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个叫万良人的书生,带着书童和老仆到医馆找郎中针灸,看见医馆门口附近,躺着一个小乞丐,不住地呻吟,好心地问道:“喂,你怎么了?” 小乞丐虚弱地说:“疼!”万良人这才发现,小乞丐的一条腿血迹模糊。郎中走出来说道:“今天早上,胡公子骑着高头大马在街上奔跑,小乞丐躲闪不及,左腿被马蹄践踏,骨折了。两个好心人把他抬到医馆门口,就走了。” 胡公子是本地豪强,作威作福惯了,没人敢惹,小乞丐被他撞伤,只能自认倒霉。 万良人说:“再不抓紧治疗,小乞丐就残废了。” 郎中苦着脸说:“我何尝不知道?虽然说医者仁心,我应该出手搭救,但是这病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治好的,我一个小医馆,可赔不起。”郎中说的是实情,他和小乞丐非亲非故,白花钱服侍他不说,要是治不好,反倒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万良人说道:“你赶快施救吧,费用算我的。”他让书童和老仆把小乞丐抬进医馆里,郎中开始救治。先是正骨,然后上药包扎,用柳枝固定。等到忙完后,郎中开始给万良人针灸。 前不久,万良人和文友们聚会,喝得醉醺醺的,晚上回家,出院门下台阶时,一不小心摔倒,把腰闪了,走路直不起腰,故此坐着马车来找郎中针灸。可是,已经医治了好长一段时间,没有什么效果。 针灸完,万良人付了诊资,吩咐老仆和书童,把小乞丐抬上马车。回到家里,万良人让他们腾出一间房屋,安置小乞丐住下。 这以后,小乞丐就在万良人家里养伤,每过几天,他就带着小乞丐去医馆里换药。小乞丐恢复得很快,一个多月后,郎中说不必换药了,只需要静养就行了。 万良人好生羡慕,对小乞丐说道:“唉,你真幸运,不像我,腰伤一直好不了,被文友们戏称为驼背书生。”他除了针灸外,也找过其他有名望的郎中医治,却一直不见好。 小乞丐赶紧安慰他。万良人见小乞丐举止得体,不像乡村里的野孩子,询问起他的身世,小乞丐顿时泪水涟涟。 原来小乞丐名叫甘及第,本是北方人氏,父亲是个商人,常常到江南做生意,因此娶了江南姑娘,也就是甘及第的母亲。但是,母亲体弱多病,在他三岁时就死了。过了不久,父亲续弦,后妈生了一个儿子。 去年夏天,父亲因病亡故,后妈开始虐待甘及第,不准他读书,让他穿着破衣烂衫,跟着仆人一起干活,手脚慢了,非打即骂,还常常不给饭他吃。甘及第忍无可忍,离家出走,一路乞讨南下,打算去江南投奔舅舅。 万良人好生劝慰甘及第,承诺等他康复后,资助他回家。 转眼三个月过去,甘及第已经行动自如了,万良人送给他一头小毛驴以及十两银子,让他去投奔舅舅。甘及第跪下给万良人叩了三个响头,感谢他的大恩大德,然后洒泪而别。 五个月后,一天傍晚,响起了敲门声,万良人的父亲打开门,气势汹汹地闯进来几个人和一个黑衣和尚,领头的竟然是甘及第。只听甘及第喊道:“万良人呢?我们找他算账来了。”甘父急忙问怎么回事? 一个壮汉自称是甘及第的舅舅,说是甘及第身上有块祖传玉佩丢了,价值连城,应该是万良人暗吞了,绝不会轻饶他。说完,就往里冲。 万良人听见吵嚷声,急忙出来查看,与一帮人撞个正着。那些人挥拳就打,万良人猝不及防,慌忙躲闪。只听“哎呀”一声,万良人倒在地上,摸着腰呻吟。 黑衣和尚忙喊:“行了。”让大家把万良人抬到床上趴着,他伸出手掌运气,然后按在万良人的腰上。万良人只觉得一股热气直透腰椎,疼痛顿时消失,说不尽的舒坦。 原来,甘及第到了舅舅家,诉说了一路遭遇。巧的是,有个云游僧在附近寺庙里挂单,精通气功疗骨,与甘及第的舅舅相熟。甘及第向和尚讲了万良人的病情,和尚说,这病好治,但是要撕开旧伤,重新拼接骨缝。于是,他们上演了一出戏,目的就是让万良人猝不及防之下,拉裂旧伤。 甘及第的舅舅送上厚礼,感谢万良人搭救外甥的恩德,然后带着他回去了。黑衣和尚每天用气功按摩万良人的腰椎,长达两个时辰。一个月后,万良人康复了。云游僧说,只需静养一年就好了,告辞而去。 好心必有好报,万良人救人终救己的事迹,传为佳话! (图片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