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春风百草香 2020-05-02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一首通体皆好的诗如同一幅锦绣,如果好诗中还有更为出彩的好句,那就可说是锦上添花了。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就是如此,全诗意境清幽,深情绵邈,而“留得枯荷听雨声”一语更是千年也开不败的花朵。

“骆氏亭”,处士骆峻所置,位于长安郊外,灞陵附近。“崔雍崔衮”,李商隐早年幕主、从表叔崔戎之子。深秋时节,商隐宿于骆氏亭馆,对景怀人,并感于自己才高命蹇的身世,他情动于中而写下这首诗。“坞(wù)”,指四面高而中间凹的山地。“竹坞”,竹树环绕之地。“水槛(jiàn)”,傍水的有栏杆之亭榭,“槛”为栏杆之意。“迢递”,遥远貌。“重城”,指长安,唐时长安有外城、内城与皇城。在清幽的竹林水榭里,诗人不禁怀想起曾和他一起游息的崔氏兄弟。长安城池高而且远,相思之情无由表达,只好蕴于心而发而为诗。秋空的阴云不散,飞霜故尔也晚,不然池塘中的枯荷早就霜打风吹去了。夜深不寐,只听得荷池中风吹残叶之声如飒飒的秋雨。清人纪晓岚说:“分明自己无聊,却就枯荷雨声渲出,极有余味;若说破雨夜不眠,转尽于言下矣。'秋阴不散’起'雨声’,'霜飞晚’起'留得枯荷’,此是小处,然亦见得不苟。”(《玉溪生诗说》)这固然可见此诗在结构上的细针密线,但结句之为千古名句,更是因为诗人将怀人不寐之情与寂寞萧条的身世之感交融在一起,留下了永远让人咀嚼不尽的凄清而凄美的尾声,即清人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所云:“秋霜未降,荷叶先枯,多少身世之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