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里诗词近百首,为什么独独这一首最让人惊艳?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5-02

说起《红楼梦》里的诗词,数量可真是不少,据有心人统计,大概有近百首。

同时,这些作品因为出自小说中不同人物之手,所以风格各异。这就更加凸显出了曹雪芹的才华横溢。

在这么多的诗词当中,大多数都是借景抒情的伤春悲秋和儿女情长,所以如果说到惊艳,我个人觉得,有一首表达亲情的作品非常出众,却可能被大多数人忽略了,那就是《分骨肉》。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首诗词出现在探春远嫁之时,由于内容的稀缺性和其中表达出的对世事的通达,让人印象深刻,非常惊艳。

在现如今这个时代,交通和网络都很发达。想念了,不分昼夜,打开视频马上就能看到影像,;想见面了,飞机高铁任你选,并不用太久的时间,真人就能出现在你前面。

可在书中的年代,探春的远嫁其实就如同是与亲人的生离死别!虽然贵为王妃,就算今后能见面,那也是山高路远,屈指可数的。所以,这首诗词主要表达的是对父母亲人的离别之痛。

不过,虽然诗词的基调是悲伤的,但由于它出自探春之手,所以少了些哀怨,却多了些通达。

在大观园的众多姑娘们当中,探春的性格是非常突出的。

她虽然是庶出(由赵姨娘所生),却自强自爱、性格刚烈、思想独立。豪爽大气的风格,连王熙凤都要礼让三分。

所以她的诗词当中,没有弱女子的苦闷,反而天然有一股大气。

第一部分:对亲人的牵挂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作者开篇就讲到,此去离家路途遥远。“抛闪”二字用得很好。“抛”原本是一个主动的动作,可远嫁并非探春的本意,所以一个“抛”字本意中的主动与事实上的被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道尽了其中的情非得已。

“残年”用来代指家中的长辈,让读者一下就想到了贾母——白发苍苍的老人,却不得不与疼爱的隔代人分别,而且不知是否还能再相见,怎么能让人不揪心呢?

最后一句中的“悬”字,也很妙。它生动地表现出分别后,双亲对于孩子的挂念将终身不能放下的绵长关爱。

第二部分:对世事的通达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进入第2部分,诗词表达了探春站在人生的角度,来看待命运安排的那种通达。

既然这种际遇不能违抗,纵使心中有万般的不愿意,也只能接受。不但自己要接受,还要劝亲人们也看开些。

所以,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在宽慰亲人:

《论语》有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在今人看来,也许过于消极,却非常符合当时人们的价值观,紧接着的一句,“离合岂无缘”,则是说不管分离还是相聚都是一场缘分。

这种颇具禅意的对人生的解读,非常能让父母宽心。这其中有两层含义:

1、劝慰亲人用更宽大的视角来看待这场分别,因而内心可以舒服一些;

2、使亲人了解到自己已经想明白了,也是让他们放心。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到了结尾之处,还是安抚。

最后一句:“奴去也,莫牵连”和第一部分中的“休把儿悬念”,从意思上来讲是一种重复。但仔细体会,就能发现,字面意思是让亲人们别太担心,其实却表现出了探春自己对父母家园与兄弟姐妹的挂念和不舍,所以才一再说“请放心”。

诗词风格:言语平实,情深义重

从整首作品来看,因为探春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英气而感性,达观而情深的,所以曹公创作时,在语言上并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营造一个少女即将远嫁时的伤感和惆怅。

并不是探春不伤感,而是因为她比一般的同龄女孩子要更坚强、更独立,对人生也有更多的感悟和理解,这缘于她的身世,更缘于她的个性。因此,诗词里没有一句写她自己的悲伤,而是通过她对亲人的不断宽解和劝慰来表达出更深沉的爱与绵绵不绝的挂念。

同时,因为离别之苦,古今人同,所以免去技巧修饰的平实语言,反倒减少了读者的阅读障碍,更容易引起理解和共鸣。

总之,这首诗词有忧伤却很大气,有不舍却很通透。在《红楼梦》整部作品中,无论内容还是语言,都算得上是一首风格突出,质朴平实,却非常打动人的惊艳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