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涨、暴跌,一切源于故事

 wenxuefeng360 2020-05-03
暴涨、暴跌,一切源于故事

1637年2月,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从1719年5月开始,法国股票价格连续上升了13个月,股票价格从500里弗尔涨到一万多里弗尔,涨幅超过20倍。

20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国内兴起投机热潮,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当时东京的地价总和达到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

……

这三个历史上的泡沫,不少人很熟悉。类似的泡沫在历史上数不胜数,但即使人们对这些泡沫反思了又反思,这类泡沫还是一再出现。

回看这些泡沫,我们都能发现泡沫的离奇和人们的不理性。在《大癫狂》这本书中,查尔斯·麦基将这些泡沫归因于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大众幻想和群众性癫狂源于人类的欲望、不理性。那么这些欲望、不理性是怎么扩散开来的呢?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每一次癫狂都要一个故事。

即,故事,是成就泡沫的载体。

股市上,这类泡沫很多很多,市场给了一个称呼叫“市梦率”。乐视、暴风当年的疯狂,无疑主要靠故事支撑起来。故事讲完了,市值也就跌没了。

往大了说,20世纪末美国科技泡沫带来的股市下跌,何尝不也是一次故事堆起的神话。

更甚者,即使所谓有理有据的逻辑或分析,也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之一。

贵州茅台每股盈利33块钱,市场给予的市盈率是33倍,两者相乘差不多1000块钱每股。现在茅台价格差不多正好1000元,那么这是否合理呢?

股票价格=企业盈利✖市盈率。可是公式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企业盈利,谁又知道股价和市盈率是不是相互成就呢?

贵州茅台扣非PE_TTM约介于10到100之间,现在的33又是谁赋予的呢?支撑这种相互成就的有没有故事?比如品牌、产量等?

历史上的泡沫都离不开故事化的影子,比如在英国南海泡沫中,人们相信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在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中,人们相信当地蕴藏着巨大财富。

在这些泡沫中,泡沫怎么靠故事一个个膨胀,就因为故事讲不下去一个个破灭。并且,每一次毁灭泡沫的都不是理性,而是非理性的情绪传染。只有事后,才能理性地看到不理性。

远超基本面的上涨、远低于基本面的下杀,就是故事的讲述不同。历史上这些泡沫的破灭是,现在也是。

有些故事是长的,有些则是短的。很多故事就是说给我们听的,就是有人想让我们看到的。

比如,前一天还是4000亿蝗虫来势汹汹,农药股一波行情,第二天就是新闻告诉你蝗虫没了;之前还是特斯拉中国建厂,预计产量喜人,电池原料钴一波上涨,后来就是电池要放弃钴。

庞氏骗局也是讲故事。对此,庞氏骗局的主人公PONZI说过:“常识并不普及,坚信只与重复和环境有关。”

重复的是什么?是故事。环境是怎么营造的?是故事,尤其是人类越来越倚重媒介环境后。

由此,是否参与、逃离,都要看怎么故事化的,故事怎么讲的。在故事要讲完之前,总有讲述者死命撑着。这时候,我们需要一双慧眼。《大癫狂》多多少少提供了一些案例、材料,让我们从中练就慧眼。

我们不止要看故事,也要看谁讲的故事,更要看讲故事的目的。

暴涨、暴跌,一切源于故事
暴涨、暴跌,一切源于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