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和其他广东沿海地区一样,既供南海神——赤帝,又祭祀北方水神——北帝,祈求消灾解难、风调雨顺,海事顺利。 黄埔萝岗街塘头村就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北帝古庙,有着非常精美的龙船脊、灰塑博古脊、砖雕墀头和古彩画。这座美轮美奂的古庙历经曾多次重修,如今仍然香火鼎盛。 在北帝古庙头门入门处的两侧墙壁上,镶有清雍正、乾隆、嘉庆、咸丰和民国等时期共6块重修石碑,详尽记录该了庙的历史,对研究黄埔地区的北帝庙宇发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碑刻有石头书之称,这些立于庙宇中的石碑,就好比我们现在的“身份证”,又如一部小小的史书,其中3块皆立于清代,记录了北帝古庙建庙、重修和扩建的历史。下面一起来围观一下,看看古人在建庙宇时都写了些什么! 《重建庙宇碑记》石碑立于清乾隆元年(1736)。全碑宽0.44米,高0.6米,字体为楷书,标题每个字约0.04米,正文每字约0.01米。碑文如下: 重建庙宇碑记 玄帝水神也,岭南泽国也,镇于南北宜也。吾乡僻处山谷,奉为香火有由来矣,诚以神威无远弗届也。塘头一乡四面皆田,突插奇峰,人烟稠集,中构一庙,来龙绵远。临水面山,若天作然,但日久倾颓。耆老合而嘀之曰,辱在帡幪,庙貌不修,无议妥神灵,即无以庇族党也。第为费不资,点金无术,凡居梓里,务集腋以成裘,积尘而累岳。众曰唯唯。由是鸠工,悉集百堵,新兴翚飞,矢□堂庑,昭壮丽之,观松茂竹苍上下著实枚之。固其出分金议助者,固属诚心而额外签题者,更为欣跃,爰勒石以垂永久。 乾隆元年恩进士候选儒学教渝弟子钟光尚薰沐拜撰 文林郎壬子科举人序选知县乙卯科广西同考试官弟子钟狮薰沐拜书 计开:通约一百五十人每人出分金三钱米一斗芳名不录,另加题者序列于左(按:人名略) 时雍正岁在壬子孟秋吉旦喜题重建 乾隆元年岁在丙辰季春上己吉旦立石 《重修碑记》石碑立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全碑宽0.56米,高0.9米,字体为楷书,标题每字约0.04米,正文每字约0.01米。碑文如下: 重修碑记 塘头之北,玄帝庙焉,为塘头山贝柏罗三乡所建,其创造不知自何年昉也,然已古矣。旧碑载雍正壬子重修,经今四十余载,年深日久,风雨飘摇,木朽虫生,榱崩栋折,乾隆癸巳秋,集三乡老少而谋之.皆欲撒而新之,但功程浩大,用度实繁,却喜人情踊跃,一时乐助,取材甚便,董事得人。肇工于癸巳十月,至明年二月讫事,不数月而告成功,莫不以为神灵之默助云。兹将捐金爰为勒石 (按:人名略) 乾隆三十九年岁次甲午季春吉旦重修立石 《题捐创建本庙东厅记》石碑立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全碑宽0.76米,高0.47米,字体为楷书,标题每字约0.06米,正文每字约0.01米。碑文如下: 题捐创建本庙东厅记 吾约之建有神庙非一日矣,第廊庑浅狭,约内人繁,每当有事会议,殊少畅叙之所,岁在丙寅上元日,因公庆集,侄孙秀长嘀同诸父老,欲于庙左增建东厅,适地主钟裕胜兄弟亦殷然将地送出,不计其直,而约之人复为踊跃题助工费,以足其用。遂即令秀长董乃役、毕乃工焉,洵属一时美举也。维兹落成,因纪其事而并次第其乐助之名,以勒于石。约人国学生钟谷撰。 ——庙左白地原有坑渠通流,后檐滴水,今蒙福主钟裕胜、裕德、裕智兄弟,愿送地横阔十三坑明坑外,另阳墙坑渠,任众造建,前后俱照庙滴水,日后不得种树遮逼致碍墙垣。众即送回地价银八两二钱正,合并书明。 ——凡签题之人不拘长少,议签银多者名居上列。 今将芳名列后(按:人名略) 嘉庆十二年岁次丁卯季春吉旦立石 ------------------------------------------------------ 声明:本文编撰推送属非商业行为,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著作权人或著作权持有人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3461003623@qq.com(本QQ为工作号,不加好友),我们将妥善处理。转载请注明转自“黄埔文化遗产”(ID:hpwhy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