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仕强教授与国学教育 | 一笔难算的账(9)

 为什么73 2020-05-01

曾仕强教授将一生都奉献于教育事业,现如今想办一所为国家培养未来精英的学校,虽然他可以为学校的建设指明方向,但具体落实到建设学校需要资金。

那钱从何处来?股东又是谁?都是一个个具体的难题……

1、一笔难算的帐

有人认为,罗浮山国学院附属学校收费这么贵,建设资金应该不成问题。其实不是这样的。(多贵?)

因为创办学校要从一砖一瓦做起,资金从一开始就要足余。

这跟别的学校不一样,普通的学校,只要把分数提上去,可能马上就有生源。

因为对于罗浮山国学院附属学校,曾教授是想做十二年一贯制的。

从2016年9月1日开小学,到2019年9月1日开初中,再到2022年开高中。

这个情况不像某些教育机构,做完一个阶段,就不管了,罗浮山国学院附属学校是把这些孩子要负责到底,所以要做十二年一贯制的教育。

建设学校不像其他行业,投资之后可能两三年内就会获得丰厚的回报,何况曾教授要做的是从小学到高中这十二年教育,这无疑就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

2、浓厚师生情

当时,曾教授大陆秘书李志峰老师就粗略算过一笔账,从2015年第一笔钱投进去,要想收回成本,需要九年的时间,可以想象社会上有哪个风投敢冒这么大的风险?

投资九年以后才能回本,可能还需六年的时间资金分期回报完成,如果有利润的话,大概是十五年以后。

甚至当时就有人质疑,投资之后将来学校会不会做好,投资会不会获得回报?就在资金筹备艰难时刻,曾教授遇到了自己信赖的两位学生,两位老师也就成为学校最早的两位股东。

一位是李日成先生,土生土长的罗浮山本地人;一位是马红艳女士,河南郑州人。

当听老师说想建学校时,两位老师立即行动起来,学校的一切建设规划都是按照曾教授的指导有序进行。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正是这种浓浓师生间的信任,深厚的师生情谊,才有了如今美丽的校园,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两位老师从其他行业赚的钱,无偿支持校园的建设。

3、紧锣密鼓筹备开学

2015年,曾教授要求秘书志峰老师,学校必须在2016年9月1日开学,虽然当时校址和资金还没全面到位,但教授态度十分坚决,哪怕我们只有一个学生也要开学。

曾教授将课程结构分别定为国家标准、国学根基、国际视野,已经八十一岁高龄的曾教授老骥伏枥,不遗余力,决定亲自主导国学根基,教孩子们《易经》《论语》《道德经》三部经典,并亲自培养老师。

曾教授还决定找一位精通国家标准的人,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担任学校校长,国际视野方面邀请从加拿大回来的康博士主抓国际视野。 

遗憾的是,当学校开学第三天的时候,曾教授就病倒了,最终没能实现自己亲自在学校教孩子们国学的愿望。

但教授在与病魔顽强斗争的同时,时刻心系学校的点点滴滴,甚至在临终的最后日子里还在为学校的事情做着详细规划。

曾教授第一阶段的使命已经完成,身归大道;第二阶段则需要我们接过旗帜,弘扬曾教授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宝贵智慧。

曾教授说:“国学不能复古,必须确实与时俱进,配合时代的需要,做好合理的调整”,所以,罗浮山国学院时刻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正在蓬勃发展!

弘扬曾师智慧不是高举旗号,夸夸其谈,而是修己安人,身体力行参与其中,将国学文化真正践行到我们生活中,做一个堂堂正正幸福的中国人。

未完待续......

本期整理写作团:林瑞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