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价值投资”,这是一种正能量的投资,发现真善美、发现未来的趋势、赚价值增长的钱。我们为这个世界添砖加瓦,我们愿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像诗歌“青春”里描述的那样,青春是一种状态,与年龄无关。这一点从巴菲特和芒格身上看到了。值此巴菲特股东大会召开之际,金融界基金邀约多位基金圈大咖一起聊聊“我们的偶像巴菲特”。 价值投资的代言人非巴菲特莫属,无论是专业投资人还是普通投资人都以他为自己的职业“梦想”或变富的“希望”,在寻找变强、变富的路上,让我们来听听专业投资人叶忻的分享。 农银汇理拟任基金经理叶忻: 我眼中的巴菲特“专注、睿智、乐观、耐心”。 专注——巴菲特一生的精力都专注于投资这一件事,心无旁骛,仅这一点就超越了绝大多数投资者。 睿智——投资需要智慧,巴菲特的睿智是长达几十年的阅读和思考,将自己的思维维持在极好状态。 乐观——年复一日的投资生涯也会枯燥,一个九十多岁还喜欢喝可乐吃汉堡的老人,是乐观的,这种心态能够让人看得更远,做出更为长期理性的决策。 耐心——巴菲特仅有20次打卡机会理论众所周知,需要的是长期耐心坚守,愿意长时间做艰难而不要求快速回报的事情。 若要提离“巴菲特”有多远?我想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谈到专业投资人的职业梦想,我想说:寻找优秀的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做时间的朋友。作为一个FOF基金经理,我希望能用长期扎实的投资研究实践,为投资者提供合适的资产配置方案,在财富增长的道路上与投资人一起“滚雪球”。 一句话总结投资价值观:寻找优秀的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做时间的朋友。 【三问三答,解惑投资人】 金融界基金:“寻找变富路径”上,您有哪些建议给到大家? 叶忻:在诸多投资大师中,巴菲特的粉丝最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巴菲特的投资决策不是基于深奥理论或复杂模型,恰恰相反,他的投资原则是简单的、常识的,他的“变富路径”可以复制。 在我们追寻巴菲特的财富之路上,有几点每个人都能够去学习和坚守: 一、勤奋:从孩童年代送报开始,巴菲特一直在琢磨赚钱这件事,阅读不辍,不断从书籍中拓宽自己的知识圈,不断从财报中去探究商业的秘密。 二、深度思考:巴菲特自述大约有80%的时间用于阅读和思考。仅仅勤奋并不足以成就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高度,他还有大量时间去思考。对于把巴菲特作为偶像的我们,不仅需要用勤奋拓宽知识边界,还需要用深度思考去追寻事物的本质。 三、耐心:在巴菲特“滚雪球”的过程中,99%的财富在50岁后赚取,如果我们把投资当成一生最后的事业去做,需要耐心与坚守,制定合理的计划,选择优秀的标的,放平心态,享受复利的奇迹。 金融界基金:巴菲特为什么呼吁别人投资指数基金而自己却不买? 叶忻:投资指数基金是一种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的便捷方式,指数化投资方式透明度高、耗费精力较少、成本和资金门槛较低,适合大部分的投资者。 但如果投资者具备发掘Alpha的能力,当然可以发挥这种优势,谋取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哈撒韦过去几十年的投资业绩证明,他们具备长期、持续获取超越市场基准超额收益的能力。投资指数基金是一种适合普通投资者的好方法,专业机构投资者需要努力超越指数化投资的收益。 金融界基金:知行不合一咋办? 叶忻:知易行难。巴菲特的名言“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大家都耳熟能详,在低估时敢下手、在高估值时能离场的道理大家也都明白,却永远做不好。投资中最容易导致亏损的原因是无法约束自己,冲动的情绪战胜了理性的思考。 我们在投资中不妨给自己设定一些投资纪律,例如估值高于一定数值坚决卖出,估值低于一定数值逐步买入,这样做很可能没有买在最低点或者卖在最高点,但大概率能保存绝大部分收益。 除此之外,还有更简单可以避免知行不合一的方法,即选择优秀的基金产品,将投资的烦心事交于专业团队。 【了解叶忻】 北京大学硕士。 10年基金从业经验。 具有多年基金和金融产品研究经验。 历任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产品主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