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中的无我之境,绝顶高手才能达到!

 明日夏明日 2020-05-02

之前小仙和大家聊过古诗词中的意象:

>>>中国文化的底蕴: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上篇)

>>>中国文化的底蕴: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下篇)

今天和大家聊聊古诗词中的另一个小知识:情景。

什么是情景呢?

我们可以直接从字面上来理解:情,就是感情;景,就是景色。古诗词中的情景,就是诗人看到某种景物之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然后通过诗句写出来。概括来说,就是一个词:借景抒情。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我们来看看下面两幅图:

一幅是春意盎然,百花争艳;一幅是老树昏鸦,夕阳西下。这两种景色各有各的美,但是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完全不同。

看到第一幅图,我们可能会想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感受到的是春天的生机勃勃,满怀希望;

看到第二幅图,我们可能会想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感受到的是背井离乡,身世飘零的落寞。

这种对自然景物感受的差异,是外界环境对我们产生影响的一个直观体现。

而诗词文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可能比普通人更细腻,更敏感,所以他们笔下的景物,更加具有代表性,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以致能够影响几千年之后的我们。

所以古诗词中写景的句子,都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体现,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总结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同样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王国维先生又提出了两个不同的境界: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关于这两种境界,他各举了两个例子。

有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寒波澹谵起,白鸟悠悠下。——元好问《颍亭留别》

小仙认为,不管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符合前面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有我之境的句子,抒情往往比较强烈,或者直接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写闺中少妇见到落花,泪眼朦胧;“杜鹃声里斜阳暮”,虽然没有直接写感受,但是杜鹃夕阳这两种意象,都是凄清的,落寞的,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凄婉心情。

而无我之境的句子,诗人的情绪就很淡,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更多的感受到景色之美。诗人的心情往往比较安定闲适,否则如杜甫所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根本无法置身事外了。

有意思的是,在古典文化中,“无”的境界,总是比“有”的境界高。

佛家经典的《金刚经》中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孙子兵法》中有: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庄子》中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种思想,对后世之人影响深远,比如范仲淹先生写《岳阳楼记》,先写了两段不同的景色和给人带来的不同心情,然后写: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然后点出全文的主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无我之境。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无招胜有招”也成为大家的共识。

回到古诗词上来。

借景抒情并不难,但是想要做到抒情不着痕迹,进入无我之境,就是绝顶高手的境界了。下面小仙就给大家举几个绝顶高手的例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谢灵运可以算得上是山水田园诗的祖师爷,也是李白的偶像之一。李白是什么段位,我们都很清楚,但谢灵运的实力,可能我们就并不是太熟悉了。但是从这一句,我们就可以稍微了解到谢灵运的境界。

粗一看来,这句诗很是一般,几乎是口语化的,白描的,没有一点古色古香的样子,但是如果你的诗词读得多了就会感受到,想要像现在所谓的古风歌曲一样堆砌辞藻很容易,但是想要写出这样不动声色的句子,那是难上加难。

这样的句子纯出于天然,谢灵运自己也很得意。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一句也是千载传颂的名句,同样也是令李白佩服不已的,他还化用过: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谢朓将晚霞比喻成绮,将江水比喻成白练,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写自然之景,陶渊明自然是绝顶高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一句也不遑多让,将山野乡村的静谧和谐描绘得淋漓尽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看王维的山水诗,绝大部分都是很淡、很浑然天成的,基本感受不到诗人的情绪,要不然后世为什么要称他为“诗佛”呢?

另一方面,王维确实笃信佛教,因此他的诗,将自己佛系的思想融入其中,轻而易举就达到了无我之境。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这句写水面风荷绰约飘举的神态,生动逼真,引人入胜,风格清新,色彩淡雅,是周邦彦词中别具一格之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不要以为无我之境只能写一些恬淡自然的小场面,岑参这首诗写边关的飞雪,也达到了无我之境。

写边塞诗词的人很多,大多数都心有忧思,比如范仲淹写“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我们会感受到一派萧瑟和荒凉,继而生出对边关战士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但是岑参的这两句,我们读来只感受到大漠飞雪的壮美,不会掺杂其它的情绪,这就是无我之境。

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最后可以再举一例。

同样是写梅花,林逋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们感受到的是梅花的美和暗香;而陆游写的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很显然带有拟人化的色彩,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

对于无我之境来说,即使诗人不在,那些景物依然存在;而有我之境的那些景物,离开了诗人,就失去了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