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礼 | 防疫新“标配”:见面不握手,互行拱手礼

 为什么73 2020-05-01

 前言 

“拱手礼”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问候礼仪,俗称作揖,历史悠久。《论语》中就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


拱手礼——全民抗疫新“标配”

“咱不握手了,拱拱手就行了。”见面不握手,使用拱手礼,成为不少市民防疫新“标配”。

最近,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恢复正常,但为了更好地抗疫,人们不断呼吁、倡导“距离产生美”,熟人、同事相见不再以握手表示友好了,而是不约而同行拱手礼。

那什么是拱手礼呢?为什么行拱手礼会起到同样交际效果呢?让我们来了解下:

中国的礼仪形成于夏商周时期,兴盛于唐宋时期,经过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体系。

礼可以说在传统社会中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比如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

礼仪不仅相当完备,而且非常讲究,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形式,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拱手礼。

“拱手礼”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问候礼仪,俗称作揖,历史悠久。《论语》中就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不仅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民俗。

行拱手礼时会保持一定距离,文雅、庄重、大方,可避免男女差异以及关系比较疏离者之间不必要的尴尬,同时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

目前国内疫情虽得以控制,但境外输入的压力依然很大,全面复工复产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所以依然是抗疫的关键时期。不握手是切断接触传播途径的措施之一。

并且,一般人握手后,出于礼貌和现实情况都不会即刻洗手,一旦接触了传染源再触摸自己的眼鼻口等部位,可能会引发感染。

所以从医学角度来讲,“拱手礼”代替握手是一种非药物的干预措施,拉大了大家的社交距离,不存在身体接触,不因异味讨人嫌,更减少了传染性疾病传播可能。

尤其在严防严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只拱手不握手”确有必要。

如何行好“拱手礼”?

 · 手位 · 

拱手礼之核心动作便是“拱手”。《尔雅·释诂》郭璞注曰:“两手合持为拱。”即双手相交而握。

 · 手型 · 

拱手礼可有捧手、抱拳等基本手型。

《辞源》释义:“捧手,犹拱手,表示敬佩。”这就是说捧手的动作应为两手相拱。基本动作是双手在胸前叠合,手型如拱,立而不俯。抱拳,一手握拳,另一手抱着拳头,合拢在胸前。

 · 身型 · 

行拱手礼时,身姿有直立和向前躬身两种。直立拱手在传统典籍可见到相关记载。

“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

——《礼记·曲礼上》

行拱手礼时,身形直立,不仰不俯。古之拱手礼还可拱手至额,俯身向前。

行“拱手礼”也有着一定的讲究。古人以左手为敬,所以一般男子拜年左手在外,右手抱拳行礼;而女士则相反,拱手礼时应为左手抱拳在内,右手在外。

行礼时,要双腿站直,晚辈要将手抬高一点,鞠躬深一点,长辈还礼时可以配合点头。

行“拱手礼”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宣传与传承。“拱手礼”在中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从西周起就开始采用。

而古人通过这种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和尊重。今天依然有很多传统文化秉承这一礼仪。

番外:道教拱手礼

道教一直坚持着中华礼仪方式,拱手礼就是其中之一。但在继承的基础上,道教的拱手礼还有些讲究:

 一. 左在外、右在内:

道教认为左为阳、为善、为尊;右为阴、为恶。故左手抱住右手,意为负阴抱阳、扬善止恶之意。

 二. 内掐子午、外呈太极:

道教赋予拱手礼新的内涵,称为掐“子午诀”。道教子午诀手势取义左为阳生气也,右为阴杀机也,以阳抱阴,以生制杀。

具体做法为: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方式寓意为“抱元守一”。

 三. 上至眉心、下至肚脐:

行礼时,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上至上丹田,即眉心处;下至中丹田,即肚脐处。行礼划过弧度,不紧不慢,恭恭敬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