汤、太阳温病葛根汤,太阳病三汤证齐备之说,论据充足,言之凿凿。

诚如曹颖甫先生在《经方实验录》中所说:“世之论者动称温病无主方,而《伤寒论》一书几疑为专治伤寒而设。不知越人言伤寒有五,温病即在其中。今姜生佐景能于大论中发明葛根汤为太阳温病之主方,真能发前人所未发。

盖葛根汤证与伤寒不同者,原以津液不足之故,故于桂枝汤中加麻黄而君葛根。中风证而津液不足者即用桂枝汤本方而加葛根。太阳标热内陷而下利者即用葛根芩连汤,以清热生津为主。

盖人体中水分多于血分,则易从寒化,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血分多于水分,则易从热化,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从寒化者,伤寒不愈,寖成痰饮,虽天时转阳,犹宜小青龙汤。从热化者,中风误治即成热病,为其津液少也。

即此意以求之,则葛根为太阳温病主药,葛根汤为太阳温病主方,不益可信乎?”

弇山医话丨读《经方实验录》笔记

后记:任何一位医者的成长,无不经历读书与临证,临证是为了治病救人,而读书实不可少。一则可以站在作者的视角,发现己所不足之处;其次,通过医者文字,感悟行医之道;第三,将所读之书施用于临床,化为己用。当笔者看完白雪先生的“读书笔记”后,感叹一位身为西医眼科的高年资医师竟能如此钻研中医理论,吾等年轻后辈不觉汗颜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