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卖点

 最后的救命稻草 2020-05-02

对于三类买卖点的辨别,是在前面的内容中就应该解决的事情。就几何结构来说,买卖点都不是很难的事情,但并不存在两段完全一样的走势,各种细分的差别加上级别的因素后,同一类几何结构的买点在细节上会有庞大数量的分类,把这些细节包含进来进行分类是不现实的,操作上也并不必要。况且,理论图形和实际走势图本来就是两回事,对于操作来说重要的是当下买点的判断与手起刀落,静态图少了正在进行时的当下过程就缺了很多意思,更不用说简陋到极点的用手画的各种结构来描述走势图了。

首先讨论第一类买点,就某个固定级别来说,理论上应该去把握的有三个买点,但高低级别一旦立体起来,三个买点其实都是第一买点,所以先把第一买点搞清楚,在固定级别中。

抄底,最难的部分是小级别的延伸,(这话真不假)所以对于固定级别来说,除非递归的经验非常丰富,丰富到能够在日线级别上分辨出30分钟级别中枢,否则只有趋势产生的标准第一类买点才有意义,也就是两个中枢的下跌后出现背驰段的情况。

                                                                   图5-7

图5-7中,2016年11月28日的22.71下跌到2017年4月25日的13.81,是标准的下跌趋势,并且第二个中枢后还完整的出现一个第三类卖点,同时构成该日线级别第三类卖点的次级别走势中枢后面仍然标准无比的又出现一个第三类卖点,这种极其标准的第一类买点,如果碰到是绝对不允许错过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下跌第二个中枢的部分开始放量,这可以通过成交量的均线变化和柱状指标明显的观察到,这对该日线级别第一类买点是加分项。
这样的走势出现在日线图上的情况并不多,但如果不具备向下递归寻找精确买点的能力,也解决不了其他类第一买点小级别延伸的问题,还不知道如何去叠加其他因素,那么这样的买点就是最好的抄底品种。
但即使是下跌趋势,第二个中枢后的c段是否包含中枢B第三类卖点是不被预测的,对于趋势来说即使没有最后的c段也完全可以结束,所以如果在第二个中枢的第三卖点出现之前就介入,会让资金陷入股价继续下跌的风险,这是完全可能的。(说的很中肯,很实在,这是在实际中较为让人头疼的事情)解决的办法,第一种是在c段出现背驰的情况下,根据底分型来介入,并且根据分型的定义去当下判断是否为中继,出现中继的情况就要马上退出再等下一个底分型。第二种方法,是在c段背驰的情况下,根据底分型分仓介入,例如第一次出现底分型先买入三分之一,第二次出现可能就是三卖之后了,再介入三分之一,这样只要级别足够,一个趋势新生出第三个中枢的可能性极小,由于第一次介入的成本被后续更低价格的介入拉低,风险相对于后面的回升小的多,也是可以的。(非常重点的两种方法)
对于不愿意去赌最低点的操作者,除非下跌趋势的c段出现明确的第三卖点,并且后面的下跌构成区间套底背驰,否则都不需要介入。而对于趋势c段虽然创新低,但并没有出现标准第三卖点后就回升的走势,由于这时第一买点已经走出来可以被确定了,那么更加稳妥的办法就是等待第二类买点的形成。(非常在理,非常正确)
第二类买点,就不一定必须在趋势的第一买点后了,很多下跌后出现的盘整背驰段都可以进行操作。(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二类买点常常是一个盘整背驰的完成就能构成)例如2019年1月30日的上证指数,或者2013年4月16日的创业板指,有些下跌后没有出现背驰,但小转大回升后出现的盘整背驰段也可以作为第二类买点来对待。相对趋势的第一类买点,第二买点少了一个不确定的c段过程。

                                                             图5-8

图5-8中,A是盘整背驰段的盘整背驰点,即使在图中,也可以看到A位置之前的一段下跌中,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次级别的背驰段。这种有背驰段的类第一买点是最好的,但即使没有背驰段,也并不影响B位置第二类买点的判断。

对于操作而言,形成第二类买点的走势结构可能是横盘,也可能是下跌,图5-8中A位置回升上来,再回抽到B位置的第二类买点就是下跌的结束点,这和走势类型没什么关系,只和走势形态相关。相对而言,下跌的情况可以去次级别寻找背驰点来把握较精确的买点,而横盘的情况很多时候并不能找到次级别的结束点,这时就要靠放量来把握。(这句话说的也对啊,放量了就能把握第二买点吗?显然不一定)但对短线来说,买点加放量的方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盘中很多短线脉冲式的上涨,在买点位置上去两三个点后就结束的太多了,如果是上午买的,T+0的限制下第二天可能价格比成本还低。对于如何避开这种脉冲式上涨,第一个办法是提高操作级别,第二个办法是用其他因素来叠加,二者中后者是最重要的。(二者中后者是最重要的,我在这里叠加什么呢?先叠加基本面分析吧)

                                                            图5-9

图5-9中,A位置就是传统技术形态的“美人肩”,如果向下跌一些,就又会是传统技术形态中的“老鸭头”,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这个日线级别的第二类买点,保持强势的横盘状态,本身就意味着上涨的能量充足,后面出现上涨是很自然的事情。(强势的或许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分析的叠加)在次级别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上涨趋势后横盘,构造小级别第二类买点后放量突破的过程,见图5-10。

                                                           图5-10

图5-10中,1-3是回升段,这种回升段从前文的内容就可以知道,在日线的MA5都没有跌破的情况下根本就不用管,日线上出现的一个中继顶分型的第三元素连第一元素的一半都没跌破,并且第三元素还是阳线,那就更不用管了。2位置开始回升段的第二个中枢,然后3顶背驰,3-5就是与1-3同级别的横盘,构成高级别的第二类买点,同时4-5是该第二买点内部的盘整背驰段,也是类第二买点,高级别买点的内部结构中出现买点,后面出现上涨太正常不过了。
多个心思看图5-9的A位置,刚好是前面下跌走势的一个日线级别中枢,一般来说走势都会出现这种对称的情况,也就是回升中在前面下跌段的中枢位置展开中枢。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前面下跌中的中枢位置,是多空能量的纠缠空间,这个价位本身就是多空双方都能接受的位置,而中枢震荡过程中所有的换手都集中在一个窄幅区间里面,相当于后面的下跌过程中该中枢位置买进的筹码都处于被套状态,可能有些已经止损离场了,但走势见底回升到该位置有犹豫或者测试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所谓的头肩底,其实就是前面下跌的最后一个中枢横盘构成左肩,再下跌见底构成头部,然后回升到前面中枢附近再做一个中枢构成右肩,随之第三买点突破的过程,在能量视角下什么样的头肩底更具吸引力就是很明白的事情了。

第二类买点与中枢的结束点混淆的例子,就是前文中的图5-7只有的走势,见图5-11。

                                      

                                                             图5-11

 图5-11中,针对前面的下跌趋势,在A点出现后,第二类买点是B位置,而不是后面更低的那个低点,更不是C位置了。(这句话非常重点,也是曾经疑惑的难点)该品种经过B之后,构造了一个日线级别中枢到C,其中C段前面的几根K线构成该中枢的盘整背驰,也就是类第二买点这种类第二买点和B位置的买点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图中就可以直观的发现。B位置后面的回升是必然的,这是由“走势必完美”决定的,而C位置后面就不是必然,由该日线中枢下跌是完全有可能的。而图5-11中的D位置,就是第三类买点了。(D是第三类买点还是D后面还有一个奔走式回调是第三类买点呢,我当然认为理论上D后面的奔走式回调的低点是标准的第三类买点)

                                                                图5-12

图5-12,是图5-11中D位置的次级别走势图,前者是日线级别,该图是30分钟级别。可以发现,C位置之前的一个30分钟级别中枢,macd经过绿柱子、红柱子、绿柱子三波,对应该中枢的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但在D1-D3中,第二段次级别就很不明显,所以对于D1-D3来说,D2位置的回升只是更小级别的上涨空间较大造成的,D2后到D3的过程是属于D1-D2下跌的延续,这在macd上也很清楚。以能量视角进行同级别分解,C-D1就是一个离开段,然后D3属于回抽段的盘整背驰点,虽然不属于前文中严格定义的第三类买点结构,但在能量视角下完全符合次级别离开加次级别返回的要求。(很好,重点)

一般来说,第三买点所对应的macd指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前面的中枢让黄白线随着三段次级别出现绿柱子、红柱子、绿柱子的过程,离开段带黄白线向上再制造红柱子,然后随着价格的回落macd黄白线回抽到零轴附近,这次由于离开段是脱离中枢上沿的,所以同样级别的低能量回抽并不会使黄白线跌破零轴很深,一般都在零轴附近。而从能量的释放过程就可以知道,回抽的力度越小,该第三买点的能量越强,而小的回抽力度并不一定要到零轴附近,很可能在某个价位稍微停顿下,红柱子缩小到没有,然后就起来了,图5-13、图5-14都属于回抽比较轻的情况。

                                                       图5-13

                                                               图5-14  

第二买点和第三买点,除了提供技术介入点之外,其实还有更重要的效用,例如用来判断市场环境。而技术类买点,如果不和其他条件去叠加,往往都不太稳定,在实际操作中,市场环境、其他的各类条件,是和技术共同起作用的。对于操作的最终业绩来说,对技术以外内容的把握,很多时候比技术本身更加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沉沦在技术理论里面N年又无所成的原因。(所以诸如基本面等的三位一体的分析是必须要研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