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读书】 培养孩子的劳动力,才是家庭的真正富养 ![]() 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从小做家务是最好的方法。现在的孩子因为独生子女居多,学习压力大,所以很少做家务,而且从观念上也认为做不做家务事无足轻重。从小教育孩子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责任意识,从中体验成就感和自信心,还能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为孩子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呢? 让孩子意识到家庭责任 爸妈应该让孩子知道,家务活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尽可能地出份力,帮彼此分担。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才更愿意付出,越来越具备责任感。 尊重孩子,给予孩子选择权 如果孩子不喜欢做家务,不要生硬地强迫他,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爸爸妈妈可以邀请孩子开个家庭会议,制定家务活分工清单,让孩子选择其中的一两项。 保持耐心,多夸奖孩子 孩子一开始做家务很可能比较粗糙,但此时不应该太苛刻。给予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会让他更有动力。而且鼓励不应只停留在“你真棒”,而是表扬孩子具体做了什么。 用积极的态度感染孩子 如果爸妈总当着孩子面抱怨家务活又脏又累,孩子肯定不愿意做家务活。多传递积极的情绪,潜移默化中就会影响孩子。尤其是爸爸,如果总是推脱偷懒,会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 在孩子面前适当地示弱 都说懒妈妈容易养出勤孩子。妈妈若能偶尔示弱,向孩子求助:“可以帮下妈妈吗?”孩子反而会更有自信和责任感,主动帮妈妈分担。 三种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方法 1.经常告诉孩子 劳动的重要性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劳动在我们家庭生活衣、食、住、行里面全部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我们吃的饭,我们住的房子,我们开的车,这都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并且劳动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美国哈佛大学学者也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做家务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2.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如学龄前3~5岁,整理玩具、扔垃圾、擦桌子、摆餐具。 小学段6~12岁,洗碗盘、独立打扫房间,使用洗衣机、清理洗手间。 初高中13岁以上,做简单的饭,清理灶台、整理冰箱、整理衣柜。 3.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做家务 我们以扫地为例,家长们可参照如下步骤: 1.家长给孩子介绍扫地使用的工具(扫把、簸箕); 2.正确的扫地方法,要求做到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3.孩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家长耐心引导,纠正错误肯定付出的努力; 4.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去做。 我们培养孩子做的不仅仅只是家务,还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品德。这种习惯、能力、品德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