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看其表,地理山川、国界城郭、气象物候,一目了然;观其内,王朝更迭、民族融合,乃至尘封史讳、宫闱秘闻,暗藏其中。
读完本篇,你可能会知道:
西晋东晋,司马两晋,几乎都在乱中诞生,又在乱中灭亡。一个混乱的王朝,有太多惨绝人寰的过往,也有罄竹难书的罪恶。偏偏因为地图,使这个王朝生发出永载史册的光辉。
话说曹魏皇室和司马家族原本相安无事,君臣和谐(本来是一片祥和,peace & love)。但是宗室重臣曹爽(不知道哪来的自信,看谁谁不爽),对司马家族的几番挤压,这让司马家族不得不重新审视与皇室的关系及其未来的前途。据说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两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
他的祖父裴茂、父亲裴潜,分别在东汉和曹魏官至尚书令。(尚书令是对君主负责执行一切政令的首脑,原来你是官三代啊!)到了裴秀这一代,尽管天下纷乱,但他还是谨记家训,不附党争,不随众流,求学上进,勤勉为官。(不许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唯才是举,是人才都会被爱惜。他虽然是司马家族死对头曹爽的属下,但也是司马氏开国皇帝司马炎的恩人。
(没错,楼上就是我,晋武帝司马炎)
曹爽倒台,跟随曹爽的官员故吏杀戮的杀戮,罢免的罢免,唯独有一人虽是曹爽的门下却在被罢免后又起用,而且在此后平步青云,备受司马皇室的推崇和后人的景仰。
这个人就是裴秀,因为他真的是个才子:文能参与谋划军国之政、负责修改官制,武能率军讨伐、平定战乱。(说这么多,这跟我们地图有半毛钱关系呢,别着急我们的主题终于要来了)为天下长治久安,裴秀考虑到无论是皇帝分封王侯、划定州属,还是朝廷征收税赋、汇总资源,乃至国家御敌布防、开疆拓土,都离不开一样东西——地图。(又是地图,得天下要地图、治天下要地图、守天下要地图,地图真是个宝贝,小编自豪中......)
裴秀此时内心在想:
如果能系统地编制一部完整的地图集,就可以让天下尽在眼前,让晋武帝能在经国治世、军事征讨、抚民安邦上派上大用场。
目标有了,那就要实现!
裴秀从泰始四年升任掌管天下水利和营建的司空后,直至泰始七年去世前,在门人京相璠的协助下,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部恢宏大作不仅是中国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更因其学术态度严谨,考据讲究,资料翔实,开创了地图绘制的“制图六体”,成为中国地图制图学最早的基础制图理论。“制图六体”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这其中分率是指比例尺,准望指方向,道里指距离,高下是取下为水平直线距离,方邪是取斜为直线距离,迂直是取直为直线距离。这六项原则归纳起来也就是现代地图学所论述的比例尺、方向和距离三要素,说明绘制地图必须制定比例尺,测出地物之间的方向,并求得各地物间的水平直线距离。
(地图制图专业的朋友们还记最为经典的“制图六体”么,小编看后瑟瑟发抖,一脸懵圈,赶紧复习下......)
在地图绘制发展的同时,相关的仪器也得到了创造。
记里鼓车——世界上最早自动测报里程的仪器。

构造与指南车相似,车有上下两层,每层各有木制机械人,手执木槌, 按古代标准,一步等于6尺,足轮转一周等于车行3步,一里合300步,即300x6=1800尺,足轮转移100周合一里。
裴秀是一位才子,更是一位承前启后,促使舆图绘制向精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地图专家。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裴秀对地图有寻常人难以企及的认知。说了这么久,都不知道裴秀的样子怎么行,其实他不仅才华横溢,还英俊潇洒!

“制图六体”的创立,在中国地图史上有着划时代的地位和作用,裴秀汲取前人制图之法,成为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贡献巨大。如今为了鼓励地图创作,提高地图质量,繁荣地图市场,根据国家科技奖励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的规定,专设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当然,作为国家法定地图的权威出版机构、国内陆图出版的龙头企业——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在每一届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的评选中,都有多项作品获得金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覆被地图集(1:1000000)》《世界标准地名地图集》《嫦娥一号全月球地形图集》《亚洲地下水系列图(中文版)(英文版)》《中英双语亚洲“两图一书”》《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地图集》,等等。尽管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较短暂的时期,晋王朝的功绩乏善可陈,甚至“五胡乱华”差点造成汉民族的灭顶之灾,但至少在西晋早期,因为裴秀的存在和裴秀的地图制图伟业,西晋得以大放异彩。(文章中灰色字体为《地图:谁主沉浮?》原文引用,其他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