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道 | 道教最基础的四种礼仪

 自然无不为 2018-04-09
度己/度人/济世
一个专注于弘扬道教文化的平台
经常在道观看到,很多虔诚的信徒在道观拜前辈仙师的时候,行的是“合十礼”。我不知道祖师爷当时有没有现身揍你的冲动,小道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我们道教行的是抱拳礼,合十礼那是佛教礼数
虽然拜神重在心诚意真,但是在祖师爷面前行合十礼,始终是欠妥的。神仙不会计较这些细枝末节,但心里可能也是会觉得怪怪的吧。
道教对常人行抱拳礼拱手礼作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下边,小道三才跟各位同修简单分享这四种基础礼仪。如有不当,还请不吝指教。
道教抱拳礼
抱 拳 礼
右手握实拳,左手抱住或遮住右拳,两手相抱。古代崇尚左、以左为大。《道德经》中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因此,道教的拱手礼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左手压住右手。这是因为,人们一般多使用右手来持兵器,用左手压住右手则象征或表达了热爱和平的意愿。举胸前,立而不俯。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平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图片
道教拱手礼
拱 手 礼
和抱拳礼稍有不同,拱手礼不用抱实拳,自然而然地微屈双手成拱形向人施礼即可。
我国从西周时起,同辈人见面、交往时就开始使用拱手礼。《论语》中有语云:“子路拱而立。”这儿的“拱”,就是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读罢本文,再与他人见面,不如互相拱拱手,互相示安!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图片
道教揖礼
揖 礼
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或身份尊贵的人多行此礼。
图片
道教叩拜礼
叩 拜 礼
道教叩拜礼有两种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
关于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
(1)站在跪垫(拜垫)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
(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
(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
(4)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臂部高于背)。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
(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
如上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三个头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上腹处(道教称“怀抱太极”)。接着,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方可离开跪垫。
道门中人常说的“朝上三礼”,就是指行三礼三叩礼,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
关于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一礼三叩礼”两次,合为三礼九叩。重复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礼毕,同样作揖而退。
三礼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
有老道长说,道教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总而言之,向神行礼是为了表达对“道”的信仰和对神的尊敬。
随手分享转发
弘道功德无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