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献给我们热爱的中医药事业,献给我们亲爱的同道,献给支持和关爱中医药的人们。 以下对百余种本草进行简介,主要参考资料为《中国药典》《临床中药学》《中华本草》,抛砖引玉,希望各位专家、同道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1 中药名称:麻黄 药用部位:麻黄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 性味功效: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主要功效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止咳、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中药名称:麻黄根 药用部位:麻黄根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根茎。 性味功效:麻黄根,涩,平,归肺经。主要功效有固表止汗。 2 中药名称:桂枝 药用部位: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性味功效: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肾经。主要功效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中药名称:肉桂 药用部位: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 性味功效: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主要功效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3 中药名称:防风 药用部位: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主要功效有:祛风解表,祛风胜湿,祛风止痛,祛风止痉。 ![]() 4 ![]() ![]() ![]() 中药名称:白芷 药用部位: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根。 性味功效:白芷,辛,温。归肺、胃、大肠经。主要功效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活血止痛、和胃止痛。 ![]() 5 ![]() ![]() 中药名称:细辛 药用部位: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功效:细辛,辛,温。归心、肺、肾经。主要功效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温肺化饮。 ![]() 6 ![]() ![]() ![]() 中药名称:辛夷 药用部位:辛夷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 性味功效:辛夷,辛,温。归肺、胃经。主要功效有:散风寒,通鼻窍。 ![]() 7 ![]() ![]() 中药名称:薄荷 药用部位: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 性味功效:薄荷,辛,凉。主要功效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利咽、宣毒透疹、行气疏肝、通鼻窍、宣肺止咳、化湿和中、祛风止痒。 ![]() 8 ![]() ![]() 中药名称:牛蒡子 药用部位: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bàng)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主要功效有: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 9 ![]() ![]() 中药名称:蝉蜕 药用部位: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zhà)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qiào)。 性味功效:蝉蜕,甘,寒。主要功效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止咳平喘、镇惊安神。 ![]() 10 ![]() ![]() 中药名称:桑叶 药用部位:桑科植物桑的叶。 性味功效: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主要功效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 ![]() 中药名称:桑白皮 药用部位:桑白皮为桑之根白皮。 性味功效:桑白皮,苦、甘,寒,归肺、脾经。主要功效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 中药名称:桑枝 药用部位:桑枝为桑之嫩枝。 性味功效:桑枝,微苦,平,归肝经。主要功效有:祛风湿、利关节。 ![]() ![]() 中药名称:桑椹 药用部位:桑椹为桑之果。 性味功效:桑椹,甘,寒,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 11 ![]() ![]() 中药名称:菊花 药用部位: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功效: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主要功效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 12 ![]() ![]() 中药名称:柴胡 药用部位: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经。主要功效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 13 ![]() ![]() ![]() 中药名称:葛根 药用部位: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 性味功效:葛根,甘、辛,凉。归肺、脾、胃经,主要功效有:解表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解酒毒。 (第二张为野葛,第三张为粉葛) ![]() 14 ![]() ![]() 中药名称:升麻 药用部位:升麻为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主要功效有:解表退热,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 15 ![]() ![]() 中药名称:石膏 药用部位: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性味功效:生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主要功效有:清热泻火。煅石膏,甘、辛、涩,寒。归肺、胃经。主要功效有: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 16 ![]() ![]() 中药名称:知母 药用部位: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主要功效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 17 ![]() ![]() 中药名称:芦根 药用部位: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芦根,甘,寒。归肺、胃经。主要功效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肺排脓,清胃止呕,利尿通淋。 ![]() 18 ![]() ![]() ![]() 中药名称:天花粉 药用部位: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guā lóu)或双边栝楼的根。 性味功效: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主要功效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消痈排脓。 ![]() ![]() 中药名称:瓜蒌 药用部位:瓜蒌(guā lóu)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瓜蒌,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消痈散结,润肠通便。 ![]() 19 ![]() ![]() 中药名称:栀子 药用部位: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主要功效有:清热泻火、清心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清热利湿、泻热清胰、清热消肿。 ![]() 20 ![]() ![]() 中药名称:夏枯草 药用部位: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果穗(suì)。 性味功效:夏枯草,苦、辛,寒,入肝经。主要功效有:清泻肝火、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21 ![]() ![]() 中药名称:决明子 药用部位: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小决明的成熟种子。 性味功效:决明子,苦、甘,微寒。归肝、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清肝明目、缓下通便。 ![]() 22 ![]() ![]() 中药名称:黄连 药用部位:黄连为毛茛(gèn)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23 ![]() ![]() 中药名称:黄芩 药用部位: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黄芩,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主要功效有: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热安胎。 ![]() 24 ![]() ![]() 中药名称:黄柏 药用部位:黄柏(bò)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黄檗的干燥树皮。 性味功效:黄柏,苦,寒。归肝、胆、大肠、肾、膀胱经。主要功效有: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退虚热。 ![]() 25 ![]() ![]() 中药名称:生地黄 药用部位: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性味功效: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主要功效有: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 ![]() 中药名称:熟地黄 药用部位:生地黄炮(páo)制后称“熟地黄”。 性味功效: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 26 ![]() ![]() ![]() 中药名称:玄参 药用部位: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玄参,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主要功效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 27 ![]() ![]() 中药名称:牡丹皮 药用部位:牡丹皮为毛茛(gèn)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性味功效: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主要功效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退虚热。 ![]() 28 ![]() ![]() 中药名称:赤芍 药用部位: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赤芍,苦、辛,微寒。归肝经。主要功效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泻肝火。 ![]() ![]() 中药名称:白芍 药用部位: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主要功效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 29 ![]() ![]() ![]() 中药名称:金银花 药用部位: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花蕾或初开的花。 性味功效:金银花,辛、微苦,寒,归肺、心、胃、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第二张照片为山银花) ![]() 30 ![]() ![]() 中药名称:连翘 药用部位: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性味功效:连翘,苦、微辛,微寒。归肺、心、小肠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利尿通淋。 ![]() 31 ![]() ![]() 中药名称:板蓝根 药用部位: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 中药名称:大青叶 药用部位:蓼科植物蓼蓝的干燥叶称“蓼大青叶”;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称“大青叶”。 性味功效:蓼大青叶、大青叶,苦,寒。归心、胃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上图为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的叶) ![]() 中药名称:青黛 药用部位: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沤烂后加入熟石灰,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称“青黛”。 性味功效:青黛,咸,寒。归肝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 32 ![]() ![]() ![]() 中药名称:蒲公英 药用部位: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 性味功效:蒲公英,苦、甘,寒。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排脓止痢。 ![]() 33 ![]() ![]() 中药名称:野菊花 药用部位: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头状花序。 性味功效:野菊花,苦、辛,微寒。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清肝平肝、疏散风热。 ![]() 34 ![]() ![]() 中药名称:鱼腥草 药用部位:鱼腥草为三百草科植物蕺(jí)菜的地上部分。 性味功效:鱼腥草,辛,寒,归肺、肝、膀胱、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清热利湿。 ![]() 35 ![]() ![]() 中药名称:大血藤 药用部位:大血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 性味功效:大血藤,苦、辛,微寒。归大肠、肝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 36 ![]() ![]() ![]() 中药名称:土茯苓 药用部位: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báqiā)的块状根茎。 性味功效:土茯苓,甘、淡,性平。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通利关节。 ![]() 37 ![]() ![]() 中药名称:白头翁 药用部位:白头翁为毛茛(gèn)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白头翁,苦,寒。归胃、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 38 ![]() ![]() 中药名称:青蒿 药用部位: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 性味功效:青蒿,苦、辛,寒。归肝、胆经。主要功效有:清虚热,解暑热,清湿热,截疟热。 ![]() 39 ![]() ![]() 中药名称:地骨皮 药用部位: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性味功效:地骨皮,甘,寒。归肺、肝、肾经。主要功效有:退热除蒸,清肺降火,清热凉血。 ![]() ![]() 中药名称:枸杞子 药用部位: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q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枸杞子,甘,平。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 40 ![]() ![]() 中药名称:大黄 药用部位:大黄为蓼(liǎo)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功效: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主要功效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止血。 ![]() 41 ![]() 中药名称:芒硝 药用部位:芒硝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 性味功效:芒硝,咸、苦,寒。归胃、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 42 ![]() 中药名称:番泻叶 药用部位: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性味功效:番泻叶,甘、苦,寒。归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泻下通便,清热利水,消积导滞。 ![]() 43 ![]() ![]() 中药名称:火麻仁 药用部位: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火麻仁,甘,平。归脾、胃、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润肠通便、补中益气。 ![]() 44 ![]() ![]() 中药名称:郁李仁 药用部位:郁李仁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功效:郁李仁,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主要功效有:润肠通便,下气利水,镇咳祛痰。 ![]() 45 ![]() 中药名称:独活 药用部位: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主要功效有:祛风湿、止痹痛、散寒湿。 ![]() 46 ![]() ![]() 中药名称:威灵仙 药用部位:威灵仙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功效: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主要功效有:祛风湿,通经络。 ![]() 47 ![]() ![]() 中药名称:徐长卿 药用部位:徐长卿为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功效:徐长卿,辛,温。归肝、胃经。主要功效有:祛风湿,化湿,止痛,祛风止痒。 ![]() 48 ![]() ![]() 中药名称:川乌 药用部位: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性味功效:川乌,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主要功效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麻醉止痛。 ![]() ![]() 中药名称:附子 药用部位: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 性味功效: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主要功效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 49 ![]() ![]() 中药名称:路路通 药用部位:路路通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成熟果序。 性味功效:路路通,苦,平。主要功效有:祛风湿、通经络、通经、下乳、利水消肿、行气活血、祛风止痒。 ![]() 50 ![]() ![]() 中药名称:防己 药用部位: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防己,苦、辛,寒。归膀胱、肺经。主要功效有:祛风止痛,利水消肿,清热祛湿。 ![]() 51 ![]() ![]() 中药名称:木瓜 药用部位: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木瓜,酸,温。归肝、脾、胃经。主要功效有:祛风湿,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 52 ![]() ![]() 中药名称:五加皮 药用部位: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 性味功效:五加皮,辛、苦,温。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消肿。 ![]() 53 ![]() ![]() 中药名称:桑寄生 药用部位: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性味功效: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 54 ![]() ![]() 中药名称:狗脊 药用部位:狗脊为蚌(bàng)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固肾气。 ![]() 55 ![]() ![]() 中药名称:藿香 药用部位: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分。 性味功效: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主要功效有:化湿、止呕、解表。 ![]() 56 ![]() ![]() 中药名称:苍术 药用部位:苍术(zhú)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主要功效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 57 ![]() ![]() 中药名称:厚朴 药用部位: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pò)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性味功效: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主要功效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 58 ![]() ![]() 中药名称:砂仁 药用部位: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主要功效有:化湿和中,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 59 ![]() 中药名称:白蔻仁 药用部位:白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主要功效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 60 中药名称:茯苓 药用部位: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性味功效: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主要功效有:利水渗湿,健脾补虚,宁心安神。 中药名称:茯苓皮 药用部位:茯苓皮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外皮。 性味功效:茯苓皮,甘、淡,平。归肺、脾、肾经。主要功效有:利水消肿。 61 中药名称:泽泻 药用部位: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性味功效: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主要功效有:利水渗湿,利湿泄热,清泻相火,化浊降脂。 62 中药名称:玉米须 药用部位:玉米须为禾本科植物玉米的花柱。 性味功效:玉米须,甘、淡,平。归膀胱、肝、胆经。主要功效有: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63 中药名称:薏苡仁 药用部位: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性味功效:薏苡仁,甘、淡,凉。归脾、胃、肺经。主要功效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舒筋除痹,清热排脓,解毒散结。 64 中药名称:车前子 药用部位: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 性味功效:车前子,甘,微寒,入肾、膀胱、肝、肺经。主要功效有:利尿通淋、清热利湿、利水消肿、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润肠通便、纠正胎位。 65 中药名称:滑石 药用部位:滑石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 性味功效:滑石,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主要功效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 66 中药名称:金钱草 药用部位: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性味功效:金钱草,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主要功效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67 中药名称:茵陈 药用部位: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功效:茵陈,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主要功效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68 中药名称:干姜 药用部位:干姜为姜科植物的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主要功效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69 中药名称:吴茱萸 药用部位: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主要功效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燥湿止泻。 70 中药名称:丁香 药用部位: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 性味功效:丁香,辛,温。归肾、脾、胃经。主要功效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上图为公丁香,下图为母丁香) 71 中药名称:陈皮 药用部位: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主要有大红袍、福橘)的干燥成熟果皮。 性味功效: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主要功效有: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 中药名称:青皮 药用部位: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性味功效: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主要功效有:疏肝理气,破气消积。 72 中药名称:枳实 药用部位: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5~6月收集自落的果实并干燥入药,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未成熟果实干燥则为“枳壳(qiào)”。 性味功效:枳实,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主要功效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提升脏器。 73 中药名称:木香 药用部位: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川木香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肝、胆经。主要功效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厚肠止泻。 74 中药名称:乌药 药用部位: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 性味功效: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主要功效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75 中药名称:香附 药用部位:香附为莎(suō)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主要功效有: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宽中。 76 中药名称:佛手 药用部位: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 性味功效:佛手,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主要功效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77 中药名称:山楂 药用部位: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北山楂)或山楂(南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山楂,甘、酸,微温。归脾、胃、肝经。其功效主要有:消食健胃、健脾行气、散瘀化痰。 78 中药名称:麦芽 药用部位: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性味功效:麦芽,甘,平。归脾、胃、肝经。主要功效有:健胃消食、回乳消胀、疏肝解郁。 79 中药名称:莱菔子 药用部位: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功效:莱菔子,辛、甘,平。归肺、脾、胃经。主要功效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80 中药名称:槟榔 药用部位: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功效: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主要功效有:驱虫,行气,消积,利水,截疟。 中药名称:大腹皮 药用部位:大腹皮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 性味功效:大腹皮,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主要功效有:行气宽中,行水消肿。 81 中药名称:小蓟 药用部位: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功效:小蓟,甘、苦,凉。归心、肝经。主要功效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82 中药名称:大蓟 药用部位:大蓟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性味功效:大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大致同小蓟,而功效比小蓟更好。 83 中药名称:槐花 药用部位: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 性味功效:槐花,苦,微寒。归肝、大肠经。主要功效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中药名称:槐角 药用部位:槐角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槐角,苦,寒。归肝、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清泻肝火,凉血止血,润肠通便。 84 中药名称:侧柏叶 药用部位:侧柏叶为柏(bǎi)科植物侧柏的枝梢及叶。 性味功效:侧柏叶,苦、涩,寒。归肺、肝、脾经。主要功效有: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祛风除湿、生发乌发、消肿解毒。 中药名称:柏子仁 药用部位:柏子仁为柏(bǎi)科植物侧柏的成熟的种仁。 性味功效:柏子仁,甘,平。归心、肾、大肠经。主要功效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养阴润燥、养阴止汗。 85 中药名称:白茅根 药用部位: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 性味功效:白茅根,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主要功效是: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热生津。白茅花外敷或煎汤内服都可止血。 86 中药名称:三七 药用部位: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主要功效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益气补血。 87 中药名称:仙鹤草 药用部位: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全草。 性味功效:仙鹤草,苦、涩,性平。主要功效:收敛止血、解毒消肿、补虚、止痢、杀虫、活血。 88 中药名称:川芎 药用部位: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主要功效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89 中药名称:郁金 药用部位: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 性味功效: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肺经。主要功效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中药名称:姜黄 药用部位: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姜黄,辛、苦,温。归脾、肝经。主要功效有:破血行气,通痹止痛。 中药名称:莪术 药用部位: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主要功效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90 中药名称:丹参 药用部位: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功效: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主要功效有:活血祛瘀,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91 中药名称:桃仁 药用部位: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功效:桃仁,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92 中药名称:红花 药用部位: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性味功效:红花,辛,温。归心、肝经。主要功效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中药名称:藏红花 药用部位:藏红花为鸢(yuān)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性味功效:藏红花,甘,微寒。归心、肝经。主要功效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93 中药名称:益母草 药用部位: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 性味功效:益母草,辛、苦,微寒。主要功效有:活血调经、活血疗伤、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清热利湿、平肝潜阳。 94 中药名称:牛膝 药用部位: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引火下行。 中药名称:川牛膝 药用部位: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川牛膝,甘、微苦,平。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中药名称:土牛膝 药用部位:土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野生种及柳叶牛膝、粗毛牛膝、钝叶土牛膝的根及根茎。 性味功效:土牛膝,甘、微苦、微酸,寒。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活血祛瘀,泻火解毒,利尿通淋。 95 中药名称:鸡血藤 药用部位: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 性味功效:鸡血藤,苦、甘,温。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96 中药名称:艾叶 药用部位:艾叶菊科植物艾的叶。 性味功效:艾叶,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主要功效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杀虫止痒、祛痰止咳、通经活络。 97 中药名称:半夏 药用部位: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性味功效: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主要功效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 98 中药名称:旋覆花 药用部位: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功效:旋覆花,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主要功效有:降气止呕,消痰行水。 99 中药名称:川贝母 药用部位: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性味功效: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主要功效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100 中药名称:浙贝母 药用部位: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性味功效: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主要功效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101 中药名称:桔梗 药用部位: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桔梗,苦、辛,平。归肺经。主要功效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102 中药名称:苦杏仁 药用部位: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功效:杏仁,苦、辛,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主要功效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103 中药名称:紫苏子 药用部位: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紫苏子,苦、辛,温,归肺、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止咳平喘、降气化痰、润肠通便、降血脂。 中药名称:紫苏叶 药用部位: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 性味功效:紫苏叶,辛,温,归肺、脾、胃经。主要功效有:发散风寒、行气宽中、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理气安胎、止血。 104 中药名称:百部 药用部位:百部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 性味功效:百部,甘、苦,微温。归肺经。主要功效有:润肺下气止咳,外用杀虫灭虱。 105 中药名称:款冬花 药用部位: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 性味功效:款冬花,辛、微苦,温。归肺经。主要功效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106 中药名称:枇杷叶 药用部位: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 性味功效: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主要功效有:止咳化痰,降逆止呕,清热止渴。 107 中药名称:葶苈子 药用部位: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hāo)或独行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功效:葶苈子,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主要功效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108 中药名称:白果 药用部位:白果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成熟种子。 性味功效:白果,甘、苦、涩,平,有毒。归肺、肾经。主要功效有:化痰定喘、止带、固精缩尿、消毒杀虫。 109 中药名称:磁石 药用部位:磁石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 性味功效:磁石,咸,寒。归肝、心、肾经。主要功效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110 中药名称:酸枣仁 药用部位: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功效:酸枣仁,甘、酸,平。归肝、胆、心经。主要功效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收敛止汗,生津止渴。 111 中药名称:夜交藤 药用部位:夜交藤为蓼(liǎo)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 性味功效:夜交藤,甘、平,归心、肝经,主要功效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祛风止痒。 中药名称:何首乌 药用部位:何首乌为蓼(liǎo)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性味功效:何首乌,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补血益精、截疟、解毒散结、润肠通便。 112 中药名称:远志 药用部位: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远志,苦、辛,温。归心、肾、肺经。主要功效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祛痰止咳,散结消肿。 113 中药名称:石决明 药用部位:石决明为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性味功效:石决明,咸,寒。归肝经。主要功效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收敛制酸。 114 中药名称:牡蛎 药用部位: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 性味功效: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主要功效有:镇惊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115 中药名称:钩藤 药用部位: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带钩枝茎。 性味功效:钩藤,甘,微寒。归肝、心包经。主要功效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透疹。 116 中药名称:天麻 药用部位: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性味功效:天麻,甘,平。归肝经。主要功效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117 中药名称:冰片 药用部位:天然冰片为樟科植物樟的新鲜枝、叶经提取加工制成,樟脑为樟科植物樟的根、干、枝、叶经蒸馏精制而成的颗粒状物。 性味功效:冰片,辛、苦,凉。归心、脾、肺经。主要功效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118 中药名称:石菖蒲 药用部位: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主要功效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宁心安神,化湿开胃,祛风湿。 119 中药名称:党参 药用部位: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党参,甘,平。归脾、肺经。主要功效有:补脾肺气,养血生津。 中药名称:人参 药用部位: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功效: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主要功效有:大补元气,补益脏气,生津养血,复脉固脱,安神益智。 120 中药名称:黄芪 药用部位: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性味功效: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主要功效有:补脾肺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补血、活血。 (上图为生黄芪,下图为炙黄芪) 121 中药名称:白术 药用部位: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zhú)的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主要功效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122 中药名称:山药 药用部位: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性味功效: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主要功效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123 中药名称:甘草 药用部位: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功效: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主要功效有:补益心脾,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上图为生甘草,下图为炙甘草) 124 中药名称:杜仲 药用部位: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 性味功效:杜仲,甘,温。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125 中药名称:肉苁蓉 药用部位: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管花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性味功效:肉苁蓉,甘、咸,温。归肾、大肠经。主要功效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126 中药名称:补骨脂 药用部位: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补骨脂,辛、苦,温。归肾、脾经。主要功效有:温肾助阳,固精缩尿,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127 中药名称:当归 药用部位: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主要功效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上图为全当归,中图为当归身,下图为当归尾) 128 中药名称:南沙参 药用部位: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南沙参,甘,微寒。归肺、胃经。主要功效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祛痰,益气。 中药名称:北沙参 药用部位: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性味功效:北沙参,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主要功效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129 中药名称:百合 药用部位:百合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叶。 性味功效:百合,甘,寒。归心、肺经。主要功效有:养阴润肺,止咳祛痰,清心安神。 130 中药名称:麦冬 药用部位: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 性味功效: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主要功效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131 中药名称:天冬 药用部位: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 性味功效:天冬,甘、苦,寒。归肺、胃、肾经。主要功效有:养阴润肺,清热生津。 132 中药名称:女贞子 药用部位: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女贞子,甘、苦,凉。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滋补肝肾、养血明目、降压减肥、扶正升白。 133 中药名称:五味子 药用部位: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称“南五味子”。 性味功效: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脾、大肠经。主要功效有:益气滋肾、涩精止遗、益肺止咳、固表止汗、厚肠止泻、益气生津、养心安神。 (前两张照片为南五味子,最后一张为北五味子) 134 中药名称:乌梅 药用部位: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收敛止血,安蛔止痛。 135 中药名称:山茱萸 药用部位: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性味功效:山茱萸,酸、涩,微温。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补肾气,益肾精,固精缩尿,收涩固脱,生津止渴。 136 中药名称:芡实 药用部位: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性味功效:芡实,甘、涩,平。归脾、肾经。主要功效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137 中药名称:金樱子 药用部位: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金樱子,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主要功效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收敛固脱、敛肺止咳。 138 中药名称:覆盆子 药用部位:覆盆子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覆盆子,甘、酸,温。归肝、肾、膀胱经。主要功效有: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 139 中药名称:莲子 药用部位: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功效:莲子,甘、涩,平。归脾、肾、心经。主要功效有:补脾止泻,健脾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140 中药名称:蛇床子 药用部位: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成熟果实。 性味功效:蛇床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主要功效有:燥湿杀虫止痒、温肾壮阳、祛寒燥湿。 结语 从认识本草,到灵活应用本草,有个非常漫长的实践过程,“山人”希望在此能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进步,共同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 感谢湘中大本草联盟老师提供部分图片 图片:山人 文字:山人 不正之处,还望各位同道帮忙斧正,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