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不雨亦潇潇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 显赫的家世、尊贵的地位、俊美的容颜、旷古的才情、四海的名声。人生在世,能追求的东西他都有了,可他终究也被这些东西所累。王衍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当了官,误了国家,也误了自己,最后落得被活埋的下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王衍的故事。
一天,“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家中,突然来了一个奇怪的小孩儿。 这小孩儿虽然看上去个头不大,但风采却有如成人,尤其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眸子,似乎充盈着超乎常人的智慧。 待到山涛与这小孩儿聊天时,更加觉得对方言论精妙,不同凡响。 天下竟有如此神童?小孩儿的优异表现,着实让山涛惊叹不已。 等到小孩儿离开的时候,山涛一边注视着他的背影,一边感慨说: 谁又能想到,山涛居然一语成谶! 这个小孩儿长大之后,确实成了天下名士的领袖,但同时也成了误国误民的罪魁祸首。 这个人,便是有着“一世龙门”之称的西晋名士王衍。 王衍生活在玄学之风盛行的西晋时期,在那个年代,评判一个人是否有资格成为名士的标准主要有三点:如果你占了三点,那不得了,你将成为名士中的“武林盟主”。而王衍正是名士中的大名士,“大”到当世无比、天下无敌。不得不说,王衍就像是被上帝亲吻过的一颗苹果,从里到外都是那样的完美。他出生在魏晋的名门望族琅邪王家,祖父王雄是幽州刺史,父亲王乂是平北将军,堂兄王戎是太子太傅,族弟王导是东晋宰相。可以说,王衍的家庭背景极其强大,这也使他有足够的底气,去和那些名声远扬的前辈们平等交流。他不仅长得帅,有气质,悟性高,口才还十分了得,尤其是他那双纤纤玉手,更是迷倒了万千少女。他的手异常白皙,当他拿着白玉做的拂尘时,人们都分辨不清哪是他的手、哪是白玉柄了。在那个没有美颜的时代都这么好看,若是放到现在,王衍恐怕早已粉丝遍地了。帅是帅了些,但王衍并非是靠帅登上“名士领袖”的宝座的,人家可是全靠实力。王衍平时喜欢谈论连横合纵的游说之术,并自比于“子贡”。他还经常与人讲一些道家典籍中的精义,就连当时的一些专家学者也自愧不如。当时朝中的权臣杨骏,想让王衍做自己的女婿,可王衍看不上这个争权夺利的未来老丈人,于是便假装发疯,最后顺利躲了过去。后来,王衍娶了当朝皇后的亲戚郭氏,这郭氏凭借皇后的权势,到处搜刮财物,很是贪得无厌。而王衍素来鄙夷郭氏的这种行为,但又没有办法禁止她,于是只能对她提出无声的抗议——生活中从来不说“钱”字。有一次,郭氏想试试王衍究竟会不会说这个字,就趁他睡觉时,用钱把床围了起来。等到王衍早晨起来看到钱后,十分惊讶,但他依旧没说“钱”字,而是大喊道:才华、容貌、品德统统具备,所以无论是朝廷高官,还是民间高人,都视他为偶像,就连晋武帝司马炎也听说了他的名声,想请他出来做官。为表决心,他从此以后再也不谈国事,不言民生,整日里只是吟咏诗赋,谈玄论道。这似乎是在向外界宣告:我不想当官,只愿做一个纯粹的名士。他的家族背景与个人名望,都不会允许他一辈子做个谈天说地的闲散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王衍的仕途,那就是——一马平川。从太子中庶子、中领军,到尚书令、未来的国丈爷,王衍已经由当年的闲散人成为了朝廷当中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但即使做了朝廷高官,他依旧不改名士本色,整日里依旧是谈玄论道、四处吹牛。而且他还不是一个人在吹,朝廷官员在他的影响下,都以他为榜样,不干正事、不理民生,转而去吟诗谈玄了。而此时的朝廷内部,明争暗斗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活下去,王衍变成了一个精致利己的投机客。他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贾后的侄子贾谧,太子司马遹,东海王司马越的舅子裴遐。王衍通过女儿的婚姻,一边归依太子,一边缔结后党,一边还不忘拉拢强势的司马氏宗亲,为自己买了多重保险。后来,贾后与太子率先展开了争斗,王衍意识到了贾后的强大,所以便在第一时间上表晋惠帝请求女儿与太子离婚,迫不及待地与太子划清界限。不过,王衍并没有得意多久,不久之后,贾后便被废黜了,王衍也因受到牵连而被罢官。不过这次罢官正中王衍下怀,因为他深知现在正是乱局之时,“隐蔽不出,苟且偷生”才是最佳活法。所以当赵王司马伦让王衍出来做官时,王衍故技重施,装疯砍伤了自己的婢女,不再参与时政,只为保全自身。可到了齐王司马冏掌权时,王衍的疯病又好了,而且身价暴涨,没过多久就做了中书令。八王之乱开始了,司马家的几个王爷你方唱罢我登场,王衍也在政治斗争中随波逐流,屹立不倒。到东海王司马越执政时期,王衍已经做到了三公的高位。可王衍“虽居宰辅之重”,却“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他考虑的不是国家与百姓,而是如何在混乱的局势中苟且偷生。人们逐渐认清了这“名士领袖”的真面目,王衍终将会跌落神坛。 正当西晋王朝内乱之时,北方的游牧民族逐渐强大起来,其中更以石勒为首的羯胡最为猖獗。不幸的是,司马越出师未捷身先死,于是众人便推举王衍担任三军主帅,接替司马越对抗敌人。“我年少时就没有做官的愿望,然而积年累月升迁到现在的地位。 今天的大事,怎能让我这样一个没有才能的人来担任统帅呢?” 可石勒怎能放过这样的机会,他还想与王衍这老朋友会会面呢?于是他亲率轻骑追上晋军,将王衍等王公贵族一网打尽。其实,早在石勒少年时期,便与王衍有过“一面之缘”。那时14岁的石勒曾随乡里人到洛阳做生意,休息的时候倚在城楼边高声歌唱,不料正好被身在附近的王衍听见。“刚才那个胡人小孩儿,我从他的歌声中听出了异于常人的志向,恐怕将来会成为国家的祸患。” 也许就连王衍也没有想到,这个少年竟然会是自己日后的掘墓人。为了活命,王衍不仅将误国误民的罪责撇了个干干净净,还劝说石勒称帝,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我行走天下多年,却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还有让他活下去的必要吗?” 王衍去世几十年后,东晋名将桓温曾满怀感慨地说出一句这样的话:“国土失陷,中原成为一片废墟,这和王衍等人脱不了干系。” 以王衍为代表的清谈派,实实在在地成了西晋覆灭的催化剂。乱局之中,作为朝中重臣、名士领袖的王衍,想的不是如何补偏救弊、拨乱反治,而是如何欺世盗名、苟且偷生,这便是不可饶恕的罪责。“我的才能即使不如古人,但如果平时不崇尚浮华虚诞,而是勉力匡扶天下,也不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啊。” 王衍的这句临终自白,也成了他“清谈误国”的最佳注脚。清谈固然高雅,可真正能改变命运的,还是脚踏实地的奋斗!💗 记 得 拉 至 文 末 为 有 书 君 点 赞 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