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游《急就章》注释简编本之二十九

 听涛望月stgz2s 2020-05-02

第 二 十 九

犯禍事危置對曹  謾訑首匿愁勿聊  縛束脱漏亡命流

攻擊劫奪檻車膠  嗇夫假佐扶致牢  疻痏保辜謕呼號

乏興猥逮詗讂求  輒覺没入檄報留  受賕枉法忿怒仇

    【词语注释

    ⑴犯祸事危置对曹: 因犯法而致祸,事态严重,导致原告和被告对簿于公堂。  :古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两造)。

    ⑵首匿愁勿聊:欺诈狡猾不老实。  首匿:自首,出其所匿;一说为,自首或藏匿罪犯的相关惩处条令。贾谊《盐铁论·周秦第五十七》:“自首匿相坐之法立,骨肉之恩废而刑罪多。”大意是,自从施行首匿相坐之法以后,骨肉之情就没有了,而刑罚和罪名也增多了。  愁勿聊:忧愁无可依托,没有挽救的办法。  :聊赖,依靠。  勿聊:无聊,没着落,内心空荡荡地。

     ⑶漏亡命流   缚束:捆绑;约束。  脱漏:遗漏;脱逃。  亡命:隐姓埋名;逃亡;舍命而不顾后果。

    ⑷攻擊劫奪檻車膠槛车:形状像关养猛兽的笼子,目的在于防止逃跑。  :谓黏合犯罪者的眼睛,使其不得睁开,以杜绝变乱事件的发生。

    ⑸夫假佐扶致牢 啬[嗇](sè fū):古代乡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啬夫职听讼、收赋税。”  假佐:汉代诸府的文书官。一说为县里代理职务的官吏。  一说,假佐,啬夫的助手。  :代理。  扶致牢:帮助把犯人押送到监狱。

    ⑹疻痏保辜啼呼号疻痏(zhǐwěi):殴伤。  :轻伤,皮肤青肿而无创痕。  :重伤,被打得皮破血流留有创痕。  保辜:凡打人致伤,官府视情节立下期限,责令被告为伤者治疗。如伤者在期限内因伤致死,以死罪论;不死,以伤害论。这一法律规定,称之为“保辜”。  ,罪。  啼呼号:疼痛难忍而大声哭泣嚎叫。

    ⑺乏兴猥逮诇讂乏兴:即乏军兴,古代违反军纪的一种罪名。即耽误军事行动或军用物资的征集调拨之罪。  猥逮:为矫治其违法行为,官府多将当事人逮捕。一说是假借官府的权力而多有逮捕。  (xiòng):侦伺官府利害,隐密其事,抓住把柄,有所企图。也指告密。  (Juàn):不正当地营求、寻求。

    ⑻辄觉入檄报留: 此句承接上句,大意是,犯了乏兴、猥逮、詗讂罪的,一经发觉,其身则没入官府为奴婢,或者没收其家财。并作出檄书公布出来,处当其罪而留档。(xí):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  (bào):按律定罪;判决。

    ⑼受賕枉法忿怒仇受赇:接受贿赂。这一句说,接受贿赂徇私枉法,遭到忿怒的贤良正直之人的反对,并成为仇人。

     本章助读

    官府受理刑案,让原告和被告对簿于公堂,自首或藏匿罪犯者按相关条令惩处。被拘捕的人犯若有脱逃流亡,要追捕归案。对攻击劫夺他人财物的强盗群盗,官吏将其捉拿后,载在槛车之中,双目又加上胶漆,以周密防范。乡里啬夫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把犯人及时押送到监狱。对于杀伤,官府有“保辜”的法律规定。司法官员本身犯了乏兴、猥逮、诇讂、受赇、枉法之罪的,一经发觉,其身则没入官府为奴婢,或者没收其家财,并作出檄书公布于世,处当其罪而留档。

    这里有三条应引起重视:1、首匿相坐之法;2、疻痏保辜之法;3、职务犯罪之法。

    首匿相坐之法:中国古代法律中,有专条规定:鼓励自首,严禁藏匿罪犯。犯人及犯人的直系亲属在犯罪之后、政府捕获正身之前主动自首的,可以减轻直至免除惩罚;审理中有揭发检举立功行为的,也会受到相应的鼓励;相反,凡藏匿罪犯者,就有可能受到“门诛”的严厉惩办。

    疻痏保辜之法:凡打人致伤,官府视情节立下期限,责令被告为伤者治疗。如伤者在期限内因伤致死,以死罪论;不死,以伤害论。这在当时条件下,不失为一条良法。当然,“责令被告为伤者治疗”这一条,并不易落实,因为当时并无公共医疗机构,在伤家疗伤,会发生“做伪伤”、“故意致死”的问题;在仇家治伤,也会发生“故意致死”或“续命至期”却无法根治的问题。总之,会带来更多的司法困扰。

    职务犯罪之法:法律不光是针对民间的,对司法执法官员的犯罪,处分也十分严厉。这里提到的是几种职务犯罪:1、乏军兴,私自动用武力、私自动用军需物资的;2、随意作威,私刑逮捕、越职审案的;3、非法刑求、私行侦伺、制造伪证的;4、受贿枉法,出入人罪的。如此之类,不能不严肃法纪,“沒入、檄、报、留”,使其永世不得翻身。下一章还发出告戒:靠近猪圈、厕所的人则易被污染,贪污受贿者必然要被罚受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