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芳沉郁不足取,妙思词法可借鉴:读宋代曹组《蓦山溪》

 中土闲鹤堂 2020-05-02

      这首咏梅词,上半阙写梅花品格之高洁,下半阙写赏梅者情怀之抑郁,被词评家认为是古诗词诸多咏梅之作中的佳品。

起句“洗妆真态,不作铅华御。”说明作者意在直接写梅,而不用铺排衬托。第二句“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接着写梅花,一连化用苏东坡、杜甫诗句“竹外一枝斜更好”、“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图

接下去“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一幅梅风雪景图,展示在读者眼前。有评家写道:“白玉为骨冰为魂,耿耿独与参黄昏。其国色天香,方之佳人,幽趣何如?”

  曹组词

下半阙抒情,写赏梅者即作者本人的抑郁心情,“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结子欲黄时,又须着廉纤细雨。”用月下“疏影”、“梦魂”、“细雨”,造成一种令人抑郁的气氛。

最后“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作者将自己比作南宋大臣沈约。沈约为文学家、史学家,曾为东阳太守,后折戟官场,抑郁而死。

  沈约塑像

作者将自己与梅花、沈约视为一体,认为自己“孤芳一世”,唯有花知,而故以问花作结,词笔十分生动。

唐代诗词文人多写牡丹,宋代诗人词家则多写梅花,更多借梅自喻,尤其是仕途失意,人生坎坷者,更是寄情于梅,抒发心志,但每每基调哀伤,沉郁压抑,似为今人不可取。然而其妙思曲笔,词法运势,却值得借鉴。

  董寿平国画:墨梅

曹组,北宋词人,其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另有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存词36首。

附:宋代·曹组《蓦山溪》: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曹组词全集》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