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皇帝附庸风雅,给鞋店老板写下一副对联,居然文采飞扬

 真游泳的猫 2020-05-02

古代人有两个传统。一个传统是为尊者讳,一个名人就算有一些不光彩的往事,一般都不会记录在史册上,只留在野史中。

另一个传统则是牵强附会,只要是名人,总会有很多花边新闻,总会有很多传奇轶事。比如一首诗一副对联明明不是名人做的,但是古人总喜欢把这些东西安在这些名人头上。

也因此,民间总是流传着一些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虚假,但是里面的文化内容却真的精彩,依然值得说道说道。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爱看书的读书人。今天我和大家聊聊古书上记载的名人对联故事,虽然这些故事多数都是牵强附会,但我姑妄言之,大家姑妄言之,主要还是以欣赏对联为主。

第1个故事。话说当年乾隆皇帝喜欢微服私访,还喜欢附庸风雅,写写诗写写对联。要不然,为啥说乾隆是留下诗歌最多的皇帝呢?

话说有这么一个春节,乾隆又出去微服私访了。当时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对联,看上去还挺热闹的。

没想到,乾隆忽然发现有一家鞋店门口冷冷清清,大门前没有挂灯笼,大门上没有贴对联。看到这个样子,乾隆就纳闷了:“为什么大过年的都这样冷冷清清呢?”

于是乾隆就走了进去,看到屋里黑灯瞎火,还听到一阵阵出乒乒乓乓的声音。原来店铺老板是一个老人,还在忙着给客人做鞋子呢。

老板看到乾隆,还以为是做鞋的客人,连忙起来迎接。

乾隆看这个老板手艺不错,就问道:“掌柜的,生意挺不错的吧?”

没想到老板叹气说:“一点都不好,差点揭不开锅了。没看我对联都没钱请教书先生写,红灯笼都没钱挂吗?”

乾隆一听乐了:“没钱请教书先生写对联,那感情好,我可以替你写对联啊!你把红纸拿来!”

这乾隆一看就是附庸风雅的主,他像猫儿逮到老鼠,逮到这个显摆自己文化的机会肯定不会错过的。

老板半信半疑,把红纸拿过来。乾隆沉吟着,忽然来了灵感,直接龙飞凤舞写了起来:“大楦头小楦头,乒乒乓乓打出穷鬼去;粗麻绳细麻绳,吱吱嗄嗄拉进财神来。”

这个对联主要针对鞋店老板的生意而写,运用象声词形成了一种朗朗上口味道上佳的韵味,同时“打出穷鬼去”和“拉进财神来”,语言通俗口语化,动词选用非常形象准确,不但有一个好兆头,而且有不俗的造诣,称得上文采飞扬了。

那个老板一看:“哎呦,先生真是高人,谢谢您啦。”

然后第二天,有人在店门口认出这是乾隆皇帝的笔迹,一下子就传开了,自然就让这个鞋店老板获得了生意兴隆的效果。

第2个故事,我们来看看明太祖朱元璋写的对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民间故事虽然也是牵强附会,但比第1个故事更为流传,甚至很可能第1个故事就是因为第2个故事的广泛流传而编造出来的。

话说同样是某一年的春节,朱元璋专门下令,南京城所有人的大门上都要贴春联。看得出来,朱元璋是真的喜欢对联啊。

然后朱元璋选择微服私访,准备欣赏一下普通百姓的春联,一边看一边还品评一番。

忽然间,朱元璋发现一家百姓家门口居然没有贴春联。于是朱元璋就进门去查看,发现这家主人是专门阉猪的,结果比较忙,春联还来不及请先生写呢。

朱元璋一想:“得了,我替你写了吧。”朱元璋还真是挺有才的,毫不犹豫,就写下了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很明显,这个对联是针对阉猪这个事情来写的,比较符合这家百姓的身份。最关键的是,这个对联气魄很大,一般人根本不敢想象,阉猪这个事情,居然能够有这么大气这么文雅的对联,简直神了。

所以这个对联故事被记录在各种古籍中,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当然,也有人觉得朱元璋是不会写这样的对联的,很可能是好事者把这个对联放在了朱元璋的名下,以便引起大家的注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