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味地理】印度农业人口70%,三产比重却近60%?

 yg760 2020-05-02


大至全球、小至地区,我们做过的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的题目太多了。可对于印度来说,产业结构的改革太难了!我们不妨看看这个数据——印度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但第三产业比重却高达近60%。这是怎么回事?








一、印度是个怎样的国家?

印度,位于南亚,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领土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

△南亚的国家和交通 

印度的人口为13.26亿人(2016年),是世界上仅次于我国的第二人口大国,由100多个民族构成,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3%。







二、印度农业人口怎么这么多?

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该国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属于“滞后城市化”,如亚洲地区的印度、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印度作为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在1950年时,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17%,而当时中国城市化水平只有13%。但是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分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2017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8.52%。
但是2017年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仅为32.8%,落后中国近26个百分点,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印度城市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基础社会建设的落后,由于印度至今都没有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所以政府很难从各邦获得税收,从而就很难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从印度的火车速度就能看出印度的基础设施是极其落后的。交通、城市配套、城市服务等功能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印度的城市化进程,预计到2025年,印度的城市化水平将会达到38%。






三、印度为何三产比重这么高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自1996年起,印度的第三产业远高于第一二产业。

△印度三次产业比重变化

在第一产业农业结构中,印度以种植业为主,且主要是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因强烈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平衡,水旱灾频繁,所以粮食生产很不稳定,现在基本还是“靠天吃饭”,再加上人口众多,导致近1/4的人口仍难以满足温饱。

 △印度的农业和工业

在第二产业工业结构中,“物美价廉”的口号是销售的有效方式,但是印度有优势的制药产业,缺乏自主产品和技术,也就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市场难有正规的销售渠道;在加上发展中国家的标签,往往被打入“山寨”行业。再说,汽车作为印度最大的制造业,而90%以上都只是发达国家的代工厂,真正属于印度本国的产品和技术屈指可数。因为基础设施薄弱,所以印度目前发展得好的,都是对供应链需求很低的如制药业、软件业、服务外包业。

在第三产业服务业中,印度的IT行业可以说是他们的骄傲,印度蓬勃发展的软件服务发展迅速,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一行业中,都是外包、外包、外包,几乎找不到印度本土的品牌。而且软件产业对印度的就业拉动作用很弱,一是这些高技术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高,而印度15岁及以上成人识字率仅为72%左右(2015年),产业需求和劳动人员素质不匹配,自然其就业机会少;二是产业间的就业协作弱,比如,以金融服务信息为主的第三产业为例,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要求高,对国内传统的制造业、基础设施拉动力较小,对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推动力和持久力;三是人才流失过大。印度软件超前发展,印度教育几乎是培养精英阶层,而培养的人才受到国内外薪酬待遇差异,人才流失严重,从而加重国内外经济发展差距,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种独特的社会结构——“精英阶层”和“落后阶层”并存的背景下,基础性产业未发展起来,第二产业更是发展不牢靠,第三产业又超常发展,自然会影响印度的国内经济发展,成为其瓶颈。

供稿:杨蔓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