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来临之后,为了不耽误患者的治疗,科室以在线会诊的形式,帮助很多病人控制病情。20多年来,我诊疗过很多的患者,听到过很多不一样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痛苦与无奈。 前段时间,我面诊了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视频中病人年龄很小,不到20岁,但陪同的家属已经上了年纪,双鬓染上了白发,眉头一直紧皱着,我想那是一直为孩子操心的缘故。 我打破了原本安静的场面,与患者交谈:“我事先了解过您的情况,有自残的倾向,那是不是感觉有时心情会比较好,有时心情?”“我就是两个极端,要么非常不好,要么非常好!”他很平静的回答我。 “那是不是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自己说的话比较多?也不想自残了?” “是的,感觉好的时候就不会想着伤害自己了。” “心情好的时候有没有喜欢花钱买好多东西?但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想发脾气?” “是的,我妈总是责怪我,花钱买了一堆东西又不用,总是控制不住的暴躁起来。” “你的睡眠质量怎么样?” “心情好的时候,一天只睡4/5个小时也不会累,但心情不好时,醒来后就觉得特别的疲惫和焦虑。” 在接下来与他的交谈中,我更加了解到他的病情,甚至有些事情连家属也不清楚。像很多的患者一样,他曾发出求助,但无人回应,慢慢的他也就习惯了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让外人轻易知道。 他跟我说他试过心理咨询,服过药,但感觉都没有多大用处,为了让自己好受一点,他瞒着父母偷偷的藏起了药。他觉得自己毫无隐私,身边时时有危险,时时有人叫他去死,时时被监视,脑中自己的想法被洞悉。说着说着,他的脸上流露出恐惧。 看着他的情绪有所变化,我转移开话题。我很清楚,他的病属于双相情感障碍,伴有精神分裂症类的症状,尽管在交谈中他的自知力还较为完整,但却面临着最危险的精神症状——命令性幻听,如果病情加重,也将对这个幻听失去鉴别力,最终可能会导致自杀事件的发生。 跟他交流完,我与其父母进行了沟通。“他是比较明显的双相,他有抑郁的症状,但比较特殊,是躯体化的。加上自残、情感低落疲乏无力等,抑郁的表现比较清晰;同时,他存在躁狂,如心情好的时候就乱买东西,这个是躁狂的特点。” “你给他加量、减量,病情变化不大” “是的,是这样子的。” 其实当孩子本来用药就不敏感,可以尝试精神外科治疗方式,术后用药能减至1/3,减少损害自知力,让孩子能脱离父母独立的生活。 最后,我相对家属说的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一上来,病人的无助感是非常明显的,他/她会感觉很多事情无能为力。也许别人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但是只要你待在他们的身边,也是一个很大的安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