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飞登上黄鹤楼,写下一首《满江红》,霸气丝毫不逊《怒发冲冠》

 江南書院 2020-05-02

悠悠黄鹤楼,千百年来,多少人在此登临远眺,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挥笔写下了心中的喜怒哀乐,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从金色的琉璃屋檐中,飞向华夏大地的四面八方。

黄鹤楼,让我们记住了李白、孟浩然、崔颢......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然而,大家熟悉的爱国名将岳飞,与黄鹤楼也有着不解之缘。

岳飞登上黄鹤楼,写下一首《满江红》,霸气丝毫不逊《怒发冲冠》

岳飞,在这里屯兵达七年之久,从黄鹤楼出发,他率领大军进行了四次北伐。无数次,他在黄鹤楼上,面向北方,极目远望,热血沸腾,嘶喊出豪情云天的诗句。

公元1133年,傀儡政权刘豫配合金军侵伐南宋,攻占了襄阳等六郡。岳飞于是上书奏请收复襄阳六郡。1134年5月,朝廷任命岳飞率军出征,岳飞大破敌军,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收复了失地,然而,朝廷却要求岳飞收复六郡后,马上挥师回朝。岳飞只得率部回到了鄂州(今武昌)。怀着悲愤的心情,他登上了黄鹤楼,写下了这首《满江红》。

岳飞登上黄鹤楼,写下一首《满江红》,霸气丝毫不逊《怒发冲冠》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宋)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万岁山:在汴京,为皇帝游玩之地。

膏:血污。

河洛:指中原。

岳飞登上黄鹤楼,写下一首《满江红》,霸气丝毫不逊《怒发冲冠》

登上黄鹤楼,我遥望中原大地,掠过烟波笼罩的千山万水,一片片城郭依稀浮现在我的眼前。遥想当年,故国是多么繁华,城中繁花似锦,城外柳树成荫,华美的建筑如同仙境。万岁山前,美女如云;蓬壶殿里,日日笙歌。但是如今呢?却只有敌寇的铁蹄,到处生灵涂炭。

将士们在哪里?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疆场。百姓又在何处?他们已经在战乱中失去了生命。曾经的大好河山仍然在,却是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什么时候我能请缨杀敌,率领勇士们挥鞭扬马,直捣河洛。等到 得胜归来之时,我乘着一骑黄鹤,重游黄鹤楼!

岳飞登上黄鹤楼,写下一首《满江红》,霸气丝毫不逊《怒发冲冠》

这首词,上阕写景,岳飞通过登临黄鹤楼,追忆汴京昔日繁华与荣耀,然后与现在的凄凉做对比;下阕表达自己的理想,岳飞想到这一幕,于是想到血战沙场,收复失地。

宋朝,是一个经济和文化都高度发达的朝代。北宋的都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发达城市,一幅《清明上河图》就可窥见昔日的繁华,“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也可相见当年的荣光。

然而,入侵者的铁蹄让这一切成为了梦幻泡影,作为血性男儿的岳飞,想到这里,怎么能不心痛?

岳飞登上黄鹤楼,写下一首《满江红》,霸气丝毫不逊《怒发冲冠》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的精忠报国思想与超凡的人格魅力,跨越了时空,成为一座丰碑永驻国人的心中,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

正是这种精神,数百年来,黄鹤楼,虽然一次次毁于战火,但又一次次重新屹立起来,以更加雄健的姿态,耸立于长江之滨,用轩昂的气宇守护着荆楚大地。

站在黄鹤楼上,仿佛看见大江上千帆浩浩荡荡,听见岳家军号角声声、战鼓雷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