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他妈的快乐教育,离我远点!

 米知山 2020-05-02

常听到“快乐教育”,不仅仅很多国外的非名校(其中尤其以野鸡大学居多)说他的是快乐教育,而且国内不少人也开始深信什么“快乐教育”。但是,现实事例上,快乐教育该被打脸;逻辑道理上,快乐教育也该被打脸。

快乐教育所宣扬的,认为一个人,每天的学习、练习都是很快乐的,他只需寻求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不必承受压力、枯燥、困难,就能轻松的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甚至进入名校,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先说现实事例。看看考上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名校的中国人,哪个不是刻苦学习出来的?再看看,考上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名校的日本人,哪个不是刻苦学习出来的?再看看,考上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名校的美国人,哪个不是刻苦学习出来的?——美国这个,要除了大富豪、大政客的孩子。——即使是以橄榄球特长被招收,别人练习橄榄球特长也是吃了多少苦,留了多少汗的!

再看看逻辑道理。

一:优秀是相对的

不论是不是快乐教育,都希望培养出优秀的人。但是优秀是相对于其他人而言的,如果其他人刻苦努力,花很多时间投入,那么自己却不投入很多时间,却只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怎么可能比其他人更优秀?

除非,全部的人,都开始“快乐教育”,那么自己在快乐教育下才有成为一个优秀人才的可能。

二:成功必然是困难的,少数人的

如果成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么世界上70亿人,至少有50亿人是很成功的。这50亿人的财富都比80%的人更多,这50亿人的社会影响力都比80%的人更大,这50亿人的技能水平都比80%的人更好。

咦,不觉得奇怪吗?成功很容易,所以50亿人都能成功。但是成功的定义,一定是相对的,所以一定是相对80%的人而言。那就是50亿人都比56亿人(70亿乘以80%)优秀???数学体系崩溃了。

所以,绝对是成功不容易,所以成功才属于少数人。

三:投入很多时间练习,克服很多困难,怎么可能快乐

快乐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做某个事情,如果感觉不快乐,就不做了,而去做另外的让自己快乐的事情。那么就意味着:有了困难就放弃,而不是坚决克服它;要花很多时间投入来精进,就觉得枯燥,所以转向其他事情……不停的重复,不停的捡一个苹果,又丢掉,又捡一个苹果,然后又丢掉。

做自己的兴趣爱好之事,觉得快乐吧?但是,一旦要让它变得很优秀,就不再快乐了。喜欢打篮球?但是现在要把篮球技术精进到可以以此为生,那么就要每天投入8个小时训练,就要每天练肌肉、长跑,就要按时作息,就要不停得打比赛,做冷板凳,被教练骂……当初作为兴趣爱好的篮球,在磨练技能的过程中,每天更多感受的已经不再是快乐了。

比如孩子的学习。他喜欢话剧,所以让他快乐教育,就让他每天花很多时间来学习、练习话剧,就如同打篮球。他就从兴趣爱好的快乐,变成了每天的刻苦练习,克服困难,也就很难感受到快乐了。

如果基于快乐教育,那么既然孩子不快乐了,那么孩子转方向吧。又转到篮球,然后重复这个过程。

对于功课的学习也是。

——学习数学,哎,解析几何这么难,要花很多时间做习题才能慢慢掌握,不快乐,所以不想学了!我只想快乐得被教育,所以老师,你给我不能安排作业,考试也只应该考加减乘除。

——学习物理,哎,受力分析这么难,得靠做习题不停得练习,不快乐,所以不想学了!我只想快乐得被教育,所以老师,你给我不能安排作业,考试也只应该考水沸腾时温度是多少。

——学习历史,哎,这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真难理清他们的关系,也记不住,不快乐,所以不想学了!我只想快乐得被教育,所以老师,你不能教这么多历史事件,考试也只应该考工业革命发生在哪个国家。

…………

事实和逻辑,都在这里摆着。如果还奢望让孩子每天快乐的教育,能把他送入名校(大富豪家庭不在此列),能把他教育成优秀人才,那就是说:事实是错的,逻辑是错的。所谓快乐教育,其本质就是——孩子,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

感谢关注公众号:米知山

关注个人成长,和大家一起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